2017-06-23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筷玩思维
成分股估值偏高?
“公司能入选MSCI成分股,体现了国际专业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天齐锂业(02466.SZ)董秘李波22日表示。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加入MSCI成分股显然有利。那么随着“入摩”启动,这部分公司估值体系是否将向国际市场靠拢?
上述深圳私募人士认为,外资也只会逐步配置,最多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非雪中送炭,“相比于国内数十万亿的市值,即使外资规模达到一万亿,也很难左右国内估值体系”。
曹雪峰则称,大概率会向国际市场靠拢,同时国外市场流通性充裕的蓝筹股,多会获得一定溢价,而如今A股已出现了这一趋势。
不过,这便带来了一个问题,相比于国际市场,如今的MSCI成分股高估还是低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为反映数据的整体性,在剔除数据过低的恒生电子(600570.SH)后,截至22日收盘,剩余221只成分股平均动态PE为29.28倍。同期,香港市场流通市值排名前200的权重股平均PE则为22.1倍。
对此,王琳直言,“跟国际市场相比,目前MSCI成分股已经没有太多的估值优势。仅仅从价值投资来看,此时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介入点。”
“权重股前期涨幅太大,现在位置比较尴尬,目前公司仓位也多集中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前述私募人士22日表示,“入摩”更多是增加了市场对上述成分股的信任程度,即使将其纳入到备选标的中,也要等到2018年5月正式纳入指数前夕。
不过他表示,A股投资逻辑可能出现较大改变,转为更注重业绩和成长性,“比如港股吉利汽车(0175.HK)就是炒报表,每当销售数据向好时,股价便会做出反应。”
从沪股通、深股通的“北上”买入情况,或许也可看出一些国际投资者的投资偏好。
其中最为典型的当数海康威视(002415.SZ),自3月22日以来,只有12个交易日是净卖出的。截至6月22日,累计买入金额高达68.97亿元。
此外,东阿阿胶(000423.SZ)、云南白药(000538.SZ)等医药股也获得了“北上”资金的青睐。
(编辑:巫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