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促进专利转化运用,从“专利大国”转向“专利强国”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介绍《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简称《方案》)有关情况。《方案》明确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并提出到2025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提高,全国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要达到8000亿元。
据统计,中国专利申请量从2006年开始连续多年世界第一,2022年的专利申请总量就达430多万件,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利大国。但由于专利的运用和转化问题,如此庞大的专利申请量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科技创新实力,一些专利并不具有充足的含金量,现实中还存在一定的专利泡沫化情况,一些专利在申请之后陷入了“沉睡”状态,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鉴于这些情况,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采取行动培育高价值专利,改善专利成果的运用和转化情况,以充分利用专利制度的创新效能,增强国家的专利基础设施基础。本次的《方案》就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一个最新步骤。
随着中国产业升级换代进程的加速,通信技术、新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医疗产业、环保产业等专利密集型产业必将进一步做大做强,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其就业者占全社会就业者的比重必须不断上升,以适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现实,也只有切实地把作为发明创新的专利转化为生产力,这一目标才能实现。
《方案》专门提到要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一个重要的工作在于,要改变激励机制,使企业切实为了提高创新能力而进行专利的研发和申请,而不是为获取政府奖补资金而申请专利,从而真正地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使专利能够真正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创新过程中去,切实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同时要解决高校、科研机构和医院中的专利转化难题,建立公平合理的专利权益分配机制,建立成熟的专利收益评估机制,并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让真正优质的专利能够转化为切实的经济利益,以动员科技人员在专利创造和专利转化方面的积极性。专利考评政策一定要重视转化情况,不能只关注专利申请数目而不把转化情况纳入考核范围。要解决专利申请者获得专利授权之后缺乏后期研发和商业化资金的问题,以提高专利申请者的转化意识,并使其能够找到合适的专利转化模式,建立专业的代理机构来为专利申请者提供服务,促使他们通过市场导向、商业化的运行机制来实现专利转化的效能。
专利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能够帮助企业占领技术高地,其竞争优势可以获得法律的保护,因此专利战略是企业科技创新、占领市场、商业盈利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专利转化机制的重要部分是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专利战略。虽然专利战略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和引导,但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才是推进专利战略的关键。中国专利制度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迅速,国内企业可考虑借鉴一些国际企业专利战略的成熟经验,从企业管理角度实施技术创新,提高专利管理水平,从而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未来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是要全面转变为创新型国家。中国拥有充足的科技人力资源,也掌握了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科学技术,科技研发投入的实力也已明显增强。当前最需要的是建立国家层面的专利战略,通过立法、金融、行政、司法等多种手段,组织、引导、保护专利权人依法申请和使用专利权,形成鼓励创新的整体社会环境,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领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再接再厉,激发各种主体的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形成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的“专利强国”之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本文作者系特约评论员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