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史前气候变化和农业文明兴起
郑磊
知名气候学家迈克尔·E.曼的《脆弱时刻:如何渡过气候危机》是一本探讨史前气候变化的书。本书围绕气候变化的历史,从地球初生时黯淡的太阳开始,历经冰雪地球、二叠纪末的大灭绝、白垩纪末的大灭绝、始新世初的“热室地球”、过去数百年前的冰河时代,一直到如今现当代的全球变暖,试图在地球过往的经验教训里,寻找我们渡过目前气候危机的方向。
作者给出了两幅地球的气温变化图:一幅可以追溯到2.4万年前,图片显示地球气温总体是上升的;而另一幅可以追溯到6500万年前,显示地球气温整体在下降,这种时间的视角十分值得我们思考。作者这本书讨论的时间段是从6000年前到上世纪中叶,他称之为“脆弱时刻”——我们谈论地球变暖时采用的时间长度,在人类历史上不过是不值一提的短暂一瞬。
而在500万年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在380到420ppm之间,是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最后一次与如今的浓度相当。当时的地球实际上比今天的地球温度高了1.9到2.8摄氏度,海平面可能比现在高约9米。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温室气体是地球变暖的原因,但人类对此的贡献并不一定是最大的。
导致地球气候多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小行星撞地球、超级火山大爆发等事件,都与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的天文周期密切相关,特别是周期大约为10万年的偏心率的变化。但是更多时候是局部渐进变化,导致了当地生态发生改变。正是气候变化成就了人类上下6000年的故事,也正是气候变化威胁着人类的共同命运。
作者通过对史前气候变化的研究,还给出了人类之所以会进入农业时代的一种解释。在260万年前至70万年前,北半球不断降温,形成了大量冰川。冰盖延伸到北美洲和欧亚大陆,驱动大气急流向赤道移动,这就使得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降温并干旱化。随后冰期和间冰期冷暖交替,在非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气候扰动。而后在13万年前,极端温度开始了(其最高温度甚至可能超过今天的温度),而到了大约2万年的时候则变为非常寒冷。当时的冰盖甚至能覆盖现在的纽约市,这片巨大冰盖的快速融化开始于大约1.5万年前,跨度持续了大约2000年。而在距今14700年至13500年前,仅仅用了300年时间就向海洋释放了大量的水,足以使全球海平面飙升整整13.4米左右。然而这次气候变暖导致了北大西洋及其邻近地区的海洋暖流出现异常,引发了延续约1000年的降温。
直到11700年前,地球进入变暖长周期,新石器时代开始了。有利的气候条件为定居式的狩猎和采集提供了可能。中间发生的“新仙女木”事件(笔者注:新仙女木事件是末次冰消期持续升温过程中的一次突然降温的典型非轨道事件)造成了肥沃的新月沃土地区的降温和干旱化。史前人类“纳图夫人”采取了各种适应性策略,其中一部分人变成了游牧民族,而其他族群则在加强狩猎采集活动的同时,继续保持定居,最终把人类带进了农耕和农业时代。
随着“新仙女木”的降温结束,该地区再次变得更加温暖,农业生产变得更加普及和高产。定居的农民开始驯养牛、山羊、绵羊和猪,畜牧业也开始形成。与此类似,农业几乎同时在世界上的不同地区出现,彰显了大规模气候变化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的创新。
随着人们获取食物的效率越来越高,数量呈指数级增长,部落变成了村庄,然后发展成城镇,社会等级开始形成。大约在8200年前,地球经历了又一次突发干旱事件,肥沃的新月沃土地区也再次变得干旱。大约8000年前,美索布达米亚地区恢复了更湿润的气候,更复杂的社会政治体系,更高的社会复杂性和权力等级制度也应运而生。其他文明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地中海的半干旱地区和中东的其他小区域。例如大约5000年前的古埃及文明,大约4500年前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大约4000年前的米诺斯文明。
最早出现的奴隶制城邦是在苏美尔地区,每个小城邦都以一座供奉城市守护神的神庙为中心。中央集权的政府雇用专门的工人来劳动,这些人被称作奴隶。当时的社会结构是男性主导的,由牧师国王领导,有一个长老理事会协助。每个小区域都利用先进的灌溉项目来应对干旱气候的挑战。4300年前,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帝国。后来的气候突变及其与社会动荡的相互作用,很可能是造成这个人类历史上首个帝国衰落的根本原因。阿根廷北部的赛罗布兰科火山群在4200年前左右喷发,其他文明也受到这次强烈的大面积干旱的影响。这是农业社会相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的表现。
距今17000年到15000年间,一些亚洲部落利用冰河期的低海平面,通过路桥到达了北美洲。一些部落绕过大冰盖,从沿海一路向南迁徙到秘鲁。在全新世中期,第一个真正的美洲文明秘鲁的卡拉尔出现了。作者提到的一个有趣事实是:6000年前,由于南亚夏季风力更强和更偏北,而西非季风更强,导致大西洋水分更多地输送到北非,撒哈拉是绿色草原。这是前4000年的事情了,后来由于季风减弱,撒哈拉才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沧海桑田都是大自然和人类共生的结果,人类控制不了大自然,但是可以尽可能做好应急应变的准备,在适应中得到发展和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