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周报(第17期):上海夜间经济指数列全国第一;武汉应加快复兴楚菜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果凌晨
本期导读:
一、一周消费动态
二季度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4.5%
二、重点城市建设情况跟踪
上海夜间经济综合实力指数排名保持全国第一
三、一周消费观察
万亿避暑旅游大市场开启
四、一周消费“建”议
武汉应加快复兴楚菜
一、一周消费动态
1、开云集团全现金收购香水品牌Creed
6月27日,开云集团(Kering)发布声明,宣布收购香水品牌 Creed(恺芮得),具体金额暂未披露。根据协议,开云集团将从 BlackRock 贝莱德长期私人资本和现任主席费兰(Javier Ferrán)控制的基金手中收购该品牌100%的股份,以全现金的形式支付。在获得相关竞争监管机构的批准后,交易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完成。开云集团旗下已有古驰、巴黎世家等知名奢侈品牌,在今年2月正式成立美妆部门Kering Beauté。据wwd报道,业内人士估计本次交易金额约为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8亿元)。
2、小红书入股M Stand咖啡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M Stand”咖啡关联公司上海艾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股东新增小红书科技有限公司、熠然科技(海南)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约170.8万人民币增至约179.1万人民币;经营范围新增食品销售、化妆品零售、互联网销售等。上海艾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葛冬,由葛冬、玛奇朵控股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近日,该公司完成由小红书领投的B+轮融资。
(上图:M Stand品牌展示。图据该公司官网)
3、墨茉点心局创始人回应大规模撤店
近日,新中式烘焙品牌墨茉点心局关闭武汉市场15家门店引发关注。墨茉点心局是创立于长沙的烘焙品牌,成立于2020年,定位国风新中式点心,凭借“现烤麻薯,就吃墨茉”原创中式麻薯出圈。墨茉点心局最早的融资是在2020年6月,获得番茄资本窄门集团种子轮融资;2020年9月,获源来资本、番茄资本天使轮融资;2021年4月,获清流资本、元璟资本、源来资本、日初资本的Pre-A轮融资;2021年6月,获今日资本的A轮以及同年9月美团龙珠独家投资的新一轮数亿元融资。针对武汉闭店一事,品牌创始人王瑜霄对媒体回应,武汉门店关闭属实,由于甲方协商到期决定闭店,不存在任何经济纠纷。此外,北京也已在闭店计划之中。当下,聚焦湖南区域市场是墨茉点心局未来的大方向。
4、LV在上海市中心开出三家限时书店
继Fendi与喜茶联名引发热议后,LV又在上海市中心联合咖啡店开出三家限时书店。6月25日-7月9日,LV联合Manner、Plusone、Metal Hands三家咖啡品牌在奉贤路、武康路、永嘉路等上海中心街区开出路易威登限时书店。三家书店的主题颜色不一,赠送的帆布袋对应所属门店的主题颜色。在店内购买两本品牌书籍,就能获得一个印有LV品牌logo的帆布袋,所购书籍最低也要290元一本。若要集齐绿、黄、红三款颜色的帆布袋,最低需花费1740元。据了解,店内价格最低的书是290元一本的《城市指南》系列,涉及北京、成都、罗马等多个城市,以画册形式为主,但目前部分门店已经售罄。
5、央行报告:二季度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4.5%
人民银行29日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收入感受指数为49.7%,比上季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14.4%的居民认为收入“增加”,比上季减少1.4个百分点,70.5%的居民认为收入“基本不变”,比上季增加0.8个百分点,15.1%的居民认为收入“减少”,比上季增加0.6个百分点。收入信心指数为48.5%,比上季下降1.4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4.5%,比上季增加1.2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0%,比上季增加0.1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7.5%,比上季减少1.3个百分点。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基金信托产品”和“股票”,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43.8%、20.4%和15.2%。
问及未来三个月准备增加支出的项目时,居民选择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为:教育(27.1%)、医疗保健(26.6%)、旅游(26.0%)、社交文化和娱乐(19.8%)、大额商品(17.7%)、购房(16.2%)和保险(13.0%)。
