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医”路畅通:老年人异地就医、养老无后顾之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昀肖北京报道 在2024年1月流感高发季,随女儿长期居住在北京的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退休教师易桂章感染住院,而从入院登记到出院报销,全程直接办理,直接结算,和在桃源本地住院一样方便快捷。原来,桃源县已全面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业务,在外地生活的参保群众只要一次性申请长期异地居住的异地就医备案,在住院报销时就可以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医保服务。
近年来,国家医保局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从住院到普通门诊再到门诊慢特病服务,从重点人群拓展到全口径参保人群,从试点引路推进到地区全覆盖,从异地就医患者相对集中的三级医疗机构到实现县域可及,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红利。到2024年1月29日,据国家医保局公布数据,2023年1至12月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运行基本平稳,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29亿人次,减少参保群众垫付1536.74亿元,分别较2022年增长238.67%、89.91%。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推进,也有助于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其中就包括“老年漂”群体的就医问题。据发表在中国社工网的文献《增能视角下城市“老漂族”的社会工作介入初探》中定义,“老漂族”又称“老年漂”,特指那些为照顾子女或第三代而背井离乡、来到陌生城市的老年人。而如今,随着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范围进一步扩大,“老年漂”群体的异地就医问题可以逐步得到解决,可以给“老年漂”群体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改善。
除了让“老年漂”群体放心就医外,异地就医结算也为异地养老群体带来直接便利。例如京津冀地区近年来养老协同持续深入,相关产业布局扎实推进,异地养老更加便捷。在打通异地养老“堵点”方面,京津冀三地始终在行动。2023年4月1日起,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各统筹区参保人员,在京津冀区域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住院、普通门诊就医、购药等,均视同备案,无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即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
全国就医“一码通行”加速实现
自2014年起,我国逐步启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按照从省内到跨省,从住院到门诊再到门诊慢特病的节奏推进。2016年以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连续八次写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7月,为了推进政策优化集成、管理规范统一、业务协同高效、服务精准便捷,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22〕22号)。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负责人曾表示,《通知》具体有三个重要指标,第一是全国住院跨省直接结算率达到70%以上,第二是门诊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的联网定点医药机构翻一番,达到50万家左右,第三是在实现高血压、糖尿病等5种门慢门特跨省直接结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将全国普遍开展群众需求量大的门诊慢特病,逐步纳入跨省直接结算范围。
截至2024年1月29日,据国家医保局公布数据,在2023年,我国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所有统筹地区都开通了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和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的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普通门诊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19.39万家,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5.8万家,跨省联网定点零售药店数量为35.24万家,分别较2022年底增长118.6%、304.72%、55.79%。
2023年1至12月,全国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1.18亿人次,减少个人垫付185.48亿元,分别较2022年增长263.36%、295.9%;其中全国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331万人次,减少个人垫付33.52亿元,分别较2022年增长12.34倍、12.97倍。
让“老年漂”们放心就医
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范围的扩大,也有助于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其中就包括“老年漂”群体的就医问题。此前,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98%的人表示身边存在“老漂族”,其中63%的人表示“老年漂”很常见。
而如今,随着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范围进一步扩大,尤其是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的跨省直接结算服务,“老年漂”群体的异地就医问题有望得到逐步解决,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让“老年漂”们放心就医。
今年75岁的易桂章随女儿在北京已经生活了9个年头,虽然人在异乡,但随着医保异地直接结算功能的不断完善,看病就医和在桃源本地一样方便,如今他已经没有一点身在外地的感觉,生活也更幸福。
据介绍,桃源县自2023年全面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业务后,像易桂章这样长期随子女外地生活的参保群众,只要一次性申请长期异地居住的异地就医备案,在住院报销时就可以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医保服务,不用再像以前一样还要拿回原来参保地报销,更省心更方便,医保改革带来的感受更直接。
当前,不仅住院费用可以直接报销,普通门诊也可以异地直接结算。2023年,湖南省建立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同时打通异地结算壁垒,退休人员一点小病小痛普通门诊看病购药也可以异地直接报销,医保服务更加完善。
通过优化异地就医备案工作机制,除桃源县外,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也出台了《临武县“异地长期务工人员”集中“异地就医备案”工作实施方案》,由县医疗保障局统一指导,各乡镇、村、各用人单位摸排长期异地居住、异地安置、异地工作等人群,依托“湖南省基层医疗保障服务平台”为他们以“承诺制”方式集中“帮代办”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服务。除此之外,转诊的病人可在医院直接办理转诊备案,临时性外出就医人员可免备案,凭社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在全国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大病保险一站式结算。
在春节回家过年期间,一位长期在东莞居住的临武县老人激动地对村干部感谢到:“真没想到,村里为我们这些长期在外的老人集中办理了异地就医长期居住备案,我在广东东莞住院的费用在出院时直接就结算了,医保给我报了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13950元,真是太贴心太方便了!”
打通异地养老堵点
医保为老年人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提供保障,除了让“老年漂”群体放心就医外,异地就医结算也为异地养老群体带来直接便利。例如在京津冀地区,随着三地近年来养老协同深入,相关产业布局扎实推进,异地养老更加便捷。据介绍,河北省保定、承德、张家口、廊坊4个市14个县(市、区)环绕北京,空气质量和自然环境优越,北京市民在这些县区养老居住需求日益增多,相应异地就医需求也不断增长。
为此,河北省医保局主动靠前服务,本着“应开尽开”的原则,2023年2月28日全部开通了14个环京县(区)392家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在打通异地养老“堵点”方面,京津冀三地努力优化异地就医结算服务。为进一步方便京津冀三地群众看病就医,2023年2月10日,河北省实现到京津异地住院视同备案,河北省参保群众到北京、天津就医无需备案即可住院就医并直接结算。2023年4月1日,北京、天津参保人员到河北省异地住院就医也实现视同备案。至此,京津冀区域内所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三地互认,真正实现京津冀异地住院就医“无异地”。
对于河北省取消参保人员到京津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手续,有在天津养老的河北籍老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放在过去,如果异地就医不备案,医疗费用就不能报销,异地养老很不方便,现在终于不用再担心。”
据河北省医保局介绍,自2023年2月10日以来,河北省到京津就医达到900余万人次,同比增加286.17%,减少患者垫付资金近120亿元。自2023年4月1日以来,京津两地来河北省就医达到312万人次,同比增加287.57%。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视同备案,极大地方便了三地参保群众异地看病就医,进一步增强了三地参保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实际上,京冀地区关于医保直接结算的合作早已开启,2017年1月5日,京冀两地在燕郊签署医保直接结算服务协议,同时在燕达医院首次开通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标志着京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正式破冰。
北京退休职工姜忠涛是京冀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破冰的见证者,在2017年1月5日当天,姜忠涛在廊坊三河市燕郊镇的河北燕达医院,直接刷社保卡挂号就诊,成为享受京冀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首位北京患者。从那之后的7年多时间里,他一直享受着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带来的便利。
“当年,我从中建二局退休,从北京搬到燕郊居住。我患有糖尿病,需要定时到医院做检查、拿药。但是京冀医保不衔接,在燕郊看病要先回北京办理医保异地安置手续,垫付所有治疗费用,再拿票据回北京报销,特别麻烦。”姜忠涛回忆道。
“京冀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破冰,解决了过去居住在燕郊的北京参保人守着大医院却依旧看病难问题,让京冀医疗协作迈出一大步。”河北燕达医院医保科办公室主任吝卫敏表示,近40万名在燕郊居住的北京参保人员,到河北燕达医院看病都可以直接刷卡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