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累亏超5亿,“渐进式”玩家佑驾创新押注L2敲钟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焦文娟广州报道
佑驾创新完成了2024智能驾驶IPO的收官之战。
12月27日,佑驾创新(2431.HK)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近两个月以来继地平线、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上市后,第四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智能驾驶企业。
佑驾创新上市首日高开高走。截至27日收股,首日高开报19.4港元,较上市发行价17港元涨14.1%,总市值77.44亿港元。上市当日募资总为6.66亿港元。其中,基石投资人康成亨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和Horizon Together Holding(地平线)合力认购5.4亿港元,其中康成亨认购5.29亿港元。
招股书显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提升研发能力、招聘与留任相关研发人才、提高生产效率和解决方案竞争力、加强销售和营销能力以及用于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佑驾创新是智驾赛道的明星企业。在上市之前,佑驾创新已经完成17轮融资,总融资金14.48亿元,受到了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四维图新、嘉实投资等投资人的青睐。
佑驾创新很早就开始谋求上市。2023年6月,佑驾创新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为谋定二级市场做准备。但一开始,佑驾创新的目标是冲刺A股。改制两个月后,佑驾创新马不停蹄启动A股上市辅导,但筹备工作却在2024年5月终止,佑驾创新转战港股。
选择赴港上市后,从今年5月27日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开始,佑驾创新的iPO进程按下加速键,从首次递交招股书到敲钟仅用了七个月。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2024年以来上市的新股平均上市周期(首次递交招股书至上市日)约为393天。
目前,佑驾创新的主营业务主要有三类,即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车路协同。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仍是其主要业务,今年上半年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营收达1.82亿元,贡献了76.7%的总营收。具体到细分业务,佑驾创新的营收目前仍主要依靠L0至L2的iSafety业务,其营收为1.53亿元,占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营收的八成,毛利率仍低于同行。
不过,赶着上市热潮敲钟的佑驾创新仍深陷亏损。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今,佑驾创新经调整后累亏超6亿元。对佑驾创新来说,上市才是活下去的关键。
“渐进式”后来居上?
与今年智能驾驶上市潮中L4企业不同的是,佑驾创新发家于L0业务从而逐渐进入L2赛道,是“渐进式”道路的拥簇者。
“基于渐进式的路线,MINIEYE(佑驾创新)在汽车产业链中既可以是Tier 1也可以是Tier 2,能够根据不同的客户,在两种角色中灵活转换,更快实现商业化。”佑驾创新董事长刘国清表示。这也意味着佑驾创新既可以向主机厂提供定制化的智驾解决方案,也可以给Tier 1提供方案。
佑驾创新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业务已经布局了十余年。早在2015年,佑驾创新已经发布了其第一代智能驾驶方案——iSafety,拥有车距监测、碰撞及偏离预警等功能,提供L0、L1低阶自动驾驶辅助功能。2017年,iSafety开始批量化交付,目前已经开发到第三代,具备AEB、ACC、TJA等L0至L2级别的ADAS功能。
据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披露的数据,2020年L1和L2级智能驾驶合计占比32%,当时各主要车企均进行了智能驾驶的前瞻性布局。佑驾创新也在2021年开始开发L2+级/L2++级的智能驾驶iPilot解决方案,目前已经量产落地,具有高速领航辅助、城市领航辅助和记忆泊车等高阶智驾能力。
L4则是佑驾创新近来的新业务。承接这一技术落地的iRobo,主要的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园区、港口和机场等,目前已经进入测试阶段,预计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交付。
招股书显示,2024年上半年,佑驾创新智驾解决方案的收入为1.82亿元,其中已经量产的iSafety和iPilot解决方案的营收占比分别为64.6%和12.4%,已与包括哪吒、蔚来、奇瑞、长安、吉利等在内的主机厂达成合作。
除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外,佑驾创新的主营业务还包括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和车路协同。
