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评论丨英国脱欧及其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和全球化的影响

2020-04-17 18:21:5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宇

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离欧洲联盟,这不仅对于英国和欧盟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而且对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和全球化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三个问题:一是从国际政治经济生态和全球价值链分工等方面,分析英国脱欧的原因。二是从金融市场、经贸关系和大国博弈等方面,研究英国脱欧带来的挑战。三是从“顺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以及经济全球化与欧洲一体化等方面,说明英国脱欧后的全球政治经济趋势与全球化走向。 

 一、英国脱欧的主要原因 

 (一)双重身份认同下的“联邦主义”与“邦联主义” 

 特殊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等因素决定了英国缺乏对欧洲的归属感。实际上,英国一直存在着双重身份认同,认为自己既是一个欧洲国家,也是一个跨大西洋国家,并不完全属于欧洲。二战后,面对欧洲共同体的推进,丘吉尔和艾登等时任英国领导人采取了旁观政策。1950年英国拒绝参加欧洲煤钢联盟谈判,1955年英国拒绝参加欧洲经济共同体谈判,一直到1973年英国才正式成为欧共体成员国。此后,英国仍与欧盟保持距离,对于欧洲一体化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即“申根协定”和“统一货币”,英国均未参加。在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2012年英国拒绝参加由欧盟25个成员国签署的“欧洲财政契约”。2013年英国表示不参加“欧洲稳定机制”。 

 危机后,欧洲经济持续低迷,欧洲一体化政策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2010年英国政府首次公开辩论脱欧选项的可能性,开启了英国脱欧进程。2012年保守党议员联名致信英国首相,要求在2015年就英国脱欧问题举行公投。2016年6月23日,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起全民脱欧公投,结果显示51.9%支持脱欧。2019年12月20日英国议会投票通过了约翰逊首相的脱欧协议。2020年1月30日欧洲议会全体会议投票通过了英国的脱欧协议。 

 从根本上讲,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英国与德法关于欧洲一体化理想存在较大差异。英国希望看到的一体化是欧洲经济一体化;德法希望推进的一体化是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英国参加一体化是希望建立一个强大的英国;德法推进一体化是希望建立一个强大的欧洲。1992年包括《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两个文件在内的《欧洲联盟条约》通过之后,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步伐开始加速,与英国的想法渐行渐远。从某种意义上讲,英国公投脱欧是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联邦主义”与“邦联主义”终极对决。 

 (二)特殊文化认同下的“自由主义”与“统一政策” 

 英国有着悠久的自由主义传统,是经济自由主义和自由贸易学说的主要发源地。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从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到詹姆士·穆勒和约翰·穆勒,再到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均为英国经济学家。货币主义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虽为美国学者,但其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被撒切尔政府坚持和实施,成为撒切尔经济学重要内容。 

 在此文化背景下,英国政府坚持欧盟国家合作的三项原则,即“政府间原则”、务实原则和经济自由原则,反对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集权化和联邦化倾向。在英国加入欧共体的议会辩论中,撒切尔夫人表示,“尊重主权国家意愿是建立共同体、推进一体化的唯一正确选择,欧洲一体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将成员国权能集中于欧盟,对不同成员国实行统一政策的结果是经济低效率。”2003年在关于欧盟宪法条约的谈判中, 英国政府指出,“欧盟是一个以条约为基础的组织,欧盟的行动必须建立在成员国一致协商同意的条约基础之上。除非成员国及其国家议会所批准的条约允许, 否则欧盟不能单独采取任何行动。” 2016年在英国脱欧讨论中,卡梅伦提出,“如果欧盟一定要坚持推进政治一体化,建立一个名为‘欧洲’的国家,将欧盟所有成员国都纳入到一个中央集权的联邦中,英国既不会同意也不会参加”。 

 信奉经济自由主义的英国,推崇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反对政府干预,更反对欧盟作为“超级政府”对成员国的干预行为。英国坚持比较优势理论,强调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自己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且与以制造业主的德法等国家不同,英国是以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90%,因此,英国没有欧洲大陆国家的“冠军企业”情结。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欧洲一体化步伐加快,欧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对成员国的干预权能。包括着手建立共同预算制度,研究实行统一财政政策,支持运用相关产业政策打造欧洲“冠军企业”,出台一系列限制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的措施等。这些政策和做法遭到英国政府的反对,引起英国民众的不满,“欧盟民主赤字的增加,成为触发英国脱欧的重要因素。” 

