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滥施关税显著拖累全球经济 IMF大幅下调美国增长预期
美国政府近期掀起的大规模关税战正在让全球经济陷入动荡。据央视报道,当地时间4月2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的3.3%下调至2.8%,2026年预计为3%。
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让IMF也感到手忙脚乱。IMF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主任皮埃尔·奥利维尔·古林查斯(Pierre-Olivier Gourinchas)在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本次发布的报告是“在特殊情况下”编制的。“4月2日的白宫玫瑰园公告迫使我们放弃了当时几乎已定稿的预测,并将通常需要两个月以上的制作周期压缩到不到10天。”他说。
“虽然许多计划中将加征的关税目前被搁置,但这些措施与反制措施相结合,使美国和全球的关税水平达到了百年来的最高点。”古林查斯强调,这轮关税战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为当前的全球经济高度融合,供应链和金融往来遍布各地,“潜在的脱钩可能成为经济动荡的主要来源”。
报告显示,发达经济体今明两年的增速预期分别为1.4%和1.5%,比三个月前的预测分别低了0.5和0.3个百分点。预计美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分别为1.8%和1.7%,分别比之前的预测低了0.9和0.4个百分点。报告指出,美国经济前景被下调反映了政策不确定性、贸易摩擦加剧以及消费增速低于预期所致的需求疲软。欧元区今明两年预计将分别增长0.8%和1.2%,均比之前的预测低了0.2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预计今明两年的增速预期分别为3.7%和3.9%,比三个月前的预测分别低了0.5和0.4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新华社
美关税政策显著拖累全球增长
古林查斯警告,美国近期宣布的关税政策和随之而来的不确定性的急剧上升将在短期内导致全球增长显著放缓。
他分析道,对关税实施国来说,关税会带来负面的供给冲击,因为资源被重新分配到非竞争性商品的生产上,导致整体生产率下降、经济活动减少、生产成本和价格上升。从中期来看,关税通过减少竞争,增强了国内生产商的市场力量,降低了创新激励,并创造了多种寻租机会。对于贸易伙伴来说,关税主要构成负面的外部需求冲击,使外国客户远离其产品,尽管一些国家可能从贸易调整中受益。
“在现代复杂的全球供应链存在的情况下,这些影响被放大。大多数贸易商品是中间产品,在转化为最终产品之前会多次跨越国界。产业的中断可能在全球投入产出网络中带来连锁反应,产生潜在的巨大乘数效应,正如我们在疫情期间所见。”古林查斯说。
据新华社报道,4月16日,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前景严重恶化。在当前关税形势下,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量预计将下降0.2%,比“低关税”基准情形下的预测值低近3个百分点。北美地区货物贸易降幅尤为显著,出口预计将下降12.6%。同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发布报告预测,受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和不确定性上升影响,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3%。
“在当前这个阶段,虽然形势依然充满变数,风险仍明显偏向下行。尽管在过去四年的严重冲击中,全球经济展现了出人意料的韧性,但仍留下了深刻的创伤。”古林查斯说,“而今,它再次面临严峻考验,尤其是在缓冲能力更有限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更直接的风险在于,贸易报复可能升级,而非降温,从而进一步加剧贸易紧张局势,给全球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美元实际汇率或进一步贬值
谈及关税对汇率的影响,古林查斯分析道,作为征收关税的国家,美国的货币可能会升值,这在以往的情况中也曾发生过。这反映出进口需求下降导致对外币需求减少,同时被征关税国家可能会通过放松货币政策来应对负面需求冲击。
然而,他强调,更大的政策不确定性、美国增长前景的暗淡,以及全球对美元资产需求的调整都可能对美元造成压力,正如近期美元指数走低所显示的。“在中期内,如果关税导致美国可贸易部门的生产率相对于其贸易伙伴下降,美元的实际汇率可能会出现贬值。”他说。
据新华社报道,4月21日,特朗普加大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的“炮轰”力度,称其为“太迟先生”“一个大失败者”,并警告如果鲍威尔不马上降息,美国经济将出现放缓。美元汇率当天大幅下挫,彭博社美元现货指数则跌至2024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
