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25周年·25人25瞬间 | 濠江莲花 湾区绽放
融入湾区
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澳门背靠祖国,面向世界,不断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时也吸引着各类文化和各地人才聚集于此,为城市的繁荣注入了鲜活的血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风俗、不同饮食习惯,都能获得理解与尊重,“开放”“包容”成为澳门的关键词。
![1734506332671628.png image.png](https://img.sfccn.com/uploadfile/ueditor/20241218/1734506332671628.png)
航拍澳门半岛、横琴和珠海城市风光。新华社发
全国政协常委、美高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执行董事何超琼:
把中国文化故事说给世界听
去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美高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执行董事何超琼的一句“我是大湾区人”火爆出圈。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她再次强调自己“大湾区人”的身份,“澳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员,我们要利用好大湾区共同的元素、优势,打造一个新的区域,使我们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澳门地方小,回归前我们的发展受到很多限制。回归祖国25年后,我们每年接待的游客人数已近3000万人次,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深刻的体验。”何超琼说,“这一切都是因为回归后,国家一直支持着我们的发展,我们拥有了更大的市场和底气”。
![1734506341455020.png image.png](https://img.sfccn.com/uploadfile/ueditor/20241218/1734506341455020.png)
全国政协常委、美高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执行董事何超琼
何超琼举出了很多粤港澳大湾区的“数据优势”:大湾区内有五个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两亿人次,为旅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大湾区现在已经形成了真正的一小时生活圈,促进了各城市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大湾区内部人员往来的趋势在不断增强,为澳门带来了新的机遇,可以在饮食文化、艺术等方面有更多的新碰撞和新合作。
大湾区给澳门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全新的发展和全新的“对外传播力”。何超琼以“舞狮”为例:“我们举办了一个舞狮的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13届,现在已成为一个国际活动。”她特别说到今年的舞狮活动来了一支意大利队,“这支队伍里面全是意大利人,可以看到他们有这种舞狮的精神,而且这种精神是可以传递的。”
不只是东西方舞狮文化的交流,还有前辈与“幼狮”的代代传承。何超琼介绍道:“我们当年将5岁以上的小朋友,锻炼成舞狮的队伍。你可以看到,12年后,一部分的‘幼狮’现在已经17岁了。所以这样下去,这种文化的精神将来就会一代一代地传承。把中国的传统故事说下去,是我们最高兴见到、最骄傲的事。”
何超琼最后总结道:“澳门回归祖国后,我们更希望能展现这里几百年来中西交汇的文化。同时,我们也希望继续发掘中华文化,尤其是岭南文化,以提升澳门的形象,并增进澳门文旅的吸引力。这不仅是澳门的一张‘金名片’,更是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和提升的宝贵资源。”
澳门特区政府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
有望将澳门的民生保障措施延伸到深合区
“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澳门市民生活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张永春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顾了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的巨变:“回归前,拿着当时的证件去海外非常不便利;回归后,便利程度大大提升了。”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有148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澳门特区护照持有人提供免签或落地签待遇,其中近半数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还有25国允许电子签证或网上申请签证。
![1734506350518936.png image.png](https://img.sfccn.com/uploadfile/ueditor/20241218/1734506350518936.png)
澳门特区政府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
