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惊现天量回购,A股回购“聚沙成塔”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崔文静北京报道 3月20日晚间,腾讯抛出高达1000亿港元的股份回购计划,按照3月21日汇率换算,相当于人民币920.56亿元。相较于A股上市公司开年以来最高规模为12亿元的股份回购计划,腾讯此番操作可谓大手笔。
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来,腾讯回购规模年年大增,2021年为26亿元,2023年上涨至490亿元,2024年再度翻倍。
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一次式、小规模回购,腾讯具有持续性、大比例、连年递增的回购更能彰显公司对其长期投资价值的充分肯定,有助于提升股民投资信心,利好股价增长。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持续性大手笔回购背后,需要以充沛的自有资金流、稳健向好的创收、较为成熟的业务发展、相对灵活的回购制度等作为支撑,多数上市公司目前难以具备此种实力。在回购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果遇到股价估值偏低,进行小规模回购同样有助于股价提振,不必强求回购体量。
腾讯抛千亿港元回购计划
3月20日晚间,腾讯披露2023年年报,全年营收累计6090.15亿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Non-IFRS)为1576.88亿元,同比增长36%。创收改善之下,腾讯抛出大手笔回购——规模高达1000亿港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490亿港元回购方案翻倍。
根据腾讯历年公告,其近三年来回购规模屡创新高。2021年为26亿港元、2022年为338亿港元、2023年为490亿港元、2024年为1000亿港元。
“这是成熟资本市场、成熟企业应有的回购模式,回购力度与公司创收与长期投资价值成正比,与当前股价成反比。”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过,在他看来,股份回购需要量力而行,腾讯持续高比例回购背后需要四大条件支撑,多数上市公司目前可能并不具备。
首先,有充足的现金流。这一方面依赖于企业的既有储备,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近期创收。以腾讯为例,其创收高企。以2023年业绩为例,净利润、经营利润连续四个季度高增长,其中四季度的增速高达44%和35%。这使得其拥有较为充足的回购资金。
其次,处于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身为互联网龙头、成立于1998年的腾讯,业务模式已经成熟,发展前景稳定,使得其基于公司业务创新的投入需求相对有限,因而公司发展不会受大规模回购影响。
与之相反,2015年的拼多多则处于业务快速拓展期,资金投入需求大。3月21日,在拼多多的Q4业绩会上,拼多多副总裁刘珺在回应“是否考虑回购派息”时称,每个公司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对拼多多来说,还处于投资阶段,目前的重点仍然是投资长期价值。
对于腾讯和拼多多的差异化选择,受访人士表示,“股份回购彰显企业对自身长期投资价值的信心,于提振股价而言是好事。不过,是否回购、回购力度大小需要视公司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公司正处于业务快速拓展期,将资金用于业务发展可能比股份回购意义更大,但投资于业务发展的资金需要用到实处,盲目跨界扩张可能并非益事。”
A股回购持续升温
相较于腾讯的大手笔回购,A股上市公司单家回购规模较为有限。
记者综合调研与采访发现,与港股相比,A股回购的特点是:单家回购金额相对不高,但进行回购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多。Wind数据显示,3月1日-3月20日期间,A股新增股份回购预案的上市公司多达127家。
从公告回购金额来看,其中33家不足1000万元,占比25.98%;规模过亿的仅35家,占比27.56%。回购力度最大的是药明康德,规模10亿元;海信视像、隆基绿能次之,分别为7.53亿元和6.00亿元。
拉长时间线,对比1月1日-3月20日间A股、港股上市公司实际回购情况可知,回购总金额方面,A股优于港股,A股回购总金额为555.05亿元,港股则为403.93亿元。
不过,从单家上市公司回购金额来看,表现更优的则是港股。
一方面,A股的555.05亿元由1203家上市公司共同进行,平均每家回购0.46亿元;港股的403.93亿元则仅涉及上市公司115家,平均每家回购3.51亿元。
另一方面,从回购规模居前的上市公司来看,A股最高者三安光电共计回购14.26亿元,这一水平在港股只能排到第七位。港股回购规模在30亿元以上的有五家,冠亚季军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友邦保险回购规模分别高达98.25亿元、76.52亿元和64.34亿元。
“客观而言,与发达资本市场相比,A股当前的回购力度相对有限。”西京研究院院长赵建告诉记者。他分析,逻辑上,当上市公司股价处于底部区域时,上市公司在看好自身长期投资价值的情况下理应主动回购股份,如果不回购,可能意味着上市公司认为自身股价还在调整之中,容易使得投资者对其长期投资价值打问号。
从A股现状来看,有些企业存在回购有心无力的困境。一方面,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一些上市公司自有现金流有限,缺少回购资金;另一方面,以央国企为代表的部分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程序相对复杂,受到多方因素制约,并非公司本身想回购就能及时兑现。与此同时,此前中国资本市场更多强调融资功能,在融资理念之下,一些上市公司高管缺少回购意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监管鼓励股份回购之下,上市公司回购力度正在明显加强。自2023年7月以来,上市公司回购力度呈现逐月递增态势。从回购金额来看,7月尚为61.17亿元,此后以每月超10亿元的速度持续增长,11月时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至117.64亿元,今年2月再度突破200亿元创下265.01亿元的单月回购新高,3月份回购相较于2月略有放缓,但截至3月20日的月内回购金额亦达138.81亿元,较去年同期翻番。
证监会3月15日发布的资本市场系列新政策中,推动优质上市公司积极开展股份回购等被多次提及。其中,《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设立专节明确提升股份回购效果和监管约束力。该专节具体规定:推动优质上市公司积极开展股份回购,引导更多公司回购注销,增强稳市效果;要求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明确股价短期大幅下跌等情形下的回购增持等应对安排;要求未增持或回购的破净公司在定期报告中说明改善公司投资价值的相关举措。
受访人士预计,在监管的进一步倡导下,下一步上市公司回购力度还将进一步增大,2024年A股回购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