2021年,佑驾创新主要依赖智能驾驶解决方案iSafety创收,其营收为1.73亿元,占总收入的98.8%;到今年上半年,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和车路协同业务的营收分别为0.31亿元和0.23亿元,占比增至12.9%和10%。
得益于布局较早的智能座舱业务,佑驾创新在舱驾一体化业务也有所进展。据招股书,2023年,佑驾创新已经为7家整车厂10款车型进行了量产。在舱驾一体化的趋势下,佑驾创新曾明确为进一步推动智能驾驶与座舱技术的融合,预计在2025年推出iPilot 4,其配备iPilot系列中的硬件以提供驾驶及舱内功能。
近两年的多业务布局回暖让佑驾创新的营收规模高于同行。招股书信息显示,2021年-2023年,佑驾创新营收分别为1.75亿元、2.79亿元和4.76亿元,今年上半年,其营收为2.37亿元。作为对比的是,文远知行同期营收分别为1.38亿元、5.28亿元和4.02亿元,今年上半年营收为1.5亿元。
市场需要新故事
亏损是智驾行业目前普遍面临的困境。尽管营收呈攀升趋势,但佑驾创新仍在亏损泥潭里挣扎。2021年-2023年,佑驾创新经调整后的净亏损分别为1.31亿元、2.06亿元和1.85亿元,累计亏损5.22亿元,今年上半年净亏损同比缩窄32%至8244万元。“根据目前的发展计划和管理层估计,佑驾创新预计于2026年之前,不会产生任何净利润。”佑驾创新在其招股书上表示。
亏损背后是研发的持续投入。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佑驾创新的累积研发投入达4.35亿元。2021年-2023年,佑驾创新研发支出分别为8220.1万元、1.39亿元、和1.50亿,分别占总收入的46.9%、49.9%、31.5%。但从目前的产品规划来看,佑驾创新表示已于研发方面持续作出大量投资。未来发力L4则意味着更多研发投入。
销售成本久居高位也拖累了公司业绩。招股书显示,佑驾创新长期面临较高的成本支出,其销售成本主要用来采用原材料和耗材,2021年至2023年销售成本占总营收的比例持续超过70%。而降低这一成本,则需要受向上游供应商的的影响。
这也导致了佑驾创新的毛利率水平低于同行。2021年-2023年及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率分别是9.7%、12%、14.3%以及14.1%。黑芝麻智能的同期毛利率分别为36.1%、29.4%、24.7%和50.0%;文远知行同期的毛利率为分别为37.4%、44.1%、45.7%和36.5%。
不过,看好佑驾创新的风投机构不在少数。在一级市场,佑驾创新是少有的能拿到17轮融资的智驾公司,其背后投资者不乏四维图新、中金资本、元璟资本、嘉实投资、普华资本等机构。2015年,佑驾创新已经获得阿里巴巴现任CEO吴泳铭的天使轮融资,到2023年11月,在智驾企业经历一级市场寒冬时,佑驾创新仍能收获来自博原资本等机构的数亿元E轮投资。
但从融资金额来看,佑驾创新累计融资金额14.48亿元,却在同行中不算突出。小马智行自2016年成立以来完成了7轮累积超14亿元的融资;文远知行自2017年成立以来完成了7轮逾10.9亿美元的融资;地平线则完成了11轮241亿元的融资金额。
除了一级市场的融资,佑驾创新的现金流来源还包括业务营收。今年上半年其营收为2.37亿元。据灼识咨询,按2023年L0级至L2+级解决方案的收入计,佑驾创新在国内所有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七,但市场份额仅为3.2%。智能驾驶赛道技术日新月异,在同行的智能驾驶业务以及在L4上实现量产,佑驾创新的技术落地似乎也慢了一步。
目前L0-L2级的iSafety为佑驾创新贡献大头营收。2024年上半年,iSafety业务的营收为1.53亿元,占总营收的64.6%,且毛利率仅10.3%,是佑驾创新目前除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业务外毛利率最低的业务,后者毛利率为5.3%。
实现营收的关键还在于定点车型的市场表现。公开信息显示,佑驾创新的定点车型包括哪吒L,主要为其提供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但哪吒L从今年8月开始月均销量不足2000台。
且从长远来看,在主机厂竞相布局L2智驾技术、合力推动L2“标配”上车的背景下,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乘用车L2级新车渗透率达55.7%。L0-L2级已成为存量市场,蛋糕做大的空间已经不大。
高额的研发支出预期、销售成本和未来营收增长走势的不明朗为佑驾创新的未来蒙上一层不确定的灰色。到今年上半年期末,佑驾创新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亿元,截至2023年末仅为1.98亿元。对于佑驾创新来说,在IPO大潮里走向资本市场是活下去的关键一步。
麦肯锡预计,至2030年,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过5000亿美元。在万亿市场下,有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在同行的对比下,投资者必将从多维度思考智能驾驶赛道里各玩家的投资价值。加速敲钟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向资本市场讲好接下来的新故事,对佑驾创新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