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发现拔尖人才|发喜报、办基地:“双一流”高校密集“联姻”精英中学

2023-03-30 17:08:3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  三月末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格外忙碌。

短短5天之内,施一公辗转于学军中学、杭州二中、临安中学等浙江省内7所高中。

他的行程从3月20日的学军中学开始。3月23日他来到绍兴,这天的上午、中午和下午,在春晖中学、鲁迅中学、绍兴一中分别举办了一场讲座。第二天,施一公返回杭州,当天下午、晚上又分赴杭州二中、杭州十四中办讲座。

施一公此行,除了作题为《科技强国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讲座,还要向这些高中的学生宣介西湖大学。2022年,西湖大学录取了首批60名本科生,这7所高中为西湖大学贡献了生源。

今年,西湖大学在浙江面向高二、高三学生招生90人,线上申请通道目前已经开放。

不只是西湖大学,进入3月,多所知名大学都开始了2023年本科招生活动,校领导带队分赴重点生源地。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双一流”高校都在向生源校密集发放喜报。

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今年的大学宣介更注重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衔接培养。北京大学在江苏、福建举办了两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座谈会,浙江大学举办了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大中衔接培养研讨会,并向34所高中授牌浙江大学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共育基地。

高校对理工科尖子生求贤若渴,国内精英中学作为“清北复交”等名校的重点生源地,肩负了重要使命,一些以超常规方式打通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改革举措跃跃欲试。

聚焦基础学科人才选拔

3月17日和18日,北京大学在南京、福州举办了两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座谈会。

座谈会规格很高,由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带队,两位副校长参加。来自江苏、浙江、上海、福建等四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以及80余位中学校长代表应邀参加。

据北京大学官网报道,龚旗煌表示,要坚持走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加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

龚旗煌介绍了北京大学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数学英才班、强基计划等人才培养项目的情况,并谈了探索完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加强贯通式培养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和数学英才班是北京大学选拔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两个重要工程,目前2023年招生工作已经启动。

以物理学卓越计划为例,在国内招收初中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目标是培养20年后采撷物理珠峰明珠的顶尖物理学人才。因此,其选拔极为严格,2022年首次招生,100个招生计划最终仅录取61人。

3月18日,浙江大学召开2023年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大中衔接培养研讨会。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在研讨会上说,要将长周期培养的思维从高校延拓到中小学,通过超常规方式打通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并不断深化招生改革和学生评价改革。

在这次研讨会上,浙江大学介绍了拟推出的“求是英才计划”相关情况。不久之后,社会上便传出浙江大学将办少年班的传言。

不过,据浙江当地媒体报道,有参会的中学校长介绍,会上“没有讲招生,主要是希望发现有天赋的、适合将来开展基础学科研究的孩子,建立起发现、培育的机制”。也有中学校长介绍,“高校想开辟出一些通道,招到更好的学生”。

事实上,北京大学的数学英才班、物理卓越计划,就既不占用高考招生名额,又将录取范围下探到高二年级甚至是初三年级,可谓“超常规方式”。

在这次研讨会上,浙江大学向34所高中授牌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共育基地。其中浙江22所,湖南4所,上海2所,福建、广东、河南、江苏、陕西、四川各1所。

在往年的本科招生宣介活动上,高校往往会向重点生源校发放喜报,并授牌生源基地。比如,据宁波市镇海中学官方微信号介绍,过去一年,该校共有52名毕业生在北京大学获得奖学金、三好学生等81项各种荣誉嘉奖。上海的华东师大二附中共有41名毕业生在北京大学荣获69项荣誉。

在推进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背景下,近年来的高校授牌中,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成为鲜明特色。

这些荣誉奖牌包括北京大学的博雅人才共育基地,清华大学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大学中学衔接培养基地,复旦大学的中学学术实践基地等。

这些基地的共同特点,是探索大学与中学的衔接机制。

规模化的人才输送

由于源源不断地输送拔尖创新人才,近年来,国内的精英中学越发成为高校的座上宾。

一名高中校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在高中阶段,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潜质主要表现在竞赛方面,所以,拥有竞赛传统、强大财力和优秀教练员的精英中学占据优势。”

一部分精英中学能够持续稳定地向高校输出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了大学中学衔接培养的生态圈。

比如,施一公2月14日曾造访镇海中学,这已经是施一公第三次到该校开设讲座。同样,施一公也曾在半年里三次造访杭州二中。

据镇海中学官方微信号介绍,2022年西湖大学招收的60名本科生中,有5名该校学子,在首届本科生中施一公亲自带了2名学生,其中1人便来自该校。施一公说:“镇海中学的学生都很有想法,他们能在学业之外对环境、社会、学科,甚至对人生都有自己的思考。如果有可能,希望今年有更多的镇中学子报考西湖大学。”

镇海中学是浙江省名校,该校每年高中毕业生六七百人,据镇海中学官方微信号介绍,2022年考取清华、北大共70人,考取复旦、上海交大共81人,考取浙大91人。

学军中学也是一所浙江名校。在浙江大学2023年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大中衔接培养研讨会上,学军中学校长邱月灵作为中学代表致辞时介绍,2022年,学军中学40位学子获得清北强基破格资格,人数浙江省第一、全国第六。考取浙大的人数也逐年递增,2022年更是达到了223人。

从生源校总量来看,为知名高校贡献生源的高中学校其实数量较大。比如根据《清华大学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2年清华大学共招收录取内地学生3400余人,新生共来自近全国1200所中学。

但精英中学实现了向高校规模化输送人才。比如,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石门中学,据该校官方微信号介绍,2022年共127人考取中山大学;104人考取华南理工大学,占当年华南理工大学在广东省内招生人数的3%,而该校还只是考取华南理工大学人数最多中学的第二名。

这种规模化的人才输送,给设立大学中学衔接培养基地提供了便利。比如,镇海中学囊括了上述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的牌子。

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

开展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还有需要破解的难题,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首当其冲。

龚旗煌在北京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座谈会上就表示,要统筹招生公平性和科学性,回归育人本质、去功利化。

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最强大脑》科学总顾问刘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社会必须正确理解教育公平,树立科学的超常教育观。

他认为,教育公平不同于教育平等,平等的本质是均等性,即教育资源平均分配;而公平的本质是合理性,实现因材施教。

理念分野会体现到教育政策之中。刘嘉介绍,2002年,美国政府颁布了基于“教育平等”理念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其核心在于提高学业成就最差学生的学业水平,缩小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成就差距。

但2015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被《让每个学生成功法案》取代,新法案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天才法案:通过教师赋权为天才和高能学生提供支持”一章。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加强大学中学的人才培养衔接?

在各地各校的探索中,衔接项目已不再是简单的大学教授到中学办讲座、中学生进大学去研学。

一名北京一零一中学的教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一零一中学成立了英才学院,进入英才学院的学生,在日常课程学习之外,以项目制和实验室方式开展科学教育。“有些项目并不是松散的,而是与高校合办实验班,进行贯通式培养。”他说。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强化实验教学,广泛开展科普活动,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切实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开办了人工智能实验班,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跟随中科院软件所的研究员开发软件。

据报道,人大附中的选修课制度为教授、研究员定期来学校授课提供了保障。第一年是一名大学教授讲课,一名中学教师作为助教;第二年是中学教师主讲,大学教授助教,逐渐将研发课程注入学校的校本课程。

在3月23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武世兴介绍,下一步深化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将重点打造体系化、高水平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平台。在选育机制上,开辟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识别、选拔、培养、升学的通道,让有天分、有潜力、有志趣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