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5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青亭
“随着世界重心从西向东转移,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及其所在的区域将在下一个10年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之一。”上合组织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指出,中方提出的在青岛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倡议,将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进行更密切的经济交流,并创建一个新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
诺罗夫在8月22日举办的“2020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发表上述观点,并指出,青岛在上合组织的议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之后,该组织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组织之一,覆盖全球近一半的人口,成员国GDP总和已占全球GDP的20%,据专家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0%至40%。
2018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宣布: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如今,青岛倾力打造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已现雏形。
“毫无疑问,在两年之内,青岛政府为发展中国-上合示范区做了大量的工作。”诺罗夫说,“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完成了40多个合作项目,涉及到高质量的设备、人工智能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按照规划,建设上合示范区的主要任务是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强我国同上合组织国家互联互通,着力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在同一场论坛上表示,青岛作为中国北方第三大城市,既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又是长江以北地区黄河流域的经济出海口,在“双循环”中有着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价值。
王清宪表示,青岛要发挥在“双循环”中的“双节点”价值,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需要发挥包括金融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的辐射作用。为此,青岛正积极主动对接上海的现代服务业,以建设推动国内南北东西大循环的重要的北方枢纽。
青岛正积极主动对接上海的现代服务业,以建设推动国内南北东西大循环的重要的北方枢纽。图视觉中国
“如果说上合组织是一辆两个轮子的小车的话,一个就是政治,一个就是经济。成立这么多年来,相对来说政治的轮子转得很好,非常遗憾的是经济的那个轮子转得不是很好。”曾主管中俄、哈萨克斯坦等国经贸关系的商务部欧洲司原副司长张地说,“如果一个车两个轮子转得不一样,肯定走得就不快。”
张地指出,与上合成员国开展合作,中国具有以下四个有利条件:第一,中国同这些所有的国家都有良好的政治关系,这个是开展经贸合作的基础。第二,中国同上合国家已经运作了很好的政府间合作机制,这些政府间的合作框架将为企业合作创造良好条件。第三,上合组织成员国彼此之间有便利的贸易运输条件,青岛在交通物流方面尤其拥有优势。第四,各国都有互补性。中方拥有资金、技术、产品、机械,而俄罗斯和中亚国家拥有资源和产品。
上合组织实业家委员会执行秘书长谢尔盖·瓦季莫维奇说:“最近数百个项目都在上合组织的框架下实施了。超过十个协议都是关于经贸合作,比如能源、运输等。上合组织实业家委员会已经提出了创立合作机制的建议,以帮助各国企业继续推进具体项目。”
据悉,目前,上合示范区已与俄罗斯等10国达成特色商品展销、绿色农产品进口等42项合作共识。今年1-5月,上合示范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6%,外贸进出口增长13%,工业增加值增长20%。
不过,上合组织经贸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邓浩指出,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利益差距比较大,协调难度比较大。同时,成员国之间经济贸易的依存度还不高,而且同时存在其他多个经济合作组织,不仅没有形成合力,有时还相互掣肘。另外,上合组织政策协调机制还有一些滞后。
有鉴于此,邓浩提出,上合组织经济合作不能采取过去一刀切、齐步走的办法,必须要敢于创新,要另辟蹊径,要闯出一条新的合作之路,这不仅对上合经贸示范区的推进有帮助,而且对上合组织经济合作都会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谈及如何进一步加强域内经贸合作,诺罗夫表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合作:第一,发展贸易便利化和共同投资的监管框架。第二,加强运输和物流领域的合作。第三,强化农业贸易,建立统一检疫标准,建立在线检疫系统。第四,加强文化交流,支持旅游酒店业发展。
今年6月,上合示范区核心区城市设计与地下空间规划通过了专家的评审会,这预示着五大中心已经初见雏形。这五大中心为国际物流中心、现代贸易中心、双向投资合作中心、商旅文化交流中心和海洋合作中心。
作为园区的实际操作者,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郝国新表示,示范区完全是一个新的课题,将根据上合组织国家的合作需求、自然禀赋开展工作,促进该组织从原先的政治安全组织向地方经贸合作区域组织转型。
在经贸合作方面,上合组织正把东盟当成一个范本。郝国新说,自2001年提出自贸区建设以来,东盟在不到20年的时间中就成为了中国第一大经济合作伙伴。“我们现在面临的压力是,如何通过示范区促进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的经贸合作?尤其是,上合组织对外合作有很高的经济数额,但区域内的经贸联系明显有差距。”
根据相关估计,2019年上合组织成员国与外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超过了6.3万亿美元,进口也超过了4万亿美元,但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只有大约3050亿美元,不到整体对外贸易的5%。
优厚的区位优势给示范区带来了很大的潜力。上合示范区落址于国家级经开区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胶州是山东半岛连接内陆各省份及进出青(岛)、烟(台)、威(海)的重要交通枢纽,示范区更是地处青岛海、陆、空、铁枢纽15分钟经济圈内,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这里发展多式联运的独特优势。
但与此同时,郝国新指出,与东盟合作或者中日韩合作相比,上合示范区也有一定的复杂性。首先,合作基础不够夯实,从“一带一路”倡议“五通”的维度来看,中国和一些上合国家还是不通的。第二,上合组织内部也有一些特殊性,比如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关系。第三,美国因素可能影响域内合作,比如,伊朗还在被美国制裁。
郝国新表示,示范区将借鉴中国同东盟开展经贸合作的经验,通过推动双向投资来促进域内经贸合作。现在园区的功能定位是服务于上合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包括物流服务、贸易服务、双向投资服务等,主要对标深圳前海的服务业。
据介绍,示范区规划了一个占地20平方公里的服务业新区,一期启动10平方公里,包括上合服务中心和几个国别中心。“我们建了俄罗斯中心、上合中心、沙特中心、中亚中心。我们要以投资促进双方之间经济的循环,把产业链、供应链全部串起来。”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是全国唯一、山东特色的双驱叠加的先行先试的示范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是过去四十年模式的继续,而是一个新时代、新起点、新模式和新路子的探索的开始。
对于示范区的未来,张燕生认为,要通过打造项目群、经济区、产业链和金融服务,让示范区真正发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作用,从而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蹚出一条新路子。
在这方面,示范区具有很多先天优势。张燕生指出,示范区不仅拥有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体系、世界上最完整的全产业链和产业体系,还具备国内在新发展理念支撑下形成的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内循环将是示范区在推动中国和上合组织双循环中的一个坚强的后盾。
但要真正做到双循环相互促进,张燕生认为,示范区必须要“做好几篇大文章”。第一篇文章是构建双循环的内环,也就是打通青岛、中国和上合组织的这些沿线的经济体,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实现畅通。
第二篇文章是关于双循环的中环,也就是探索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模式,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
第三篇文章是关于双循环的外环,也就是最大限度地吸引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家、企业家、创新家,同中国和上合组织一道,共同开拓第三方合作。
与此同时,张燕生强调,还要坚持双轮驱动的开放。一个轮子是推动更高水平的商品和要素,即流动性开放,包括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另外一个轮子是推动规则等制度性开放,以打消国际上有关对中国开展国际合作的顾虑和误解。
至于如何做好“两新一重”,张燕生表示,第一是新基建,让支撑信息、融合、创新等的基础设施在示范区取得突破;第二是合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尤其是小城镇的建设;第三是在交通、能源和水资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项目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