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到底多有用?3D还原“钢铁驼队”的运行奥秘
7月29日10点18分
装载了上百个集装箱的X8020次列车
从“世界超市”义乌驶出
在接下来21天的时间里
这条全球里程最长、途经国家最多的班列
将沿着曾连接亚欧的古老贸易路线
自东向西穿越7个国家
行驶13052公里
最终抵达欧洲最大华人批发市场的所在地
西班牙马德里
这趟列车的出发
标志着2023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
达到了1万列这个小目标
时间比上年提前了22天
中欧班列
这个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既陌生又熟悉的事物
它究竟是什么?
到底有什么用呢?
时间倒转至2011年
当时一辆名为“渝新欧”的国际专列在重庆横空出世
将当地制造的液晶显示屏、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
千里迢迢发往德国杜伊斯堡
自此拉开了中欧贸易用铁路运输的序幕
而后几年
武汉、郑州等城市的“新欧”班列也陆续出现
到2016年
中国铁路集团将这些班列统一了起来
正式启用“中欧班列”这一品牌
所谓中欧班列
简单说来就是运行在中国与欧洲之间
有固定车次、线路、时间的国际联运列车
中欧班列由三条通道组成
西通道由新疆三个口岸出境
经哈萨克斯坦等地
中通道由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出境
途经蒙古国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相连
东通道由内蒙古满洲里口岸出境
接入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
因为要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欧班列的运作方式和一般的火车很不一样
比起“长驱直入”
它更像是一场跨越万里的“接力赛”
列车每行驶到边境口岸
就需要完成报关和铁路出境手续
然后发往国境线另一侧的外国口岸的集装箱换装场
集装箱将从列车上卸下后作进口申报及铁路入境手续
除了复杂的出入境手续
班列每跨越一次国境线
就可能要更换司机
而且因为各个国家的铁路轨距不同
车轮间距有宽有窄
中国的火车没法直接在外国的铁路上开
所以有的班列就需要换轮
还有的则需要把集装箱搬到另一辆列车上
这时或许有人会问了
费这么大劲搞铁路运输
为什么不干脆用更快捷的空运或更廉价的海运呢?
实际上这种所谓的“劣势”正是中欧班列的优势
论运输价格
它是航空的1/5
论运行时间
它是海运的1/4
这种均衡性让中欧班列成了长途运输方式中的“六边形战士”
但这还不足以概括中欧班列的用处
我们想想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中欧班列运的货物越来越多
在中欧贸易中越来越重要
那它的始发城市会发生什么呢?
以最早开通中欧班列的重庆为例
云南销往欧洲的咖啡会运到重庆发货
德国出口东南亚的高端仪器会先送到重庆
再走空运到新加坡
外贸的发展带来的是产业和人才
既然许多消费品和中间品是在重庆发货
那我的公司干脆就建到重庆
惠普、华硕、博世等国际大牌就都到重庆建厂
中欧班列的这种“溢出效应”已让许多城市受益
郑州成了中国乃至东亚的物流枢纽
西安国际港站跃升世界一流内陆港
更令人振奋的是
中欧班列还有着深远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双边贸易额常年占到中国外贸总值的10%以上
在古代
中国与这些国家间的贸易走的是丝绸之路
于是中欧班列的出现
不只能重启丝绸之路
更是借这一历史概念开创全新的全球供应链版图
让亚欧大陆间的贸易更加畅通无阻
让亚欧各国的经济发展更加紧密相连
中国从陶瓷、茶叶
到光伏、电子产品能便捷发往欧洲
欧洲的许多中间产品也能进入中国
填补部分产业链上的空白
如果沿着中欧班列的轨迹
我们还会看到许多国家的重大工程都围绕着中欧班列建设起来
匈塞铁路、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乌兹别克斯坦光伏电站……
如今中欧班列越来越受到各国企业的欢迎
2013年以来
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以超过90%的年均增速增长
2023年上半年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8641列
发送货物93.6万标箱
同比分别增长16%、30%
发展势头强劲
截至8月
中欧班列中国境内已铺画时速120公里的中欧班列运行线86条
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6个城市
逐步“连点成线”“织线成网”
维护着国际产业链的稳定通畅
可以说面对着全球化进程受阻
全球供应链发生深度变革的今天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
中欧班列已称得上是全球陆路运输的名牌
放眼未来
这支络绎不绝的“钢铁驼队”还将以古老而又现代的方式
改变着世界的经贸格局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1财经客户端 21数据新闻实验室
统筹策划:丁青云谭婷
责任编辑:梁宇芳
文案:黄欣然实习生曾雯睿
设计统筹:林军明
视频统筹:白宇航
视频制作:白宇航邓学良王冰黄丹虹
3D效果:邓学良
海报设计:王冰
配音:曹钰
字幕翻译:黄子豪
素材收集:黄欣然
审核:强燕黄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