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行业迎来调整期:整体趋于理性健康、竞争强度下降,退出仍是最紧要难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申俊涵报道
近两年,中国股权投资行业进入调整期。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基协备案的基金管理人1.2万家,与2023年相比减少了751家;2024年前三季度新登记管理人80家,同时注销了800家;新备案的基金3000多只,同期取消备案的超过1800家。
也就是说,很多投资机构正在悄无声息地消失。中国股权投资行业从往年的一路高涨转而迎来调整期,洗牌也随之而至,行业正在朝着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前进。
对头部机构来说,2024年的投资节奏如何,看到哪些投资机会?他们对行业温度体感如何,最关心哪些行业难题?近日,在第二十四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大会上,多位行业大咖带来最新分享。
AI落地应用为行业重要投资主题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介绍称,启明创投今年投了60多个项目,投资进度比去年略有回升。今年两个比较好的退出案例是,全球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全球Robotaxi第一股文远知行的上市,以及礼新医药的一款在研的肿瘤双抗创新药被默沙东收购。
据了解,今年11月,默沙东已协议获得礼新医药新型在研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LM-299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许可。根据协议条款,礼新医药已授权默沙东LM-299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许可。礼新医药将获得5.88亿美元的首付款。基于LM-299多项适应证的技术转让、开发、获批和商业化进展,礼新医药还将获得最高2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中国的创新药面向全球这一主题非常让人兴奋,历史上中国的新药研发是License-in为主题的,现在是License-out为主题,全球输送最先进、最优秀的创新药,输送管线。”邝子平说。
另一类让邝子平感到兴奋的是,AI在中国的落地。2024年启明创投新投和续投的AI类企业可能是科技板块里最多的一个品类,今年投资的企业包括具身智能领域的银河通用,续投的企业包括阶跃星辰等。
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指出,红杉相比去年投资速度有所加快,大概投资了100多个新项目,这里主要集中在早期,和一些国际化出海的项目。在IPO方面,今年到目前为止总共10个,维持在和过去几年同期差不多的水平,今年的IPO主要是在港股和美股。
值得一提的是在自动驾驶领域,红杉最早投资的两个公司地平线和小马智行双双成功上市。“自动驾驶是最复杂和有大规模商业化前景的智能机器人方向,他们能成功上市,希望是国内创新企业开始重新敲开海外资本市场的标志。”周逵说。
周逵同样表达对AI技术浪潮的看好。他认为,这两年最主要的还是AI大模型技术的突破。大模型往前走是数据、算力和芯片,往后走是AI应用。现在大家的专注点在大模型,当大模型性能越来越强时,期待明后年AI应用会有好公司涌现出来。
行业竞争强度下降,整体呈现理性健康态势
如果说2021年对创投行业来说,是募资最多、投资最多、退出最多的年份,也是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那么到了2024年,募资难、投资难、退出难成为行业普遍现象。对许多投资人来是,这也是体感最为“不卷”的一年。
达晨财智执行合伙人、首席投资官肖冰指出,过去20多年,竞争始终伴随着创投行业发展。但现在从各种数据反馈来看,募资难在行业普遍存在,很多机构出现缺子弹的现象。所以盲目抢项目的现象减少了很多,竞争强度有所下降。同时,竞争更多地都集中到了硬科技赛道,整体机会还是很多的。如果某个项目特别热是可以考虑放弃的,这个时候手上弹药多的反而是机会。
肖冰认为,当前最大的挑战是要瞄准未来去做更大胆的投资,在手资金比较多的情况下,达晨内部会把精力全部放在琢磨怎么把投资标准提得更高一些,尽可能地避免类似人民币基金在互联网时代错失明星项目这样的情况重演。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能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成功投资于AI方向的领军项目,这是当前亟需优先面对的挑战。
“相比过去,我今年的明显感受是创投行业没往年那么竞争激烈。”周逵说。背后原因在于,首先,有许多人资金还没有准备好,毕竟过去两三年,行业在资金供应局面上有很大变化。第二,很多同行把重心从怎么“卷”转到思考怎么“高质量发展”。或者说如何基于自身长处,在新时代做积极趋势的判断,找到适合自己的“难而正确的事”去做。
“行业的竞争态势是下降了很多,但是我觉得今年也许行业仍然处于比较健康的降温状态,不能算是寒冷,希望不要到寒冷。我们看到好的项目还是能成功地募集所需要的资金。”邝子平说。
他指出,“不卷”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有一些项目如果是几个机构同时到场了,以前环境好的时候,创始人可能会希望以目前谈好的估值先把钱拿到,然后其他的投资人再加一轮,估值加30%;而现在企业对未来越来越谨慎,创始人会让投资机构都加入到同一轮投资里面,企业自身的生存空间和储备的粮草更丰富一些。
目前,市场更加理性,很多好项目仍然能够融到资,但是没有众多投资机构一窝蜂冲上去,把估值炒得过高,从而给下一轮、给未来埋下很大的隐患。所以,今年的态势总体来讲是健康的。
同时,邝子平对今年和去年行业募资的缓慢表示担心。如果整个募资进度下滑,今年行业是降温的情况,明年是否会变得过冷?这是值得关注的。
退出难题仍迫在眉睫
从诸多与会嘉宾的观点来看,退出难题仍然是创投行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及清科创业CEO倪正东指出,退出的下降速度是“募投退”中下降最多的,IPO数据也是。如此可见,退出难是行业共同的痛点。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2856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接近60%。IPO方面,前三季度全市场共有723个IPO,同比下降51.3%。
过去三个季度中,通过IPO退出的机构数量显著下降——VC/PE支持的中企IPO背后共涉及440家机构,收获IPO的机构数同比下降接近50%。很多投资机构收获IPO时的持股账面价值也在大幅度下滑——前三季度,收获被投中企IPO的机构持有的发行账面价值总计约合人民币1193.65亿元,跟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0%。
邝子平认为,目前行业最需解决的是退出问题。退出并不是说希望IPO闸口大开,而是希望具备可预见性。行业里面最需要解决的就是打造一个不管快慢,但健康、可预知、有一定稳定性的退出路径。
肖冰也指出,当前主要关心还是退出的问题,希望有更加稳定的、可预期的渠道,创投机构可以更好地把握投资的节奏和进行有效布局。创投的退出更顺畅,才会有更多源头活水愿意参与加入进来。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资本市场,也在积极鼓励和推动A股市场往更加长期和稳健的方向发展,有正向循环、有激励,这对创投乃至整体经济发展来说都是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