二、重点城市建设情况跟踪
1、火热端午节带动消费:天津、江苏、重庆等5省市销售额超过2019年
作为三年来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端午节,人们出游和消费的热情空前高涨。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6亿人次,比预期高600万人次,同比增长32.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2.8%。具体到各省份公布的消费数据,至少有天津、江苏、陕西、安徽、重庆等5个省市的重点商贸流通企业销售额都超过了2019年,最高增长约23%。北京、天津、广州、成都、昆明、南宁等多个城市都开展了汽车、住房、家电等大宗商品促销活动。
2、三亚发放1170万元新能源汽车消费券
6月28日,三亚市商务局消息称,今日起2023年三亚市促进新能源汽车销售消费券发放活动启动,将投放新能源汽车消费券1170万元,其中首期投放300万元。活动时间为2023年6月28日至2023年8月31日,购车日期以购车发票日期为准。适用对象为符合购车条件的居民和游客。购车人(非企业)须于2023年6月28日至2023年8月31日期间在三亚市汽车销售企业购置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的新能源车(乘用车,不含二手车),并开具正规发票;新购置新能源车须于8月31日前在三亚市完成上牌,领取《机动车登记证书》。值得注意的是,活动期内每名购车人限申请一次(一辆车)汽车消费券,时间以购车时间为准,先到先得,发完即止。
3、上海夜间经济综合实力指数排名保持全国第一
夜经济已成为上海消费领域重要增长极。6月28日下午举行的首届上海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大会上,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显示,截至6月25日,上海6月夜间消费总额为427.46亿元。尤其是6月夜生活节第一周,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比重接近30%,达到近三年最高点。据美团数据显示,2023上海夜生活节期间,伴随着2023年必吃榜、2023年酒吧指南等上海夜间玩乐指南发布,上海到店堂食夜间消费订单量同比2021年增长75%,酒吧夜间消费订单量同比2021年增长73%,运动健身夜间消费订单同比2021年增长90%。据统计,上海的夜间灯光强度位列全国第一;2022年平均每日夜间出行人群规模超177.19万人。酒吧共计2300余家,livehouse共计140余家、21时后开场的夜间电影2022年全年共计13.57万场。截至2023年3月,上海运营至22点后的地铁站点共405个,较上年增加近30个,夜间活跃地铁站点数量居全国首位。
(上图:上海市夜景。图据上海市政府官网)
4、湖南发放1500万元文旅消费券
6月26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宣布,于即日起启动2023湖南“五张名片”文旅消费券发放活动,通过携程App和同程App两个平台,陆续发放1500万元文旅消费券。本次文旅消费券发放活动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从6月26日持续至8月31日。根据第一期发放绩效,视情况发放第二期文旅消费券,第二期活动于11月30日结束。本次省文旅厅发放文旅消费券总计1500万元,使用范围涵盖省内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线路产品。A级景区消费券包括满35元减30元、满100元减40元、满150元减70元三种;星级饭店包括满100元减20元,满200元减40元,满500元减100元,满1000元减200元四种;旅游线路产品包括满200元减40元,满400元减80元,满600元减120元,满800元减160元,满1000元减200元五种。
5、朝阳区精致餐饮门店数量居北京首位
美团发布的《中国精致餐饮行业报告2023》数据显示,在北京精致餐饮top5商圈中,朝阳区占80%,主要分布在亮马桥/三元桥、国贸/建外、三里屯/工体、大望路等区域。截至2023年2月,朝阳区精致餐饮门店已达410家,位居北京各区首位。朝阳区正在打造“美食之城”,2022年,朝阳区在美团平台上有交易的餐厅数量达到26885家,汇集了全市30%以上的国际美食餐馆、全市60%的精致餐饮门店、全市近40%的咖啡店,除了涵盖丰富的传统中国菜系,还包括西餐710家,日餐686家、韩餐108家、东南亚菜102家。多样化、品质化的美食不仅满足了食客们不同的消费需求,更展现出北京这座国际化都市的开放与包容。
三、一周消费观察
万亿避暑旅游大市场开启
有研究显示,近10年我国高温日数较过去显著增长,且高温日数覆盖的城市也在增加,预计今年夏天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0.5℃以上,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清凉”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同时也成为一项产业。
6月26日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举行的中国避暑旅游发展报告发布会指出,经过近十年的培育,避暑旅游已经完成了概念导入期,正在步入政策促进和商业实践的新阶段。
