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瑞士驻华大使白瑞谊: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开局良好”,职业教育合作前景广阔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 北京报道
身穿黑色上衣、蓝色牛仔裤,戴好帽子和手套,拎着冰鞋,白瑞谊来到亮马河边。
这是2022年12月末的北京,距瑞士驻华大使馆不到1公里的亮马河已经结着厚厚的冰层,小孩和大人溜着冰车、冰鞋,在河面上奔驰。
恰逢休息日,趁着天气晴朗、空气清新,这位来自伯尔尼的瑞士新任驻华大使打算锻炼一下身体。白瑞谊穿好黑色直排轮冰鞋,踏上冰面,边溜冰边拍起了Vlog。
在其发布的微博视频中,白瑞谊称,瑞士拥有深厚的冬季运动传统,中瑞两国民众都喜爱冰雪运动,在这一领域两国可持续展开合作。他还指出,新的一年瑞士驻华大使馆将会举办很多活动,期待参与。
2022年9月下旬履新后,白瑞谊开通了微博账号。迄今,粉丝已超10万人。 他表示,希望通过社交平台展示自己更加鲜活、“接地气”的一面,也让人们有更多渠道来了解瑞士以及中瑞友谊。
就任瑞士驻华大使短短几个月,白瑞谊的足迹已覆盖北京、上海、厦门、河北、四川等多个中国城市。2023年1月,他在四川会见了豪瑞(Holcim)等瑞士驻华企业代表,与当地瑞士侨民交流,并表达了“深化中瑞交流合作,推动友城建设、促进人文交往”的愿望。2023年1月18日,第七届中瑞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工作之余,他爬长城,逛颐和园,感受当地风土人情。
“对我而言,中国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国家。在这里,有太多可以了解和学习的地方,不仅有可能寻觅到新的商业机会,而且也能够体验和学习与瑞士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所有这些都为瑞士驻华大使这一职务增添了美丽色彩,我非常期待未来四年的工作生涯。”白瑞谊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瑞士驻华大使白瑞谊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 21世纪资料图)
中瑞关系内涵丰富
2023年迎来中瑞建交73周年和中瑞自贸协定签署10周年。白瑞谊对21记者称,中瑞关系的内涵十分丰富且广泛。依托创新战略伙伴关系、中瑞自贸协定等机制,两国在政治、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持续向好。
中瑞自贸协定2013年7月签署、2014年7月生效,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达成的首个双边自贸协定。当前,瑞士是中国在欧洲第9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是瑞士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1月至8月,中瑞双边贸易额达356.1亿美元。2021年,中瑞双边贸易额达441.1亿美元,同比逆势增长96.7%。
“依托中瑞自贸协定释放的效能,双边贸易额每年都在增加,过去9年增长了90%左右,两国均能从贸易中受益。”白瑞谊表示。
在投资领域,自1982年至今,瑞士已有超1000家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过去几年,疫情影响境内外人员的顺畅流动。“由于疫情导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瑞士企业代表与中国的合作伙伴无法快速达成重要的投资决策。”白瑞谊指出,当前,旅行的放开为瑞士企业赴华投资开辟了道路,新的投资周期即将到来。
中瑞金融合作不断升级
“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的开通,反映了中瑞两国合作并不仅限于贸易领域,在金融方面也有持续挖潜的空间。”白瑞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2022年7月,首批4家中国企业发行的全球存托凭证正式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据白瑞谊介绍,目前,通过全球存托凭证正式登陆瑞交所的中国企业已达9家,还有30家正在筹备中。
“开局十分良好,”白瑞谊指出,全球存托凭证是非常棒的金融创新工具。通过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中国企业赴海外融资迎来更多机遇。瑞交所具有上市效率高、流程简单、相对容易等特点,对中国企业有很大吸引力。
他补充道,赴瑞士上市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在西方市场上更好地被投资者所知。如果拥有更多投资者,也就意味着拥有更多需求,最终能够实现更满意的价格交易。“可以预计,未来赴瑞士发行全球存托凭证的中国企业数量将持续增加。”
中瑞金融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13年,两国签署《中国人民银行与瑞士联邦财政部金融对话谅解备忘录》,宣布建立中瑞金融对话机制。目前,瑞士共有6家银行和3家保险公司在中国共设立代表处和营业性分支机构。
围绕职业教育可展开具体合作
2023年1月18日,第七届中瑞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自2020年创立以来,中瑞经济论坛每两年举行一次,是中瑞两国定期举行的最重要的商务活动,为那些对瑞士企业感兴趣、在瑞士企业工作的人群搭建了交流平台。
每届论坛主题会有些许区别,第七届聚焦“职业教育和培训”主题。在白瑞谊看来,职业教育和培训是瑞士经济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不仅能够促进科研人员的创新,也能够促进专业人才的创新,让更多的人群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而创新是赋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以瑞士的Georg Fischer为例。白瑞谊透露,该公司依托产业联盟模式,对年轻的中国工程师进行培训,提升这些人员制造高质量和高精度机器的能力,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Georg Fischer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是瑞士在华最早的精密制造公司之一。该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坚持“在中国,为中国”的原则,寻求促进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该公司已与中国教育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年内将与全国100所高校合作,共同培养智能制造领域的技能型人才。
中瑞职业教育合作可追溯至2017年。2017年9月,两国政府共同签署了《中瑞职业教育与培训合作备忘录》,围绕加强教育、科研、创新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成共识。近年来,关于中瑞职业教育合作的倡议层出不穷,2022年由中国瑞士商会发起的《中瑞职业教育白皮书》描述了瑞士职业教育体系获得成功的关键等内容。
白瑞谊表示,伴随中国教育政策开始侧重于面向实践和应用,强调高校学习和企业培训相结合的瑞士“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可提供模式借鉴,未来,两国教育界、企业界可进一步展开具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