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迟福林:迫切需要实现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由陆地到海洋”

2024-03-31 18:34: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洪晓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洪晓文海口报道

目前,东盟已连续四年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3年,我国与东盟贸易规模达6.41万亿元,其中我国对东盟进出口中间品达到4.13万亿元。3月30日,在“共筑蓝色经济伙伴关系——2024RCEP区域海洋经济青年对话”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对此提出,“整体看,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主要集中在陆地空间,但海洋领域合作碎片化问题比较突出。为此,迫切需要实现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实现由‘陆地到海洋’,并尽快形成一体化的合作框架。”


(迟福林。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迟福林谈到,有研究显示,2020-2050年,若中国与东盟在蓝色经济的相关领域投资2万亿-3.7万亿美元,可带来8.2万亿-22.8万亿美元的净收益,投资回报率为450%-615%。“推进蓝色经济一体化,成为中国与东盟合力打造地区经济增长中心的重大选择。”

在他看来,推进可再生能源资源合作开发应是双方蓝色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2021年,可再生能源在东盟国家总能源供给中占比为14.4%,与东盟“2025年35%”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作为东盟能源行业最主要的投资者之一,中国将为东盟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提供重要支持。”

迟福林还建议加强中国—东盟港口与物流合作,具体包括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例如以企业为主体,合作开展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升级;共建中国—东盟港口联盟,强化海上航线联合开发;合作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港口联盟;合作推进口岸数字化转型与标准互认。

针对南海区域共同面临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他建议推进区域海洋产业绿色转型合作、共同制定海洋产业能耗标准,合作构建海洋科技创新联合体,探索建立中国—东盟海洋碳汇交易市场。迟福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提出,“海南正在大力发展以海上风电为主的低碳产业,创建博鳌近零碳示范区等,面向东盟开展绿色产业合作潜力巨大。”

对于海南在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中的角色定位,迟福林称“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要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理区位、资源环境与高水平开放政策优势,在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一体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要成为中国与东盟涉海商品与要素双向流动的大通道,例如鼓励支持东盟企业围绕海产品加工等在海南投资设厂;引进优质海洋旅游等资源,共同服务中国国内服务型消费大市场。另一方面,要成为促进中国与东盟涉海要素优化配置的枢纽集散点,以及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涉海优质要素的中转、交易、配置大平台。

3月30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中国日报社、印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主办,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承办的“共筑蓝色经济伙伴关系——2024RCEP区域海洋经济青年对话”在海口举行。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柬埔寨、日本、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14个国家的智库和专家代表,国内相关部委、高校和科研机构嘉宾约200余人参加本次对话。

 

21财经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