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评论丨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有利于促进内需增长

2024-12-07 05: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谷喻(财经评论员、高级经济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提升城市设施韧性、管理韧性、空间韧性。并制定了发展目标:到2027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30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建筑业、信息技术等相关产业发展,还通过提升城市功能和居住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和投资,激发消费潜力。随着相关措施落地落实,将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首先,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将带动重点产业发展,为经济注入强劲的投资增长动力。智能化市政设施、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技术的应用,不但推动建筑产品的智能化、绿色化,还将促进建筑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带来新基建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机遇。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智慧城市平台、大数据中心、物联网应用等,不仅为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还将直接推动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包括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云计算服务等。韧性城市的建设理念将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能源和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将得到更高的重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了碳排放,同时也将带动环保领域的投资和技术提升。

其次,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将激发新的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包括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将提升城市的空间韧性,为商业、服务业等消费领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消费环境。在韧性城市建设过程中,新型消费业态如智慧城市平台、大数据中心、物联网应用等将得到快速发展,推动传统消费模式的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与商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打造消费体验中心、休闲娱乐中心、文化时尚中心等城市新型发展载体,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体验。随着绿色消费、智能消费、体验消费等新型消费趋势的兴起,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消费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满足。

再次,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将提升城市功能,显著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在《意见》11条重点任务中,有5条直接涉及到智能化、智慧化,另有4条与数字化、网络化紧密相关。其中,智慧交通系统的引入,如智能停车、公共交通优先系统以及自动驾驶车辆的应用,将显著提高交通效率,有效缓解城市拥堵问题,并大幅改善空气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同时,智能安防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智能监控、人脸识别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将极大地提升城市的公共安全水平,为居民创造了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此外,智慧公共服务的普及,如数字政务、在线教育和远程医疗等,不仅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极大地增强居民的幸福感。这些智慧化设施和服务的应用,通过优化城市功能,将显著提升居住环境,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韧性城市的打造相辅相成,有助于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发展新模式。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传统产业得以转型升级。随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提升整体竞争力创新能力。韧性城市的建设还深刻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生态平衡与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一系列环保措施和绿色技术的应用,有效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坚实支撑。总之,韧性城市建设不仅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更是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21财经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