 (三)国际分工体系变化中“传统分工”与“全球价值链分工”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通讯和运输成本大幅下降,国际分工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跨国公司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形式,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割为多个环节,延伸到多个国家,形成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产品内分工逐步取代了产品分工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也就是说,传统国际分工是产品分工,各国之间交易的是最终产品;全球价值链分工是产品内部分工,各国之间交易的是中间产品。从传统国际分工到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各国经济带来了多个方面的冲击和挑战,这是理解英国脱欧的经济背景。

 1.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的结构性失业 

 传统国际分工是产品分工,表现为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市场流动,即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等都在一个国家内部进行。全球价值链分工是产品内部分工,表现为生产要素在国际市场流动,即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等都在全球价值链上进行。具体看,在传统国际分工体系下,每个国家都有较为完整的产品链,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等都在本国国内进行,由于国内市场涵盖了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的整个过程,因而可以吸收国内从白领到蓝领的各类人群就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世界许多国家处在同一个产品链上,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等都在全球价值链上进行。由于发达国家主要处在研发设计一端,发展中国家主要处在加工制造一端,发达国家蓝领工人失业增加。 

 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和美国特朗普当选,都与国际分工体系的深刻变化有关。2010年前后美国失业率高达10%以上,失业人口主要分布在蓝领工人比较集中的“锈带”地区。2016年美国大选时,“锈带”选票成为特朗普当选的重要推手。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的选票分布表明,受教育程度较高、收入较高的群体大都选择留欧;受教育程度较低、收入较低的群体大都选择脱欧。很明显,前者主要是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受益者;后者相反。 

 英国失业率较高还与欧盟劳动力流动和就业政策有关。2000年《欧盟劳动力流动计划》提出,促进各成员国之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保障各成员国劳动力,在欧盟范围内拥有居住权利和工作权利,拥有参加工会、享有社会保障和接受教育权利等。由于东欧与西欧经济发展不平衡,英国社会福利水平较高,吸引了大量东欧工人到英国工作,英国统计局数据显示,在英国脱欧公投前的2015年,进入英国的净移民达到33.3万人,其中18.4万人来自欧盟各成员国,对于只有6000万人口的英国来说,构成巨大的经济社会压力。 

 2.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移民政策 

 在传统国际分工体系中,产品生产是在一个国家内部完成的,国际贸易主要表现为产品的跨国界流动。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产品生产是由多个国家合作完成,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包括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资本具有高度同质性,而劳动力则是与民族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等都与自己的民族国家不可分割,劳动力跨国界自由流动会对民族国家形成多重挑战。比如,一个时期以来,中东北非地区地缘冲突不断,大量难民涌入欧洲各国,不仅造成就业压力,还带来了犯罪、宗教冲突和福利支出增加等。在强烈的质疑声中,2015年9月欧洲议会批准了欧洲难民分担计划,根据这一计划,欧盟将重新分配滞留在欧洲的难民,并对各成员国所要承担的难民配额作出强制规定。对欧盟难民政策的强烈不满成为英国脱欧的重要原因。 

 二、英国脱欧带来的挑战 

 (一)经济金融变局:对英国和欧盟的双重挑战 

 伦敦是欧洲的金融中心,英国脱离欧盟之后,英国与欧盟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和金融发展都会受到影响。金融是英国的支柱产业,2017年,金融部门为英国经济贡献了1190亿英镑的总产出,提供了110万个就业岗位。金融业也是英国最大的出口部门,占英国出口总额的10%。英国金融部门高度依赖欧盟市场,虽然英国不是欧元区国家,却是全球最大的欧元交易中心。英国也是世界最大的金融服务净出口国,其中40%的金融服务出口是面向欧盟国家的。2019年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报告显示,由于英国脱欧,金融机构正在转移价值约1.3万亿美元资产,并将约7000个工作岗位从伦敦转到欧洲其他城市。 

 长期以来,欧盟的国际影响力主要基于统一的大市场、世界第二大货币、GDP居世界首位、5亿人口的消费市场等。英国是欧盟成员国中第二大经济体,英国脱欧意味着欧盟减少了3万多亿美元GDP和6600多万人口,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欧洲的国际影响力。此外,就欧盟的会费收入来说,英国是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贡献国,有经济学家估算,英国退出将使欧盟每年增加100亿欧元的资金缺口。 

