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香港创冷科技创始人朱毅豪:香港拥有让初创企业实现从“0-1”,从“1-100”的土壤

2023-09-19 08:56:0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张伟泽,袁思杰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张伟泽袁思杰实习生郑轶腾香港报道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9月13日至9月14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及香港贸易发展局合办的第八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此次论坛吸引了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名政府官员、商界领袖、企业家,超过100个海外和内地代表团参加峰会各项活动。

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创冷科技创始人朱毅豪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香港拥有让初创企业实现从“0-1”的土壤,而对于“1-100”的过程,就需要初创企业积极利用大湾区的供应链优势,同时积极向“一带一路”合作国家拓展市场,发挥香港作为 “超级联系人”的作用,发挥香港优势。

绿色科技是香港“新型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的元素。制造业采用智能和清洁生产技术,能够减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节能降耗,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朱毅豪表示,绿色科技不仅是可以做到节能减耗,同时也可以与绿色金融配套。我们的产品可以计算节省的碳排放数量,企业可以根据我们的测算兑换“碳积分”,通过交易“碳积分”获得额外收益。

绿色科技助力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21世纪》:创冷科技产品的技术特点还有创新优势主要在哪些方面?

朱毅豪:我们主要的特点是通过辐射制冷的原理将无电制冷的效果融入建筑材料中,这样的材料有各种应用,比如说在建筑或者户外设备中。我们的材料可以帮建筑降温,降低空调的能耗,或者帮户外的一些电子设备降温之后,提升其工作效率。

《21世纪》:今年中东地区有很多国家其实是普遍经历了极端高温的天气,在这个背景下,你们公司的产品有没有计划要拓展“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特别是中东国家的市场呢?

朱毅豪:我们已经拓展了中东市场,参与到了迪拜购物中心施工中,我们的涂料是应用在购物中心的屋顶用以降温。

无电制冷本身用途就是降温,所以越热的地方用处越大,市场前景也越好。我们的代理商也在其他的“一带一路”合作国家,比如说东南亚,进行了项目的落地。

借助香港发展土壤和大湾区供应链优势

《21世纪》:根据您的经历,您认为香港科研成果商业化的难点在哪?

朱毅豪:对于很多初创公司而言,新技术刚问世时,市场对其并不了解,需要进行市场教育。这个难点不单是针对香港,可能在全球其他地方也会出现。我们非常幸运得到了香港特区政府的支持,特区政府做了“第一个愿意吃螃蟹的人”。就在香港机电工程署和土木拓展署的帮助之下,我们在东涌设立了创新中心,第一个案例就在东涌落地。

同时,生产也是一个难点,香港土地资源匮乏,缺少工业生产的基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选择与大湾区的产业链合作。香港处于大湾区中,我们可以利用大湾区其他的城市,例如广州、东莞、佛山等地的产业链配合我们的科研成果,将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化落地。

我们还面临其他困难,比如说我们初创公司主要成员都是技术团队,我本身材料科学和热力学的博士,几位联合创始人都是大学教授,我们在技术方面是非常强的,但是我们在商业推广和法律财务、税务方面是没有任何经验的。

香港城市大学有一个 “Hong KongTech300”的计划,这个计划鼓励学生和教授一起去把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然后这个计划也会给创业者配对,匹配一些和我们背景适合的创业导师,另外也有工作坊为创业者提供法律和税务的意见。

香港其实也有非常适合创业的营商环境,比如说在香港科学园就有孵化项目,可以让本身没有太多创业经验的团队的技术得到有效的转化。所以我认为,假设我们的技术是在其他国家或者其他城市的实验室诞生,我们未必能够成功落地。虽然在香港我们面临的挑战很多,但是我们得到的资源和支持也非常充足,

我认为,对于一些有核心竞争力或者技术的企业来说,香港拥有让初创企业可以实现从“0-1”的土壤,非常适合初期的发展。而对于“1-100”的过程,就需要初创企业积极利用大湾区的供应链优势,同时积极向“一带一路”合作国家拓展市场,发挥香港作为 “超级联系人”的作用。

把握绿色转型新机遇

《21世纪》:创冷科技的绿色科技产品,是如何可以助力大湾区城市,还有“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的绿色转型,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朱毅豪:因为我们技术本身可以帮助空调节省电力,以及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绿色科技不仅是可以做到节能减耗,同时也可以与绿色金融配套。我们的产品可以计算节省的碳排放数量,企业可以根据我们的测算兑换“碳积分”,通过交易“碳积分”获得额外收益。

《21世纪》:“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市场准入方面,您觉得这些标准对绿色科技的产品有没有什么挑战和困难?

朱毅豪:不同国家对产品的规格和要求都会有所不同,比如在东南亚这些雨水较多的区域,市场上的需求就是防水与防霉的功能,所以我们在进入东南亚的市场时,需要对配方进行调整。

如果有其他类型的技术在香港做完研发,准备“一带一路”合作国家落地,我会建议他们先思考清楚商业模式。其实材料上各个国家都是通用的,在落地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市场情况去调整自己的运营策略。有一句话叫作“think globally and act locally”(国际化思考,本土化行动),我们需要根据当地的规则以及市场情况,对技术跟产品进行相应的调整。

初创企业和青年企业家大有可为

《21世纪》:作为一位年轻的商业领袖,您觉得“一带一路”倡议给初创企业以及青年企业家带来了怎么样的机遇?

朱毅豪:很多企业家的产品推出之后,可能未必能看到大湾区以外的市场,正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为我们可以发掘中东以及东南亚等地的市场机遇,我们的技术也一样能够应用到这些国家中。

很多时候企业担心自己的技术在其他国家不能被当地市场接受,有一些新的问题;这样的担忧让他们出海的构想停留在想法中。但是如果不踏出第一步,你就不会不知道产品会出现什么问题,我们也是在与当地客户沟通之后才能拿到与产品需求相关的一手资料。

另外我们也有在跟当地的大学合作,比如说我们在泰国与朱拉隆功大学的MBA项目合作,利用当地学生帮助我们进行本地化营销,以解决我们对泰国文化以及语言不熟悉的问题。

很多经验都需要企业先走出去,迈出第一步,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才能获得。“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提供了平台,让企业更容易地跳出舒适圈,获得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