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游记④丨罕见高温来袭 避暑旅游经济正当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高江虹 湖北利川报道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假期,多地人气和温度一同爆表。尤其是北京。
6月23日,北京市气象台升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且继6月22日、23日出现北京连续两日超40℃后,6月24日北京气温再度突破40℃,这是历史上首次连续三日气温超40℃!
酷热之下,避暑需求激增。究竟哪些地方是避暑胜地?全国避暑旅游发展情况如何?6月26日,中国避暑旅游发展报告发布会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举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如今‘清凉’更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朱小祥表示,开发避暑旅游气候产品,市场空间巨大。
“经过近十年的培育,避暑旅游已经完成了概念导入期,正在步入政策促进和商业实践的新阶段,”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避暑旅游正当时,已经成为广大游客、投资机构和市场主体的新共识。今年端午节,北京等主要客源城市迎来了罕见高温天气,进一步推高了人民群众的异地避暑旅游需求。
全球变暖助推避暑需求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首席慕建利回搠了过去三十年的气象数据,发现高温日数呈上升趋势,近10年较前20年增多2天、较90年代增多5天。而且高温日数范围明显增多,1776城市日数增多,占比(全国2426)73.2%。另外高温日数持续时间增多,平均3.6天,222个城市10天以上,33个15天以上,最多有35.4天。
去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高。2022年6月13日-8月30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高温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强。
今年尽管刚入夏至,高温前景并不乐观。慕建利指出今年5月1日-6月15日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高温范围广,涵盖24省市,气温高于35℃共1503城市,占全国61%,高于37℃ 也有888城市。值得指出的是,6月15日还未到夏至,就已经有8个省出现8天以上高温,52城市高温持续15天以上,较去年同期增加45个。
“今年夏天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0.5℃以上。”慕建利表示,今年我国新疆大部分地区、河南南部、安徽西部、江西西北部、湖南北部、湖北、重庆大部、四川东部、陕西南部、甘肃西部等地偏高1~2℃。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避暑需求有望井喷,并带动整个避暑旅游经济发展。朱小祥认为气象部门拥有大量气候数据信息,与旅游部门在康养、景观欣赏、体育赛事活动等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通过保护和利用高质量的生态旅游气候资源,健全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气候生态资源向产业方向转化。”朱小祥道。
多地挖掘避暑旅游经济
中国旅游研究院战略所所长吴普认为,避暑旅游经济是个1.2-1.5万亿元的综合产业,拥有老人、学生、教师和高温城市的数亿游客基础。目前各地在挖掘避暑经济中,比较见成效的是避暑地产,比如在湖北恩施利川,由于气候资源优异,6-8月日平均气温19.0~23.9℃,远低于周边大中城市,成了湖北、四川、重庆等地人们喜爱的避暑胜地。据悉,利川去年销售了2348套避暑房,避暑“候鸟”直接带动地产销售11亿元。而在不到29平方公里的利川苏马荡,有46家房地产企业,76个康养集团项目,总建筑面积400多万平方米,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1亿元,实现税收10.5亿元,土地出让金9亿元,非税收收入7.6亿元。
不独利川,云南腾冲70%避暑旅居地产也是外省人购入,来自川渝的游客占比不小。吴普指出,每年夏天,有100万重庆游客进入贵州,利川每年百万避暑游客里也有相当比例来自重庆,重庆每年避暑旅游需求500亿元左右。
北方的著名避暑胜地吉林延边,从五月起就进入旅游旺季,延边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尹朝晖透露,今年“五一”,全州接待国内游客86.06万人次,同比增长728.3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01亿元,同比增长1013.33%,位列吉林省前三。
尹朝晖称,为深耕“三亿潜在避暑人群”市场,延边州将避暑休闲、冰雪旅游纳入“十大产业集群”加以培育壮大,突出“带”的串联,围绕建设吉林东部边境避暑休闲大环线,强化项目引领,今年全州计划建设重点文旅项目20个,总投资52.46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1.01亿元,创近年文旅项目投资新高。
而拥有利川这样的避暑胜地的湖北恩施州,更是准备把避暑旅游打造成为千亿元产业集群的龙头引擎。恩施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邵爱华向记者表示,恩施举全州之力,拟将避暑旅游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核心产品。
在邵爱华看来,避暑旅游发展有力促进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仅利川市通过避暑旅游直接带动2万人、间接带动5万人就业,直接带动4000余建档立卡贫困户、1.4万余人实现脱贫;利川苏马荡、建始花坪、巴东野三关、咸丰坪坝营、恩施新塘等避暑度假民宿生意火爆,成为当地致富增收的主渠道。
而且,避暑旅游改变了当地以观光旅游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促进了休闲康养、文化体验、运动健身、城市旅游、研学旅行多业态发展,正在实现由夏季游向四季游的全新嬗变。
避暑旅游经济需市场扩容
“经过近十年的培育,避暑旅游已经完成了概念导入期,正在步入政策促进和商业实践的新阶段。”戴斌认为,这些年,我国培育了一批资源价值彰显、市场广泛认可的避暑旅游目的地,如江西庐山、安徽黄山、浙江莫干山、北京延庆、湖北神农架和利川等山岳避暑,河北北戴河、山东青岛、浙江舟山等地的海滨避暑,青海西宁和青海湖、云南昆明和腾冲、新疆阿勒泰等地的高原避暑,以及内蒙古的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和阿尔山等地的草原避暑,为广大游客提供了类型多元层次丰富的避暑选择。
此外,还建设了一批相互支撑的避暑项目、破圈而出的休闲产品,如北戴河的阿那亚,威海的海上公园,焦作云台山等海滨、湖泊、山岳、森林避暑旅游地的数据,不少已经达到甚至超出了最大承载量。更重要的是,也形成了一批品牌支撑度高、资源整合能力强的避暑旅游专业运营商。6月16日,春秋旅游发布7-8月份旅游包机计划,空前规模的289架旅游包机将数万名游客送往青海果洛、内蒙古满洲里、湖南张家界等地。岭南集团的广之旅面向“分龄玩”的暑期亲子和研学市场,联合周边的旅游景区度假区推出了避暑旅游线路。
不过总体来说,避暑旅游经济的挖掘中,市场主体的参与度还不够多。如恩施当地虽然有机场,但定期航线不多,旅游包机恢复还不太理想。这在一定程度限制了远方游客的到访。吴普建议一定要加大市场供给,尤其是灵活弹性供给,市场的事情尽可能交给市场来办,壮大市场主体,延长产业链,做避暑旅游+,比如避暑+康养、避暑+研学、避暑+文创。
“避暑+研学”的探索延边已经收获实效。尹朝晖称延边已创建国家级研学基地3个、省级8个、省级研学课程5个、州级研学旅行基地14个,年参加研学旅行人数达20万人次。
除此以外,避暑旅游经济不该忽视夜间旅游市场。“避暑旅游需求为夜游市场扩容,并加速夜间消费活力释放,”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研究员赵一静表示,随着本地居民对于户外消夏纳凉诉求和游客异地避暑的夜间休闲需求不断高涨,夜间旅游已经成为消夏休闲和避暑旅游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