这些年,我国培育了一批资源价值彰显、市场广泛认可的避暑旅游目的地。如江西庐山、安徽黄山、浙江莫干山、北京延庆、湖北神农架和利川等山岳避暑,河北北戴河、山东青岛、浙江舟山等地的海滨避暑,青海西宁和青海湖、云南昆明和腾冲、新疆阿勒泰等地的高原避暑,以及内蒙古的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和阿尔山等地的草原避暑,为广大游客提供了类型多元层次丰富的避暑选择。
建设了一批相互支撑的避暑项目、破圈而出的休闲产品。如北戴河的阿那亚,威海的海上公园,焦作云台山等海滨、湖泊、山岳、森林避暑旅游地的数据,不少已经达到甚至超出了最大承载量。更重要的是,也形成了一批品牌支撑度高、资源整合能力强的避暑旅游专业运营商。
避暑旅游发展有力促进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利川市通过避暑旅游直接带动2万人、间接带动5万人就业,直接带动4000余建档立卡贫困户、1.4万余人实现脱贫;利川苏马荡、建始花坪、巴东野三关、咸丰坪坝营、恩施新塘等避暑度假民宿生意火爆,成为当地致富增收的主渠道。
夜间旅游市场也得到进一步挖掘。如随着本地居民对于户外消夏纳凉诉求和游客异地避暑的夜间休闲需求不断高涨,夜间旅游已经成为消夏休闲和避暑旅游的重要方式。
预测称,避暑旅游经济是个1.2-1.5万亿元的综合产业,拥有老人、学生、教师和高温城市的数亿游客基础。
目前各地在挖掘避暑经济中,比较见成效的是避暑地产。比如在湖北恩施利川,由于气候资源优异,6-8月日平均气温19.0~23.9℃,远低于周边大中城市,成了湖北、四川、重庆等地人们喜爱的避暑胜地。据悉,利川去年销售了2348套避暑房,避暑“候鸟”直接带动地产销售11亿元。而在不到29平方公里的利川苏马荡,有46家房地产企业,76个康养集团项目,总建筑面积400多万平方米,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1亿元,实现税收10.5亿元,土地出让金9亿元,非税收收入7.6亿元。
不过总体来说,避暑旅游经济的挖掘中,还需要引入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其中。如恩施当地虽然有机场,但定期航线不多,旅游包机恢复还不太理想。这在一定程度限制了远方游客的到访。中国旅游研究院战略所所长吴普建议:一定要加大市场供给,尤其是灵活弹性供给,市场的事情尽可能交给市场来办,壮大市场主体,延长产业链,做避暑旅游+,比如避暑+康养、避暑+研学、避暑+文创。(原文刊发于6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高江虹,本文有删减。)
四、一周消费“建”议
在各个城市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关部门、专业研究机构的协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建言献策。为此,一周消费“建”议栏目,将致力于打造为一个公众发声的平台,将一些有价值、能够推动相关城市加速建设的好声音、好建议展示出来。(本栏目邮箱:ligou@21jingji.com)
武汉应加快复兴楚菜
武汉有什么美食?这是很多来武汉旅游的朋友向我提出的同一个问题。每次我都很为难,毕竟我这些朋友来自五湖四海,有一些自称饕客。武汉美食究竟有哪些?我认为很多,比如春天的各种山野鲜货,夏天的小龙虾,秋天的鱼,冬天的排骨煨汤。但似乎又很难具象化,比如我去成都,每次要吃麻婆豆腐,但在武汉,要真正点上一座代表武汉餐饮文化的菜,似乎很难。
(上图:武汉街景。本栏目作者供图。)
此前武汉还发布过“武汉必吃楚菜美食地图”,这些餐厅中,应该说有一部分在武汉人心中还算被认可的。但最关键的是,要让湖北菜有几例在全国叫的响的看家菜,全国的川菜馆、粤菜馆,或者陕西面馆等,湖北菜却很少在其他地区见到,甚至热干面也很难像其他面食一样走出去。
从数据上也能发现问题,从2023年黑珍珠餐厅的名单看,武汉没有餐厅入选黑珍珠的二钻和三钻餐厅,一钻餐厅也仅有3家,而广州一钻有13家。武汉还没有被米其林纳入评选之中。米其林代表的是一种国际的评选规则,湖北菜要真正走出去,除了以口味征服食客,还要学会国际的商业规则。
从渊源讲,楚菜是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楚菜源于古代的楚国,至今历时约2800年,但楚菜又是“后起之秀”,相比八大菜系的声名远扬,直到2018年湖北省才将湖北菜统一规范为“楚菜”。不仅外地食客对楚菜不甚了解,就连本地人也很难真正讲出“楚菜”的特点。
这样看来,以“蒸煨擅长,鲜香为本”为特色的楚菜,像是一个老古董,需要加把劲,才能“一醒惊天下”。
为此,我也提出几个建议。
第一是建议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开设楚菜形象店(快闪店),推广楚菜,让外地食客“知楚菜、懂楚菜、爱楚菜”。
第二是邀请黑珍珠、米其林的评审专家,到武汉等城市了解当地美食文化,对楚菜的发展提出建议,并争取有更多的餐厅能进入黑珍珠,也能有餐厅在未来入选米其林(发布武汉版的米其林指南)。
第三是借助媒体力量。除抖音等外,如通过在热门电影、电视剧中的植入,隐性传播楚菜文化,又或者学习顺德,聘请专业团队拍摄楚菜纪录片。(本文作者:汉口老周,长居武汉。)
还想探讨更多与城市消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话题?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