 (二)贸易谈判:对英国和欧盟的最大挑战 

 欧盟是英国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英国三分之一的食品从欧盟进口,英国汽车的55%要出口到欧盟各成员国。2018年,英国向欧盟出口2910亿英镑,占英国出口总量的45%;从欧盟进口3570亿英镑,占英国进口总量的53%。作为欧盟成员国,英国对其他欧盟国家的出口享受零关税。 2020年1月31日正式脱欧后,英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将进入过渡期。在过渡期结束之前,英国与欧盟有十一个月的贸易谈判时间。如果在过渡期内双方无法达成自由贸易协定,那么,自2021年起,英国将要离开欧盟单一市场和关税联盟,英国与欧盟之间的货物贸易活动将重新回到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内进行。 

 在过渡期内,英国是否能够与欧盟达成贸易协定充满了不确定性。尽管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对此谈判充满信心,但欧盟认为,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达成涵盖英国与欧洲所有领域的贸易协议几乎没有可能性。由于英国议会已经立法禁止延长过渡期,一个较为现实的选择可能是:在过渡期内,英国与欧盟首先就重点领域达成短期贸易协议,然后再用五年左右的时间签订正式贸易协议。 

 (三)分离主义倾向:对英国和欧盟的现实威胁 

 英国脱欧可能从两个方面强化分离主义倾向。一方面是英国国内的分离主义倾向。英国主要是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与北爱尔兰四部分组成的。在2016年脱欧公投时,英格兰和威尔士多数支持脱欧;苏格兰与北爱尔兰多数反对脱欧。尤其是苏格兰地区与欧盟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紧密,2020年1月31日欧盟表决通过英国脱欧协议后,苏格兰首席大臣斯特金当即表示,英国脱欧违背了苏格兰人民的意愿,苏格兰有权重新选择是否退出英国,不排除通过第二次独立公投的方式实现苏格兰地区独立。 另一方面是欧盟成员国中的分离主义倾向。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后,欧洲民调机构对比利时、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和瑞典进行的调查显示,有45%的受访者希望能够像英国那样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国公投,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如果能够获得公投机会,将选择脱离欧盟。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后,有经济学家提出,考虑到一个时期以来欧洲经济持续低迷、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以及一体化政策受到质疑等因素,欧盟需要警惕英国脱欧可能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四)传统平衡正在被打破,大国博弈更加复杂 

 无论是从世界经济还是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英国脱欧都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事件,它不仅打破了欧盟原有的德法英三角均势、打破世界原有的欧美英三边平衡,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东西方关系,未来大国之间博弈关系将更为复杂。 

 英国脱欧打破了欧盟原有的德法英三角均势。尽管存在诸多矛盾和分歧,但在英国退欧以前,德国和法国是欧盟的主要支柱,英国是欧盟的重要力量,法德英在欧盟内部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三角平衡。英国脱欧后,由于缺少第三方平衡力量,德国和法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可能更难化解。同时,英国退欧之后,欧盟内部力量对比也将发生变化。欧盟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德国、法国和意大利都属于欧元区国家,英国是非欧元区国家中唯一发达国家,英国退出欧盟后,非欧元区将更为弱势,欧元区与非欧元区失衡将进一步加剧。 

 英国脱欧打破世界原有的欧美英三方平衡。在欧洲国家中,英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较为密切,经济和文化交流较多,从某种意义上讲,英国成为欧洲与美国沟通的桥梁,形成了欧美英三边平衡。离开欧盟后,英国的经贸、投资、文化和外交重心会进一步转向亚太,强化与北美、澳洲及南亚等英语国家的经贸联系。同时,近年来,美国单边主义抬头,欧盟保护主义趋强,英国脱欧后,欧美之间的经贸关系可能进一步弱化。 

 英国脱欧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东西方关系。近年来,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东西方国家之间关系也在加速调整。英国退欧之后,西方国家主要由欧美组成的板块将演化成为美国、英国、欧洲三方关系,经济和贸易联系将更加复杂。同时,英国政府多次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尤其是加强与中国、印度和日本等的经贸合作。 

 三、英国脱欧后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与全球化走向 

 (一)英国脱欧能否成为欧洲改革的催化剂?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欧元区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达到85.9%,远远超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60%的趋同标准。其中,希腊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为181.2%,意大利为134.8%,葡萄牙为122.2%,塞浦路斯为100%。最新调查表明,有94%的希腊人、78%的意大利人和73%的法国人表示,欧盟的经济政策是失败的,欧盟必须推进结构改革。 

