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首页 > 宏观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2022-03-06 12:14: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与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农办与农业农村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黄季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近期受国内外形势变化影响,油价显著上涨,抬升粮食价格,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增加我国粮食进口风险,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稳定粮食生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其中第一条内容即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今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的第一条内容也明确要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17.64亿亩,较上年增加1295万亩,增长0.7%。2021年粮食总产量近13.66亿斤,较上年增长2%。

近年来,我国口粮自给率达到100%,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但部分饲料粮存在产需缺口,我国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6454万吨,相当于我国粮食产量的24%。

从国际背景来看,海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叠加国际形势变化,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压力。黄季焜指出,受近期国际形势变化影响,一方面油价显著上涨,抬升粮食价格;另一方面我国玉米、大豆等粮食进口压力增加,粮食市场波动风险加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确保粮食能源安全。要求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针对小麦晚播强化夏粮田间管理,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均明确要提高大豆和油料产能,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在加大补贴和奖励力度、调整种植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和指导、扩大种植面积等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大豆进口9652万吨,约占粮食进口总量的58.7%。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大豆产量1640万吨,相当于大豆进口量的17%。

2月23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国产大豆可以满足食用消费需求,进口大豆主要用于食用植物油和畜牧业饲料蛋白需求。

唐仁健表示,通过多油并举、多措并施,经过5-10年的努力,争取大豆和油料自给率能有较大提高。为弥补大豆产需缺口,黄季焜认为,对外要通过丰富进口国家来源和进口饲料品类实现蛋白质饲料粮进口多样化,对内还要通过油料代替部分大豆,发展草地农业等实现蛋白质饲料粮生产多样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为7958元、6566元、469元和3937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分别为42%、34.7%、2.5%和20.8%,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居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为保障农民种粮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保障化肥等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给种粮农民再次发放农资补贴,加大对主产区支持力度,让农民种粮有合理收益、主产区抓粮有内在动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钟钰近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2021年粮食产量占总产量较2003年提高7.5%,我国粮食生产主产区过度集中。

对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各地区都有责任,粮食调入地区更要稳定粮食生产。

提高粮食单产

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获得“十八连丰”,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并将其作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3月5日,唐仁健在“部长通道”上表示,“今年粮食生产确实面临很大的困难。”去年冀鲁豫陕晋五省受罕见秋汛影响,1.1亿亩冬小麦较往年正常情况晚播半个月左右,占冬小麦总面积的1/3,影响夏粮生产。与此同时,夏粮生产也有一些有利条件,唐仁健认为,有信心夺取夏粮丰收,并明确要抓好全年粮食生产。

黄季焜认为,正常情况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稳产目标并不难,但增产压力较大。中长期来看,我国粮食生产还存在土壤肥力下降,不少主产区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农业技术创新提高粮食单产的难度增加等问题。

在黄季焜看来,我国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存在难度,增加农药、化肥等投入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能否提高粮食产量,主要取决于能否不通过增加投入生产来提高单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387公斤/亩,较上年增加4.8公斤/亩,增长1.2%。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是提高粮食单产的措施之一。2月23日举行的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耕地建设保护方面的系列措施归纳为“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挖潜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对这四方面进行强调,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足划实永久基本农田,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新建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加大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利用力度。

黄季焜表示,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助于改善农田基本条件,实现集中连片生产,提高耕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挖掘耕地单产提升潜力。具体来看,建设高标准农田一方面有利于完善水利设施、田间道路设施和防护林设施等农田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可以为机械化生产,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创造条件。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基础设施完善有助于提高粮食生产的抗灾能力,降低受灾减产程度。

黄季焜认为,相较于耕地建设保护,发展农业科技对提高粮食单产的潜力更大。

种子和耕地是“两藏”战略的要害,除了关注耕地建设保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快推进种业振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将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单列,明确要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贯彻落实种子法,实行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等。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黄季焜指出,种业发展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虽然任务仍然艰巨,但我国必须要提高种业创新能力,推进种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种质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做大做强种子产业,让企业真正成为种业创新的主体。

今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加快推进育种创新,强化种业市场监管等。

除了种子之外,黄季焜认为,还要更加关注其他农业科技创新,增加相关投入。在粮食生产的不同环节,栽培技术、轮作技术、施肥技术、植保技术、灌溉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等发展、提升和推广,都能很好地提高粮食实际单产。

在农业科技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另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要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控和动植物疫病防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