张永春强调:“政府的存在就是要为市民提供服务,把服务做好做精做细,才能体现价值。”为了提升澳门市民的幸福感,内地与澳门不断加强合作。以生鲜鸡供应为例,澳门自2017年5月1日起停止内地活禽输入,转而采用冰鲜禽肉。不过,对于追求食物新鲜的澳门居民来说,冰鲜禽肉在口感上存在不足。在国家海关总署的支持下,以及在澳门特区市政署和拱北海关的合作下,今年2月2日,首批内地生鲜鸡供应澳门市场。这一举措极大地满足了澳门居民的生活需求。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针对粤港澳三地不同的法律制度,张永春表示,三地法律部门自2019年起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已成功举办6次联席会议,并设立了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平台,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和准则。目标是形成统一的大湾区调解制度和调解员名册,预计名册将于今年年底向社会公布。同时,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深合区”)建设也在不断深化。他表示,澳门特区政府法务局与横琴法律事务局就两地的立法工作建立了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共同研究和讨论深合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在立法工作中相互协作配合,提供专业法律意见。此外,澳门还修改本地法律,将澳门的民生保障措施延伸到深合区,方便澳门居民在深合区的就业生活。
张永春表示,法律的完善需要与时俱进,未来将在配合新一任行政长官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澳门的法律法规。
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
将澳门独特的文化精髓推向全国乃至国际舞台
“澳门回归25年来,特区政府坚定前行,着力优化民生工作,逐步理顺及优化各项政策,解决关系居民基本生活的问题,增进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近日,欧阳瑜分享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社会文化范畴的工作重点和成果。
欧阳瑜称,过去五年,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积极落实澳门特区第二个五年规划目标,以及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规划的部署,完成多项重点工作。特别行政区政府积极从挑战中寻求新机遇,致力于推动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等多元发展,以更好适应时代需求。
![1734506361134841.png image.png](https://img.sfccn.com/uploadfile/ueditor/20241218/1734506361134841.png)
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
欧阳瑜特别提到澳门在医疗旅游方面的潜力。“我们有好的医生,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同时,澳门的药物监管局能迅速审批最新药物,为患者提供更多、更新的治疗选择。”她提到,澳门的旅游资源丰富,结合医疗服务,可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从而推动澳门大健康产业发展。
在国家安全和教育领域,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通过修订课程法规,出版覆盖各教育阶段的国家安全教育补充教材,实现宪法和澳门基本法教育在大学学士课程中的全覆盖,同时也加强了课程中的“爱国爱澳”和国家安全教育元素,设立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澳门以其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和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今年,澳门在“东亚文化之都”评选中荣获第一名。“自16世纪以来,澳门作为国际贸易港口,不仅是货物进出的重要枢纽,更是东西方文化与技术交流的中心。”欧阳瑜表示,这一独特的历史背景吸引了不同语言、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会聚于此。澳门已有包括粤剧、南音说唱等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欧阳瑜还提到,除了传统节庆,澳门每年还举办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如澳门音乐节、中葡文化艺术节、国际巡游和国际幻彩大巡游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澳门的文化生活,更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文明互鉴与发展。
欧阳瑜强调,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发展,澳门的文化活动正逐步向横琴地区扩展,向深圳、广州和上海等内地一线城市辐射。她认为,这不仅将澳门独特的文化精髓推向全国乃至国际舞台,也将提升澳门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澳门籍葡萄牙裔居民陆米高:
中西文化在澳门交融共生
开埠四百余年,澳门形成了中西文化交融共生的文化风貌。在如此独特的文化背景下,陆米高从小受到了丰富的语言体系、多样的饮食和不同风俗的影响。“我是一个中国公民,我会说葡萄牙语、粤语、英语,还会说一些普通话。”陆米高笑着说。
在陆米高看来,中国是一个可以“张开双臂拥抱差异”的国家,这种开放包容的格局在澳门尤为明显。多元文化融合的澳门像一个中心点,吸引着大量海外的游客、投资者和人才聚集于此,并通过澳门进入内地的其他城市。同时,随着高铁、轻轨等交通网络的建设完善,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变得更为灵活,澳门也获得了大量来自内地的支持与协助。
![1734506371849249.png image.png](https://img.sfccn.com/uploadfile/ueditor/20241218/1734506371849249.png)
陆米高
