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退出难题、寻求流动性:陕西、安徽、四川等地纷纷设立首支S基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申俊涵北京报道
近期,陕西、安徽、四川等多地正纷纷设立首支S基金,试图为股权投资行业的退出难题带来创新解决方案。
据了解,S基金全称为Secondary Fund,即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主要投向股权投资基金份额或股权。S基金是二级市场的重要买方,也是份额转让试点的重要参与方,有助于优化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生态体系。
S基金投资集成众多优点,比如底层资产相对清晰、投资周期相对较短、资产流动性较高、能够降低盲池风险等。统计数据表明,S基金的业绩平均表现好于一般的私募基金。因此,无论是政府投资机构、国资、金融机构,还是市场化母基金、S基金、市场化GP等,都对S基金交易表现出参与积极性。
近年来,国内S基金市场正从萌芽期走向成长期,2020年被认为是中国S基金的元年。2022年,中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交易金额突破1000亿人民币大关,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73%。
回顾2023年的S市场表现情况,赋航资本合伙人狄凯表示,据统计2023年截至Q3,中国S市场交易规模为437亿人民币。虽然2023年的S市场交易规模相比2022年有所下降,但仍然能够看到市场的积极信号。一方面,了解和参与S交易的资金方越来越多,虽然大家在2023年整体谨慎,但对S交易的关注仍然密切。
另一方面,政策层面也在不断释放利好。比如,现在已经有6家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开展试点S份额转让业务,让现在市场中最大的参与群体——国资机构,有了比较好的S交易场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注意到,现阶段,大量国资和政府引导基金正在探索将S基金纳入其运作模式。今年以来的S基金下沉趋势尤为明显,国资S基金正呈现爆发之势。
国资参与度提升,S基金呈现下沉趋势
据了解,国内政府引导基金在2015年左右进入发起设立的高峰期,近两年,当时设立的这批政府引导基金逐渐进入退出期。对大量政府引导基金来说,都面临着如何实现资金有效良性循环的考验。
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中,由于IPO暂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退出难已经成为全行业所面临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多地选择试水S基金,希望为缓解退出难题、寻求流动性带来解决方案。
5月6日,成都科创接力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完成注册,这标志着四川首支“S基金”在蓉成立。据了解,该“S基金”总规模15亿元人民币,由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成都高新策源启航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多家国资企业联合出资设立,由成都产业集团旗下成都技转创业投资担任基金管理人。
该基金将聚焦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重点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业方向进行投资。通过“项目+子基金”的方式,进行二手份额投资,以“耐心资本”全力支持成都本地科技企业壮大发展。
4月16日,安徽首支“S基金”——合肥市共创接力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完成注册设立,规模28亿元,由兴泰资本牵头组建并担任基金管理人。该基金由兴泰资本联合合肥百大、合肥城建、安徽公共资源交易集团、合肥客运等国资企业共同发起设立,对于进一步畅通基金退出路径,完善省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投管退”全链条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这支S基金设立的推动力还在于,2024年1月24日,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安徽省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安徽成为继北京、上海、浙江(含宁波)、广东、江苏后第六个获得试点资格的地区。对此,兴泰资本高效对接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共同商讨“S基金”的交易模式和业务规则,以尽快实现“S基金”在安徽省的首次投资运作。
同样是4月,在陕西科创金融大会上,陕西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主导设立的陕西省首支S基金发布。这支S基金总规模20亿元,专注于防范化解陕西私募股权市场流动性不足、退出困难等风险。
S基金是有益补充,但承接能力有限
“国资设立S基金的优势在于,对当地的GP管理人、政策和产业生态有更深入的理解。目前,随着国资参与度的提升,S交易市场还是挺热闹的,但实际成交还没有那么快。”狄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
纽尔利资本董事总经理陈宇在近期举办的21世纪创投研究院“解局股权投资‘退出难’”春季闭门研讨会上也曾谈到,在实际S交易过程中,如何提升交易效率是比较突出的难题。
他指出,S基金接触项目时,不可能像企业做新一轮融资时,进行非常充分的尽调。由此,项目资产的定价,是买卖双方以及和基金管理人之间需要花比较大时间精力去沟通磨合的地方。
在重组类交易中,基金管理人通过组新SPV承接老项目的方式继续管理项目,涉及新老基金关联交易的问题。GP和LP会有定价公允性的顾虑,与老LP沟通也需要一定时间。这一系列问题导致目前S交易周期是比较长的,需要买卖双方和管理人明确的交易意愿和充分配合。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市场化机构,国资和引导基金设立S基金的诉求会有所不同。狄凯表示,他们可能不完全是为了获取投资回报,主要还是希望解决当地存量政府引导基金的退出问题、国资份额的流转问题等。
一方面,国资有流动性的诉求,希望尝试S基金交易。另一方面,国资需要考虑怎样合规地进行S交易,确保未来不被追责。
“但现在许多地方对国资的S交易并没有清晰的规定,所以国资通过S交易退出的数量相比到期的存量仍然较少。不过在北京、上海、浙江等股权投资比较发达的地区,都已经有了相应的股交所,S交易的配套流程也正在逐渐成熟,让国资通过S交易退出变得更加方便和合规。”狄凯说。
S交易对国资破解退出难题究竟能带来多大的推动作用?一位来自国资机构的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直言,从现在的情况来看,S交易手段对于股权投资来说,只是有益的补充,但没法解决退出的根本问题。因为,S交易的买方最终也要面临退出问题。同时,买方的资金量是有限的,面对这么大的国资投资市场,S交易的承接能力是有限的。S市场的建设与真正繁荣,仍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