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美国“对等关税”将会给其国内经济带来混乱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
尽管最终一些国家可能会通过谈判降低税率,但其海啸冲击已经席卷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资本市场。
根据签署的文件显示,美国想通过所谓报复性关税规范进口,纠正美国长期巨额贸易逆差,最终实现促进制造业回流的目的。美国认为其制造业空心化抑制了其制造能力与创新力,削弱了关键供应链,影响到了就业,并长期存在巨额逆差。
从关税结构上看,美国对汽车和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电子产业更加关注,这也是拜登政府时期通过巨额财政补贴吸引投资的两个先进生产领域。因此,此次关税主要的受害者是美国盟友与美国跨国公司。首先,中国本土车企几乎不向美国出口汽车,日本、德国、韩国、加拿大等是美国进口汽车主要来源国。特朗普政府对所有汽车进口加征25%的关税,意在迫使这些国家的汽车公司转移到美国投资和生产。
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电子产业主要聚集于东亚地区,并形成网络。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的公司主导了美国产品供应链,中国与越南则为美国与韩国企业组装产品并出口到美国。电子产业链复杂而漫长,回流美国不具有人才和成本基础,美国主要迫使韩日以及中国台湾的半导体企业到美国设厂。由于东亚与东盟地区普遍被施加了过高的税率,苹果、三星、英伟达、惠普等企业无法依靠产能转移消化关税成本,在短期内无法在美国本土制造,因此,电子产业关税主要靠美国消费者与美国企业吸收,可能影响企业利润。关税政策发布后,英伟达与苹果公司盘前股价大跌。
自特朗普第一任期发动贸易战后,中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逐步优化调整。与此同时,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结构中机电产品占了一半,包括消费电子(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主要以苹果产品为主,其他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以及其他中间品等,都是美国制造企业相对依赖的供应链产品,短期内可替代性小。出口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已经大幅下降,而且是在十几年来持续向东盟与南亚等地区产能转移后的占优商品,因此,中国出口产品的韧性较强,这也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对关税冲击反应平静的原因之一。
美国此举会给全球分工体系带来动荡,甚至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的解体和重组,抬升生产成本并刺激通胀。但是,中国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越来越独立自主的供应链产业链,会在全球供应链动荡过程中转化为优势。但是,关税冲击会抑制全球需求:美国消费者承受通胀,其他国家生产减少会影响经济增速,疲软的经济将使政府承受更大的债务压力,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中国有能力和空间通过进一步扩大内需应对外部需求减少的风险。
与关税直接冲击相比,目前全球最大的风险来自金融体系。美国此举会导致美国价格体系混乱,提高通胀并使得降息遥遥无期,美国跨国公司业务将是主要受害者,除了苹果、英伟达、特斯拉等硬件企业外,欧洲对美国服务贸易的报复也会影响到平台企业的运营,可能导致美国股市泡沫破裂,美元指数会跌跌不休,美国债务可能被抛售。全球金融中心的动荡必然波及世界各地。
贸易战没有赢家,美国此举会给其国内带来混乱,并给美元体系造成冲击,随着混乱与风险的增加,遭到反噬的美国应该坐下来通过平等对话磋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