陆米高表示,作为一个在澳门出生,在澳门长大的“土生葡人”,他切身感受到了澳门在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后获得的新机遇。得益于大湾区优越的政策,陆米高获得了一份在广东省高校工作的宝贵机会。大量人才聚集在一起分享经验,往来愈发频繁,资源得以互联互通。
今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回顾过去的几年里,陆米高见证着澳门的发展,令他感触最深的当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设立。“澳门是一个比较拥挤的小城市,但与横琴的深度合作让澳门获得了更多的空间和更多的文化交流,内地将这些机遇带给了澳门,促进了澳门的进一步提升。”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陆米高相信,未来澳门还将获得大量的机遇,向新的跃升稳步迈进。
澳门体育产业创业者赵文龙:
澳门体育健儿将走向更大的舞台
赵文龙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澳门人,中学毕业后,他前往美国求学。尽管毕业后他在当地顺利找到了工作,但对澳门的思念和热爱让他回到了故土。
回国后不久,赵文龙便将目光瞄向了自己从小热爱的篮球,创立了自己的体育公司。他告诉记者,在海外,他曾参与过许多国际体育赛事,他由衷地希望澳门每一名运动爱好者都能走向更广阔的赛场,享受不同赛事的乐趣。他的公司以此为目标经营着许多项目,其中,一个名为“篮球小将”的青少年篮球比赛最为特别:以巡回赛的形式组织澳门6至16岁热爱篮球的青少年进入内地开展竞技体育交流,旨在拓宽成员们的视野。
“除了打比赛,我们也非常重视如何将体育和旅游融合在一起。”赵文龙介绍说,团队每一次前往其他城市交流时,都会预留观光游览的时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不只是竞技交流,我们还要去了解当地不同的文化。”今年,赵文龙已带领队伍去了珠海、江门等多个大湾区城市。不只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赵文龙期待可以带领队员们去到更多的内地城市,甚至是走出国门。
赵文龙表示,2024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年份,既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还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倒计时1周年。从今年年初以来,多项运动赛事在澳门举行,包括世界级的篮球赛、网球赛、乒乓球赛等,较往年更为丰富,体育氛围热烈。在他看来,澳门城市不大,人口较少,投身运动事业的人数也不多,运动员的训练和发展往往会受到局限,因此澳门非常需要全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让运动员们得以挑战来自各地的运动高手,促使他们在赛前花更多的心力去提升竞技水平,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站上更高、更大的舞台。
十五运会是澳门首次参与承办全国运动会,意义重大。届时,乒乓球、女子排球成年组、三人篮球、男子篮球18岁以下组,以及空手道项目都将在澳门开赛。“那时我们将看见许多世界级的选手。”赵文龙对于即将到来的全运会十分期待,“期待这样的运动氛围能够一直延续下去,我也将继续投身其中,为澳门的体育发展和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澳门文旅导赏协会副理事长、澳门博物馆导赏员赵虹:
“北上”到大湾区后从此爱上内地城市
作为澳门文旅导赏协会副理事长和澳门博物馆导赏员,赵虹主要的工作就是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推广澳门的文化。
“我们背靠祖国,同时又面向世界。”自澳门回归祖国以来,赵虹感受到澳门在生活、经济、文化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澳门没有大型的工业和农业,但是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吸引了大量国际和内地游客,这也使澳门成为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赵虹表示,在中国的众多城市之中,澳门有着它独特的功能,“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之后,澳门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1734506382957002.png image.png](https://img.sfccn.com/uploadfile/ueditor/20241218/1734506382957002.png)
赵虹
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之后所带来的机遇体现在方方面面,于赵虹而言,最明显的莫过于自家孩子的变化。她告诉记者,由于一家人一直生活在澳门,以前对内地城市的了解不多,家庭旅游时也只会前往北京、上海、西安等著名旅游城市。直到近几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人才高地,一系列的人才计划鼓励了大量澳门青年进入内地,她长期在海外留学的儿子受到相关政策的影响回到了澳门,并以澳门为中心,往返于多个内地城市,开展起了自己的事业。“深入了解之后,他就喜欢上了大湾区的生活环境。”赵虹感叹道,现在儿子经常“北上”,到广州、深圳、江门等多个内地城市工作和交流。
赵虹期待一系列政策能吸引更多人才会聚到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会聚到横琴。“横琴对澳门的影响是巨大的。”赵虹提及,近期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施赴澳门旅游“一签多行”政策,“这些政策加快了人员的流通,澳门的发展也会随之加快。”
统筹/毛玉西、党建军、薛琰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雷与虹、曾毅、李慧婷、马俊贤、吴荻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文宇、莫伟浓、曾加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