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被李小龙女儿起诉索赔2亿,用了15年的“真功夫”商标是否会大变脸?

2019-12-26 21:37:4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叶碧华,许昊杰

大家在外用餐时经常能看到在全国开了多家分店的餐饮品牌“真功夫”,加上与功夫明星“李小龙”十分相似的logo,可能很多人都会误以为该品牌与李小龙有一定联系。

但事实上,“真功夫”与“李小龙”并无任何关联。

12月26日晚间,针对近日被李小龙女儿起诉商标侵权一事,真功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称,公司不会寻求庭外和解,真功夫将积极应诉,维护合法权益。

事情缘于真功夫使用了15年的“功夫龙”形象。12月25日消息称,本土中式餐饮连锁企业“真功夫”被李小龙女儿Shannon Lee(中文名:李香凝)担任法人代表的BruceLee Enterprises,LLC(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诉至上海二中院。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真功夫立即停止使用李小龙形象,在媒体版面上连续90日澄清其与李小龙无关,并请求法院判令真功夫赔偿其经济损失2.1亿元,以及维权合理开支8.8万元。

对于刚从股东纠纷走出来不久、近年致力于转型的真功夫来说,这次突然其来的巨额索赔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备受外界关注。目前,真功夫在全国约有600家门店,在最新回复中,真功夫强调没有侵权,目前也没有更换品牌商标的计划。

 

商标拉锯战硝烟又起


天眼查资料显示,在2004年以前,真功夫还是叫“168蒸品快餐店”,后更名为“双种子”,但发展一直不愠不火。2004年,真功夫创始人蔡达标花费400万元,邀请著名营销专家叶茂中为其策划新品牌形象。

根据叶茂中团队的建议,蔡达标将“双种子”更名为“真功夫”,同时启用了酷似李小龙的“功夫龙”形象,组合成使用商标。自此,真功夫开启了快速扩张模式,顺利登上了中式快餐冠军的宝座。

真功夫的成功,让百胜等洋快餐也注意到中式餐饮市场的潜力,开发了东方既白、收购了小肥羊等品牌,但却未能复制前者的成功。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对于这次被起诉的“功夫龙”形象,真功夫认为,公司品牌形象集合了中华餐饮美食和中国功夫文化这两大民族特色文化,“可以说,餐饮的真功夫,是中国人的真功夫。”公司在坚持没有侵权的同时,态度强硬,表示“不会寻求庭外和解”。

据微信公众号娱理工作室透露,李小龙公司代理律师叶芳向其提供证据显示,2004年,真功夫曾委托叶茂中团队对其商标图案进行知识产权登记,登记书备注信息为:“真功夫图形”内容为由李小龙功夫造型图案及“真功夫”、“蒸的营养专家”文字组合组成的造型图案。叶芳表示,真功夫创始人蔡达标曾拒绝叶茂中公司“与李小龙后人联系取得授权”的建议,这种行为属于对李小龙肖像的恶意使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网站发现,从2004年至今,真功夫已经注册了很多与品牌相关的商标,其中也有部分商标图案与“功夫龙”形象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诉讼并不是李香凝与真功夫的首次交锋。早在2010年,李香凝在美国开始陆续将其父亲的影片及商标所有权购买回来,并计划把这些资源重新整合,使“李小龙”成为全球品牌。

当时她在华四出奔走维权,其中便包括了对真功夫商标的投诉。李香凝认为,真功夫餐饮品牌标志使用了疑似李小龙功夫的动作形象,有必要拿起法律的武器进行一场维权行动。

对此,真功夫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回复称,多年前广州市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真功夫系列商标时,李香凝曾以真功夫申报的商标“侵犯李小龙肖像权”等为由向国家商标总局提出过异议。但是,最终广州市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申报的多数商标仍得以通过审核、获得注册。所以其认为,“真功夫系列商标,是经国家商标总局严格审查后授权,合法使用的。”

“时隔多年后被起诉,我们也很疑惑,我们正积极研究案情、准备应诉。”真功夫回复称21世纪经济报道称,真功夫门店遍布全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莞等地都有,但这次被诉的只有上海真功夫、广州真功夫、广州市真功夫三家,颇为奇怪。

“广州市真功夫是真功夫商标的所有权人,广州真功夫、上海真功夫只是真功夫商标的个别被授权人,所获得的也仅是普通授权,为何原告选择了以上海真功夫这一个普通授权使用人为被告、在上海起诉?三家被告公司作为共同被告的合法性、合理性、必要性是否足够?”真功夫法务部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将提请上海相关法院严格审查原告起诉的合法性和三家真功夫公司作为共同被告的适当性。