IMF预计,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将在未来几个季度继续降息,尽管步调有所不同。在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预计到2025年底将降至4%,到2028年底将达到2.9%的长期均衡水平。在欧元区,预计到2025年将降息100个基点(今年已经降息3次),使政策利率到年中达到2%。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4月21日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宏观政策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元指数呈现明显下行态势,由110回落至103左右,降幅达5.5个百分点。进入4月后,受关税政策的负面冲击,美元指数加速下跌。与此同时,主要非美货币普遍走强,其中英镑、日元和欧元较2024年第四季度分别升值2.9%、4.7%和4.2%。
中国经济延续复苏,应加快扩大内需
4月22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从短期来看,美国加征高额关税会对我国经济和外贸带来一定压力,但是改变不了中国经济持续长期向好的大势。“中国经济基础稳、韧性强、潜力大,我们有底气、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外部挑战,实现既定发展目标。”
根据CF40发布的报告,今年一季度的中国经济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回升势头。中国工业企业和居民部门现金流有所改善,政府部门融资规模扩大。居民消费倾向略有下降,但消费市场整体呈复苏态势。同时,出口表现稳健,美国关税冲击尚未显现,“抢出口”带动3月出口增速大幅增加。不过,国内通胀水平仍然处于低位,还没完全摆脱需求不足的局面。
展望二季度,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指出,美国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会逐步显现,对总需求的实际冲击力度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因为外需变化不仅冲击出口,还会连带影响就业、消费等。
谈及如何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张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重中之重在于加快扩大内需。“我国当前的通胀水平较低,无论是进一步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有很大的政策空间,我方要用好用足这些政策空间。对美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大公共投资扩大内需,给当地创造更多就业和企业盈利机会。”
他强调,扩大消费应优先通过逆周期政策提高GDP增速,带动收入和消费同步回升,降低政策利率和扩大公共投资是逆周期政策的重点内容。短期内政策阻力相对较小,应该尽快推出的政策,是鼓励生育、都市圈建设和农民工安家相关的政策。
同时,张斌认为,在坚决反对美方“极限施压”和“漫天要价”的同时,也要敞开谈判大门,让其他贸易伙伴看到更多利益与机遇。“中国与其他国家积极谈判,可以更进一步,单方面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高对在华外资企业的政府采购,让与中国做生意的贸易商和投资者看到利润,看到合作共赢的空间和机遇。”
4月3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介绍,中欧双方同意尽快重启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谈判,为推动中欧企业开展投资和产业合作营造良好的环境。针对中欧贸易的这一最新进展,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道,“中国欧盟商会始终认为,对话是解决贸易争端的首选途径,并希望欧盟和中国能够通过谈判达成解决方案,确保公平的竞争环境,并解决贸易不平衡和市场扭曲问题。”
在当前的形势下,CF40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凯认为,重启被冻结多年的中欧全面投资协议可以成为中欧政策讨论的一部分。“现在,中欧都得重新考虑彼此之间的贸易关系,双方都拥护维持自由开放的投资和贸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解决一些欧洲的关切,至少要减轻一些它认为政治上没法承受的冲击,比如电动车问题。即便不能达成最理想的结果,但只要能够得到一个次优的成果,允许一些扭曲的存在,那对双方的贸易关系乃至全球的经贸秩序也是有利的。”
彦辞表示,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中国市场对欧洲企业来说仍然是机遇之地,一些欧洲企业仍在扩大在中国的业务,“中国制造业的实力仍然对我们的许多会员企业具有吸引力”。他表示,希望中欧以建交50周年为契机,为建立长期可持续的贸易和投资关系而努力。“中美贸易局势为中国营造更可预测的营商环境提供了额外的动力,这将有助于欧盟与中国合作,维护全球多边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