 目前欧盟和欧盟的27个成员国都充分认识到了结构改革的必要性,推进改革已经成为欧盟国家最大共识。但是,在关于改革目标、方向、顺序和道路选择等具体问题上,欧盟各国仍然分歧严重,无法弥合。比如,最近欧盟正在讨论的各成员国是否应当放松财政纪律问题,以法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欧盟南部国家认为,在经济持续低迷时期,各国需要实行更加扩张的财政政策。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也呼吁欧盟各成员国政府增加公共投资。以德国和荷兰为代表的欧盟北部国家则认为,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一些国家的财政支出失控,金融风险增大,因此,坚决反对成员国任何放松国家预算的做法。 

 在此背景下,英国脱欧能否成为推进欧盟改革的“催化剂”?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英国脱欧是“欧盟的失败和教训”,为欧盟改革敲响了警钟。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只有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重振欧洲经济,才能打消人们对欧洲一体化的怀疑。” 

 (四)英国脱欧:“顺全球化”还是“逆全球化”? 

 英国脱欧是“顺全球化”行为,还是“逆全球化”行为?有一种观点认为,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探索,也是经济全球化必由之路,而欧洲一体化是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一体化形式,因此,英国脱欧是“逆全球化”行为,意味着全球化进程可能逆转。另外一观点认为,实行独立的贸易政策是英国脱欧最强烈的诉求,英国脱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独立的经贸政策自主权,从而可以与世界更多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和投资协定,拥有与更多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空间。因此,英国脱欧是“顺全球化”行为,意味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化。后者代表了英国政府的看法。 

 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时,英国政府就提出了“全球化英国”的概念,希望摆脱欧盟的“统一政策”,建立一个独立的自由贸易体系,获得重新拥抱全球化的机会。正如英国首相约翰逊所说,欧盟曾经拥有众多优势,欧洲一体化政策也曾得到过英国的支持,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欧盟越来越多的官僚主义和集权化倾向,逐渐成为各成员国自由发展的羁绊,不再适合“全球化英国”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将走向何方? 

 目前全球化正在进行深度调整。2016年同时发生英美两国的“黑天鹅事件”,即英国退欧与特朗普当选,都全球化调整相关。 

 实际上,自全球化诞生之日起,就蕴藏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即“全球经济”与“国家主权”的冲突。全球化意味着需要让渡部分国家主权,全球化越发展越深化,需要让渡的国家主权越多。比如,从欧共体到欧盟,从欧盟再到欧元区,各成员国需要让渡的本国权能越来越多。很明显,欧共体各成员国主要让渡的是贸易政策;欧盟各成员国需要让渡一定的贸易政策和关税政策;欧元区各成员国需要让渡的权能扩大到货币政策,涉及到财政政策。 

 但是,在全球化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只看到经济效率因资源的国际流动而大幅提高,只看到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红利,长期忽视了全球化的内在矛盾。当世界从传统国际分工进入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之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逐渐开始暴露、开始外化,“全球经济”与“国家主权”的冲突日益加剧。因为在传统国际分工体系下的国际贸易,交易的是最终产品,表现为商品交易全球化,主要涉及一国的对外政策,比如关税政策和贸易政策;在价值链分工体系下的国际贸易,交易的是中间产品,表现为生产过程全球化,会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一国国内政策,比如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甚至财政政策。 

 未来欧洲一体化向何处去?这是英国离开之后,留给欧盟最大的挑战。从目前情况看,法国期待欧盟进一步向联邦化方向迈进;德国希望继续实行“政府间主义”,向着邦联化方向发展;中东欧成员国倾向于从欧盟收回本国的权能。需要关注的一个最新动态是,英国正式脱欧之后,欧盟多次表示,当前欧洲一体化的重心是对现存问题进行反思和改革,而不是制定新的一体化计划。这与目前全球化正在深度调整的整体趋势是一致的。

 四、简要总结 

 在英国公投脱欧的背后,或许蕴藏着关于“全球经济”与“主权政治”、“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经济自由”与“权能统一”的再权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一方面民族国家仍将是人类生活的载体,主权国家仍将是全球治理的基础;另一方面,正在深度调整的全球化进程仍将呈现不可逆转之势。这可能是英国脱欧带给世界所有国家的思考题。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员。个人学术看法,不代表供职单位观点。经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