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新华社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报告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大会的主题和整个报告的15个部分内容,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尊重人类文明进程中推进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21世纪》: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张占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现代化从来没有统一的模式,更没有固定的标准。发达国家在推进现代化方面有着较为成功的经验,比如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这对我国有借鉴意义。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就要求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紧紧把握基本国情,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规划,走符合中国自己国情、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21世纪》:报告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对此您怎样解读?
张占斌: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际上为我们指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和路径。
《21世纪》: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党的二十大再次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如何在今后几十年战略安排的视野下把握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
张占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战略安排。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走得好,中国式现代化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要在以下这些方面有更大的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1世纪》:党的二十大开幕后,“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广大反响,更加鼓舞了人们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勇气和信心。您对此怎样看?
张占斌:这样极具风格化的表述,生动揭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面临的极其复杂的环境和形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十年来,我们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