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物价指数有所回落,需进一步激活内生需求
郭迎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3月份的CPI和PPI。我国3月份CPI同比增长0.1%,较2月份0.7%的水平明显回落;环比时隔三个月再度转跌,下降1.0%,显著低于2月份1.0%的增幅。同时,3月份的PPI同比下降2.8%,连续两个月扩大,较2月份的2.7%的降幅略有扩大;但环比下降0.1%,较2月的下降0.2%有所好转。可见,3月份我国CPI和PPI的结构性分化特征较为显著。
在CPI上,一是CPI的城镇居民消费要稍弱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CPI同比持平,农村居民CPI同比上涨了0.1%。二是食品价格成为影响CPI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3月份我国的食品价格同比下降2.7%,而非食品价格上涨了0.7%。三是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0.4%,而服务价格则上涨了0.8%。
在PPI上,主要看生产资料价格和生活资料价格的对比,3月份我国PPI的同比持续下降,主要源于生产资料价格的下滑。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5%,而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0%。前者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2.58个百分点,后者仅影响约0.26个百分点。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活资料的出厂价格中,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了1.8%,食品价格下降1.3%,而衣着价格则上涨0.3%,一般日用品价格下降0.1%。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大局中,内需层面的消费和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基础性作用和关键性作用,是实现我国经济量的合理增长的两个基点。受益于假期文旅消费和季节性消费,2024年1、2月份的消费呈现较好局面,但3月份的物价指数的回落原因,国家统计局解读为季节性因素和市场供应充足,但也有我国目前内生性需求压力依然较大的原因。具体表现在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依然偏弱。这种偏弱倾向,会进一步传导至生产领域进而影响企业投资。
为了解决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偏弱的问题,需要从全局着眼,具体从就业、收入、消费和投资四个环节分别找到相关症结,依症施药。具体需要以稳市场预期为重点,做到稳就业(稳工资性收入预期)、稳资本市场(稳财产性收入预期),稳房地产(稳消费意愿)。同时在房地产和汽车领域尽快解决限制性购买等对消费构成制约的因素。
首先,部分领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在影响着我国内需的扩大。消费与投资的良性互动关系还有待进一步形成,目前正在开展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如果落实到位,能在短期内促进消费与投资的良性互动关系形成。另外,投资是提升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动力来源,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投资能力影响着就业与居民收入,地方政府的投资受限于债务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居民消费环境的改善。“有潜力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是解决这种结构性矛盾的长远目标,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
其次,就业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依然存在。一是民生经济还需要进一步修复,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3月份的食品价格成为影响CPI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近几年的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两类指数有所上涨,中低收入社会群体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条件除了受到收入下降的影响之外,消费的心理波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二是工资性收入的占比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食品刚性消费支出。普通劳动者工资的主要支出项为衣食住行的传统消费,但数据显示当前全国与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占比下降趋势明显,影响了一般劳动者的商品消费。
第三,居民消费与企业投资的市场预期还需要进一步恢复。从市场反应来看,在消费领域,一部分居民依然存在“不敢消费”和“不愿消费”的矛盾,源于居民收入下降、收入预期不足以及收入差距的扩大,突出表现在就业问题、资本市场的预期投资收益不稳、房地产市场下滑对消费意愿的影响等;在投资领域,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营的主体,其活力还需要进一步激发,有待于其市场信心的恢复。资本市场的改善、外贸形势的好转以及债务问题的缓解都是其活力能否激发的条件。
除此之外,假期消费的退场也是3月份CPI回落的影响因素。3月份不但假期消费在缺席,而且也缺少了与“天水麻辣烫”等类似的消费热点。这种情况下,如何找到更有吸引力的亮点,如何打破地理局限,从产业发展或者情景消费的视角构建新一轮的消费场景,成为打造2024年消费新亮点的一个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