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经济复苏存在结构性特征,扩内需政策或加快落地
谷喻(财经评论员、高级经济师)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4月份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和综合PMI三项景气指数全部回落,这并非增长动能走弱,更多的是季节性波动。以制造业PMI为例,与往年相比,今年4月份下降0.4个百分点的幅度并不大,仍然保持在荣枯线以上,并且为2023年9月以来次高值。整体判断,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复苏态势,PMI各项指标反映出经济复苏存在多方面结构性特征。
首先,产需两端呈现结构性差异,生产端加速扩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微观动能来源。
制造业PMI五大分项指数1升1平3下降,生产指数是唯一上涨的一项,且是最高项。生产指数呈加速扩张态势,走势强于季节性,表明经济微观增长动能较强。4月份生产指数为52.9%,比上个月上升0.7个百分点,为近一年的高点。从主要行业看,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较高,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扩张势头较好,表明高端制造业保持较快发展。
在生产回暖的带动下,企业补库存意愿边际改善。原材料库存指数走势强于季节性,自去年9月以来原材料库存表现首次好于产成品库存,采购量指数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水平,表明原材料补库存意愿有所改善。生产回暖对购进端价格起到提振作用,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升3.5个百分点到54%,出厂价格指数也在回升。随着购进端和出厂端价格指数均上升,加上翘尾因素回升,预计二季度PPI降幅有望收窄。那么,价格对名义GDP的拖累将减弱,经济运行的体感能够得到改善。
其次,需求端表现相对偏弱,内需和外需存在结构性差异。
4月份三项订单指数均回落,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但回落幅度大于往年均值,表明需求不足问题仍然突出。新订单指数为51.1%,下降了1.9个百分点,往年同期平均环比仅下降0.3个百分点左右,环比降幅显著大于季节性波动。调查样本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接近60%,并且影响到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下降。订单指数与生产指数走势出现反差,需要警惕部分领域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状况。
相对而言,外需预期有所改善。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0.7个百分点至50.6%,回落幅度显著小于在手订单指数,与往年季节性走势基本吻合。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连续4周回升,韩国、越南等周边国家出口数据较好,印证了外需正在持续改善。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增长5%,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5%,实现由负转正,预计全年外需对总需求的改善将起到重要作用。
再次,建筑业扩张加快且存在结构性差异,基建拉动效果显著,房地产仍在调整。
4月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3%,比上个月上升0.1个百分点,位于较高扩张水平。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达到63.7%,比上个月上升3.9个百分点。基建相关的工程项目对建筑业景气度起到支撑作用,去年四季度新发行的万亿国债已经全部下达,新基建增长势头较好,“东数西算”、光纤通信等快速建设。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1%,持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行业发展预期总体乐观。
与此同时,房地产业仍在深度调整,是影响内需不足、新订单偏弱的重要原因。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5%,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分别同比下降11.1%、27.8%。高频数据显示4月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环比均明显下降,表明房地产市场仍在震荡寻底。
针对经济复苏出现的结构性现象,各项扩内需政策将加快落地。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启动发行,新增专项债发行也将提速,将促进内需扩张。为了配合政府债券发行,货币政策也将确保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必要时可能适时降准。各地加快推进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激发消费潜能,带动相应的制造业改造升级。房地产政策进一步放松,更多城市全面放开限购,近期多地开展商品房“以旧换新”试点。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力,需求不足状况有望逐渐得到改善,预计PMI指标能够保持在扩张水平,经济将延续稳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