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从要素驱动到生态创新: 武汉投控百亿资金赋能,致力培育千家科技“根企业”

2025-04-01 13:47:3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雪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雪 实习生潘紫青、苏燕 武汉报道

湖北已吹响将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的“号角”,其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成着力点之一。

然而,资金困境往往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将科研成果产业化落地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现状,由武汉市政府国资委实控的武汉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投控集团”)构建科技服务新生态,以“资本+生态”双轮驱动模式打造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3月30日,武汉投控集团举办首届“科创嘉年华”活动,首次发布《武汉投控集团科创报告》《武汉科技服务业发展报告》、武创通·科创梦想“资”润计划,致力于在3至5年内,为不低于1000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超100亿元融资担保服务,全程以“陪跑者”角色,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跨越“死亡之谷”“达尔文之海”这场没有终点的科技创新马拉松。

“今年武汉控投集团首次举办‘科创嘉年华’活动,致力于向‘新’图强、向‘高’攀登,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推动供应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培育创新人才,推动更多优质项目在武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武汉投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凯表示。

建立全周期基金体系

作为湖北国资改革重组的标杆,武汉投控集团自2022年底重组以来,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以金融活水浇灌创新种子,通过总规模超300亿元的武汉基金,建立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全周期基金体系。

“通过基金赋能,集团助力武汉楚兴、武汉新芯、黑芝麻智能、达梦数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和科创企业上市。”周凯指出。

截至目前,武汉控投集团已累计培育83家挂牌上市企业,助力96家获评省市金种子、银种子企业,孵化13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拥有3家国家级“双百科改企业”、8家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32家高新技术企业。

武汉投控集团还从科技创新全链条出发,投资覆盖从研究、小试、中试到产业化的全阶段,带动社会资本1127亿元投向前沿领域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

据悉,在武汉投控集团的投入支持下,多家权属企业取得丰硕科创成果,其中,华工科技感知业务强势渗透光伏储能及动力电池领域;数据集团高效运维城运中心、数公基平台,构建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数据治理与共享体系。

除发挥为创新种子浇灌金融活水的优势外,武汉投控集团还联合金融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共同构建“政产学研金”五位一体合作网络。

例如,搭建以“武创通”“汉数通”“国创益链”为代表的要素型供应链服务平台、联合三大国有银行设立总规模70亿元的AIC股权投资基金,形成耐心资本供给体系等。

助力培育千家科技“根企业”

在加快“支点建设”的当下,湖北抢抓未来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但还需解决更前端问题,即企业从哪里来?因此,湖北省需大力支持培育更多科技型“根企业”及企业家,让其在荆楚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为此,武汉投控集团推出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金融赋能”为特色的武创通·科创梦想“资”润计划,直击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早期缺资金、中期缺资源、后期缺杠杆”的痛点。

据悉,该计划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按发展周期划分为科研创新期、技术验证期、产品开发期、商业化初中期和规模扩张期五大发展阶段,通过概念验证基金、种子基金等工具实现资本接力。政府资金负责风险托底,国有资本实施价值发现,社会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形成可持续的资金闭环。

“力求用3至5年时间,为不低于1000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超100亿元融资担保服务,扶持科技型企业200家,培育50家高成长企业,打造3至5家行业龙头,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武汉投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表示,“就像纺织将线穿梭编缝成坚韧且美丽的时尚服装一样,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细致的事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共同参与。”

“武汉投控集团主动下场牵针引线,积极发挥‘链主’作用,是构建‘大树底下枝繁叶茂’的共生格局的重要一步,标志着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深刻转变。随着‘资本+生态’战略的持续推进,武汉有望打造成为中部地区科创企业成长的首选栖息地。”一位业内专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

21财经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