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比中光 vs 速腾聚创:机器人之“眼”的对决

2025-04-22 15:46:10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石恩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石恩泽深圳报道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商业化前夜,机器人之“眼”成为上游供应链里的热门之选。

深圳上市公司里,速腾聚创(2498.HK)和奥比中光(688322.SH)在机器人视觉领域都推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速腾聚创是以激光雷达为核心,提供高精度3D环境感知解决方案,此前适用于远距离、大范围的动态场景(如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奥比中光则专注于3D视觉传感器,擅长近距离高精度物体识别与交互,此前应用于人脸识别、手势控制、三维重建等。

当然,在目前的人形机器人中,3D 视觉基本不是依靠某一种技术来实现的,多传感器融合是最为常见的方式。结合多种技术,如双目 RGB + 结构光、ToF + 多目视觉、激光雷达 + 单目、激光雷达 + 多目等,以平衡精度与成本,同时提升在复杂场景中的鲁棒性。因此,速腾聚创与奥比中光的关系更接近“竞合”(竞争与合作并存),而非单纯的竞争对手。

正值2024年财报季,本文将结合两家公司过去一年的财报,来分析这两家公司在技术路线上,分别采取了什么策略,以及哪一家在落地速度上更占优势?

技术路线分野:视觉感知派 vs 全链整合派

2024年,奥比中光和速腾聚创都在机器视觉上,推出了新品。

奥比中光围绕“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这一定位,推出Gemini 335/336系列深度相机、MS600激光雷达等产品,覆盖结构光、iToF、dToF全技术路线,适配人形机器人环境建模需求。

其中,深度相机接入英伟达Isaac、AMD Kria等开发平台,并与斯坦福大学合作推进具身智能研究(ReKep项目)。该研究中,李飞飞团队使用了奥比中光深度相机Femto Bolt实现机器人动作优化和复杂交互。

在商业化方面,2024年奥比中光营业收入5.64亿元,同比增长5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90.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亏损77.20%。其中,机器人视觉业务贡献核心增量,但具体业务数据未单独披露。

速腾聚创则是在2024年确定了做“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的战略。过去一年,速腾聚创不仅推出了机器人视觉新品Active Camera平台首款产品AC1,还发布了第二代灵巧机械手Papert 2.0、LA-8000直线电机关节等执行部件。可以看出,速腾聚创正在以“硬件+AI”全链条突围。

2024年,速腾聚创实现营收16.49亿元,同比增长47.20%;归属母公司净亏损4.82亿元,同比减亏88.89%。其中,机器人业务占总收入的12%,增速6.4%。

综合来看,奥比中光凭借视觉感知技术的全栈布局暂居上风,而速腾聚创则押注硬件垂直整合谋求长期突破。

竞争格局:短期落地能力 vs 长期技术壁垒

这场“视觉派”与“全链派”的较量,既是技术路线的竞争,更是商业化节奏的比拼。

在落地上,奥比中观的3D视觉传感器作为人形机器人“刚需部件”,已形成规模化交付能力,适配主流开发平台降低客户集成门槛。

2024年,奥比中光新增与云迹科技、擎朗智能、LionsBot等头部机器人客户的合作。可以说,奥比中光以轻资产模式抢占先机,但因缺乏执行层硬件布局,后续还需依赖第三方机械臂厂商协同开发。

速腾聚创则走出了一条与奥比中光截然不同的路。在研发费用上,2024年,速腾聚创投入6.15亿元,占整体营收比例为37.3%;奥比中光投入2.04亿元,占整体营收比例为36.2%。

可以看出,速腾聚创在硬件上有着重投入,自研灵巧手、关节电机等核心部件,实现“感知-决策-执行”全链条可控,以此来构建全产业链护城河。

在商业化布局上,速腾聚创机器人领域的头部客户集中在吉利、小鹏等车企关联项目。但在落地上,由于硬件验证周期较长,Papert 2.0和Active Camera仍处于样品测试阶段。

此外,速腾聚创在机器人板块正在以低价策略,作为实现市场扩张,生态构建及应对竞争的核心手段。尽管短期毛利率承压,但速腾后续将通过高附加值解决方案来弥补硬件利润,形成“低价硬件+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

从整个行业的趋势看,人形机器人正在进入“软硬协同”新阶段。奥比中光的快速落地能力契合行业初期需求,而速腾聚创的全链布局则瞄准长期技术壁垒。

未来两年,谁能在成本控制与场景适配性上取得突破,或将主导下一个机器人时代的价值链分配。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