此外,在此次诉讼中,高达2亿多元的赔偿金额也引起极大关注。据透露,李小龙公司方面认为索赔额测算主要是参照同类功夫巨星成龙的商业价值而定。叶芳表示,在2010年至2014年间,格力电器支付给成龙的代言费为每年1400万元,李小龙公司曾咨询成龙国际集团得知,2019年成龙代言的市场报价为一年3000万元。

“真功夫自2004年开始侵权,李小龙公司最后折中取值,确定了一年1400万元为赔偿依据,真功夫侵权15年,最后共计索赔2.1亿。”叶芳称。不过真功夫方面认为,“这个索赔额没有任何事实和法律依据,案件最终定性和定量,留待司法裁决。”


转型路上再添阻力


于2004年正式更名的真功夫,以“一份主菜+一个配菜+一碗饭+一杯饮料”的餐饮模式固定下来,迈出了中式快餐标准化的第一步。真功夫也自此开始真正聚焦“蒸”,提出“好营养蒸出来”的宣传标语,形成了其独特的商业模式,甚至开始启动上市。

但2011年,真功夫的上市计划因创始人蔡达标被批捕而嘎然而止,蔡潘两家的多年恩怨情仇也开始浮出水面。

2013年,蔡达标被法院判定构成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判以有期徒刑14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100万元。至此,真功夫正式进入潘宇海时代。

2015年3月,真功夫在广州南沙自贸区举行了新总部大楼奠基典礼。同时,为应对消费升级和互联网外卖平台对餐饮行业的冲击,真功夫加快转型。从2015年开始,其先后提出中式快餐孵化器战略、启用新品牌战略、开放供应链等措施。

当年,真功夫开了10多家品牌升级体验店,多在广东和北京。2016年,真功夫资产证券化第一批收益权项目正式上线,与第五创合作,试水互联网金融,开放门店股权众筹。

随后,真功夫推出了品牌新战略,发布了全新的品牌形象和品牌Logo,打造了更时尚的品牌升级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新的品牌形象中,真功夫的文字和图像皆有变化,文字字体更加活泼,图案人物形象更加年轻化的同时,脸部造型也更为模糊。

针对该次品牌升级,真功夫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这与所传的商标侵权嫌疑无关。“中式快餐飞速发展20年再遇困境,如今的85、90甚至00后正在成为餐饮消费的主力军,他们追求更个性化的就餐体验和更年轻化的品牌形象。”真功夫方面认为,企业需要打破行业瓶颈,去迎接改变、甚至引领变革。

致力于转型真功夫也向具有互联网特性的产业平台发展。潘宇海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除了直营店,真功夫还有自己的供应链、O2O模块、还有“功夫开店平台”负责餐饮的一站式服务、投资平台,几个平台组合起来资产价值超过50亿元。

据了解,中国商标申请遵循注册在先原则,谁先注册商标权归谁,如果对于商标权有异议,可以在商标公告时提出异议或者在注册满五年内提出无效宣告。

“李香凝错过了以李小龙肖像权无效该商标的最好机会。”广东环宇京茂律师事务所律师马平川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真功夫已经于2007年2月21日核准注册,并于2017年续展成功,该商标目前是有效注册状态。

查看商标流程查看可知,真功夫商标于2007年商标初审时被提过异议,但显然并未成功,其后异议人也无继续通过异议复审、行政诉讼等程序争取异议成功。而由商标核准注册至今已经13年,也超过了可以提出无效宣告的五年期限。

“从商标权的角度,广州真功夫快餐连锁管理有限公司是该商标权人,有权对商标进行使用。”但马平川同时也强调,并不是商标注册成功了就可以为所欲为地使用,如果广州真功夫快餐连锁管理有限公司在实际经营使用中,通过刻意宣传与李小龙的关系获取直接经营利益,也存在侵权的可能性。

据悉,2010年李香凝与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接洽时,商标局给李香凝发过一份复函表示,李小龙及其英文姓名“Bruce Lee”的开发利用权利应当归其继承人所有。李小龙继承人如有不同意见,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有关规定提出异议,而商标局将根据双方当事人提供的事实和理由予以裁定。李香凝表示,将在华成立维权办公室,维护李小龙形象的版权。

此事将如何走向?在前有王老吉传人、元朗月饼等典型商标侵权案的基础上,真功夫会否因为李香凝的起诉迎来大变脸?而没有了“功夫龙”的真功夫,你还会吃么?

 (编辑:张伟贤、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