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海丝论坛”首次举办企业家座谈会: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需跨越几重门?

2020-12-23 05: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振

作为海洋大省,广东2019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1059亿元,同比增长9.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9.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3.6%。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已经连续25年位居全国首位,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之一。

一切的成绩背后,离不开广东涉海企业的辛勤付出和重要贡献。12月18日下午,第二届“海丝论坛”暨2020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进入下半场,论坛首次举办企业家座谈会,邀请广东省海洋经济领域的龙头企业和具有成长性的新型企业代表,共商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计。

当前,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企业家极为关注的焦点在于,广东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和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如何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积极培育一批高成长性涉海企业,打造一批海洋产业集群,夯实海洋经济构筑成广东产业新支柱的基础。

巧借“双循环”提升竞争力

“粤港澳大湾区是南海开发的桥头堡,这里汇集着两条产业链来支撑、支持南海开发。一条是研发设计加总装建造加配套产业的制造业产业链,一条是海上作业加装备运维加支持保障的生产服务业产业链。”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于亚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直言。

在他看来,南海是主要的内循环市场,要充分发挥南海大循环主体的作用,科学把握南海主场机遇,以我为主制定南海规范标准,统筹制定南海开发方案。

“南海规范标准、南海开发方案要更好地发挥我国海工装备产业链的优势,发挥大湾区产业链的优势,拉动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吸引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向大湾区来聚集,期待‘十四五’期间南海开发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和提速。”于亚说。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康友平在对话中表示,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我国的产业配套和技术创新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许多核心技术产品需要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与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从船舶行业来看,广东省自主研发设计能力还不是很强,很多领域需要尽快补齐短板。广东省提出要发展海洋经济,应该重视产业链的培育和打造,应该积极建设科技创新的平台,让更多企业和研究院参与进来。”康友平说。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振东也指出,广东省目前在海洋经济领域的话语权还不是很大,要发展海洋经济,广东省可以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谋划建立产业联盟,让每个企业发挥各自所长,通力合作,逐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加大对海洋经济的投入力度,针对企业科技创新等出台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

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发展海洋经济,同样需要国际性的视野。广东海大集团研究院副院长王贵平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要发展海洋经济,除了要大力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外,也需要积极走出国外,拥有包容开放的心态,在全球的视野下去参与竞争。

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撑。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光远就提到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他认为,现在国内已经有众多企业在积极投身到海洋产业中,但许多企业面临着融资渠道不畅通的桎梏。许多企业已经在研发具有核心技术的设备和配套产品,但由于资金的缺乏,有的项目被迫延缓。在这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鼓励各类产业基金的出现,金融机构也应该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有所倾斜。

在深圳前海创投孵化器有限公司总裁余登魁看来,海洋领域的投资门槛高、周期长、风险大,而当前市场上缺乏有耐心的资本,即便政府出40%的钱,另外60%的钱募资过程也非常痛苦。因此,他建议政府要培养一个关注海洋领域投资的天使投资人主体,并带动更多的民营创投机构进军海洋领域,这对广东海洋产业发展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彩虹鱼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认为,当前民营企业在进入海洋领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当前涉海的很多业务订单都来源于政府的需求,类似彩虹鱼一类的技术服务型民营企业,在进入这一市场方面还有难度。“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多搞一些专项立项,能够邀请我们民营企业来参与。”

深圳市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军红则认为,广东发展海洋经济,需要技术和产业配套的支撑。要进行技术攻关,广东需要为企业提供各类试验的平台。目前来看,用于企业研发和试验的测试场还比较缺乏。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云洲智能”)副总经理王健结合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坦言,尽管云洲智能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拿到了300多项专利,同时也参加了国家无人船艇方面7个标准的制定,但在实际发展中依然遇到了不少涉及标准的问题。

“当我们在销售无人船艇的时候发现,并没有标准,也没有政策和相关法规指引,甚至都没有保险公司愿意为无人船艇买保险。”王健建议,为了行业更健康地发展,未来要尽可能地去推动无人船艇的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