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你当玩笑的夸夸群,真有人靠它“日入千元”

2019-03-23 17:31:04  南方周末

多位淘宝店主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有关“夸夸群”的数千个订单,几乎是近一周内激增而来的,5分钟夸奖的售价,也根据提供的服务不同,从20元至1314元不等。

卢思意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客户支付的费用一半给了负责夸人的店员,客服再拿走两成,支付完店铺的管理费,到他手上的只有两成。“大多数客户选择4个店员夸自己,客单价约25元,一天最多能赚1000元。都是辛苦钱,没大家想的那么暴利。”

“夸夸群的兴起既有互联网快速集聚网民、形成某种文化并将之广泛扩散这种土壤;也和网民发起娱乐、进行狂欢、宣泄情绪的现实需求有关,热度过去后这一现象也会很快趋于平淡。”

最近,一种无论说什么,都会被人围起来夸奖的“夸夸群”火了。

有高校学生专门建群,每天进行近二十小时的互相夸奖;有淘宝店铺推出188元出售5分钟夸奖服务,生意供不应求。

多位淘宝店主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有关“夸夸群”的数千个订单,几乎是近一周内激增而来的,5分钟夸奖的售价,也根据提供的服务不同,从20元至1314元不等。

“卖的是尊严,成为您的舔狗(网络用语,指不顾一切去讨好他人的人),都是高材生和公司高管。”淘宝店铺“粉色少女特色屋”店主这样解释自家188元的高报价。

“夸夸群”正在经历一场狂欢式的爆红与速朽。有人在这种新式社交里收获乐趣,熬过低谷,追求潮流,也有人不堪其扰,已经退群。

1

“夸人”生意,日入千元

2019年3月7日,经营情感咨询类虚拟商品的淘宝店主卢思意,第一次在微博上知道“夸夸群”。

卢思意看到微博网友晒出了一张“女友被男友拉入夸夸群接受大家眼花缭乱的赞美”的长图,不论女主角说什么,群友总会献出花式赞美,直到几分钟后服务结束,女主角被踢出群聊。这段图文并茂的逗趣故事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相关话题传播总量过亿。

▲ 网络流传的这则夸夸群长图,上了微博热搜。(资料图/图)

卢思意看到了商机,当天就在自己的淘宝店铺里上架了“夸夸群”式的夸人服务。截至3月15日,最低仅需20元即可让4个店员夸奖5分钟的低价策略,已为他带来了近千个订单。

另一个淘宝店“粉色少女特色屋”的日均订单也在100个以上。店主晓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除了夸奖男女朋友之外,夸奖小米手机、游戏或父母的订单也令人印象深刻,“有人摔断了腿,好朋友也过来给他买夸奖”。

▲ 一个淘宝店上提供的夸人服务。(资料图)

晓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3月初开始,他和一众朋友建了个微信群互相吹捧,没想到朋友拉朋友,规模越来越大,还从自娱自乐变成了一门生意,不断有人毛遂自荐想学习夸人技巧,她们也会按收入和个人贡献,在群里发红包给负责夸人的群友。

而卢思意的生意版图更大。他介绍说,从2017年开始,他就在淘宝上开了情感咨询店铺。这类小众的淘宝店铺或闲鱼卖家,主要提供线上陪聊,包括恋爱星座、求职考研咨询,甚至哄睡觉、连麦唱歌防抑郁等虚拟业务。

卢思意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此类店铺的名声一直不太好,淘宝官方也会不定期检查相关店铺,客流量很难上去,但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到两万元左右。

目前,卢店内与情感咨询、陪聊相关的商品均已下架,各类“夸夸群”成了新宠。夸人服务刚上线时,他只建了两个“夸夸群”,每天有30-70单不等,等到3月11日“夸夸群”被媒体报道后,生意日渐火爆,每天都有近千位客户咨询。

从早上8点到午夜1点,他建立的6个“夸夸群”几乎不停地接待客人。“客户实在太多,忙不过来,我们把价格翻了一倍,很多时候还是要等。”3月15日,南方周末记者亲身体验,排队20分钟才轮到入群被夸。

卢思意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客户支付的费用一半给了负责夸人的店员,客服再拿走两成,支付完店铺的管理费,到他手上的只有两成。“大多数客户选择4个店员夸自己,客单价约25元,一天最多能赚1000元。都是辛苦钱,没大家想的那么暴利。”

2

流水线量产“夸奖”

刚被拉进名为“小水是男神”的“夸夸群”里时,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大二学生小水也感到一脸懵圈。铺天盖地的夸赞,让他明白这一定是女朋友购买的惊喜。“生活本来就没多少乐趣,这种群创意挺好的,心里很满足。”小水说。

这个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甚至给出了改进服务的建议:“可以针对宅男上架语音夸人的服务,肯定有很多回头客,毕竟文字看多了会腻。”

大四学生蒋叶甚至二度光顾了卢思意的店铺。在给男朋友购买了夸人服务后,她自己又应聘成了“夸人”的店员,但兴趣很快就消退了。“当成工作跟自己玩不一样,真的很累,不停地夸一上午都要吐了。”蒋叶说。

有人把“夸夸群”服务作为一种新潮且有趣的礼物,但在网络上能用金钱购买的“夸奖”,不再是真切情感的表达,而是成了可以批量生产的流水线式产品。

▲ 南方周末记者以应聘的身份加入培训群。(资料图)

以卢思意的店铺为例,与“夸夸群”服务同时上架的,还有员工招募信息。卢思意留下自己的微信,想应聘的人可以加他,人员足够时,招聘信息就会被下架。

循迹而来的店员会被集中到一个培训群,经过半小时左右的简单培训后进入“夸夸群”,在店铺客服的组织下开始夸人,一小时能接待5-10位客户,每单收入2.5-5元不等。

复制黏贴式的重复夸奖是被禁止的,店员需要不停打字,编排花式夸奖,很多人像蒋叶一样,坚持不了多久就退出了。卢思意不得不隔一段时间就招募培训一次店员。“基本上早中晚各一次培训才能维持夸夸群的日常运营。”

3

高校校友免费“治愈”

真正让“夸夸群”成为全网爆款的,还是高校学生群体的跟风追捧。有较早加入复旦大学“夸夸群”的学生回忆,一句“我想被夸”成了校内“夸夸群”的缘起。

从3月1日,第一个“复旦夸夸群”建立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主动申请加入,到3月16日,该群已经扩展到了夸夸九群,吸引数千人参与。

▲一个复旦大学的夸夸群。(资料图/图)

复旦新闻学院大学生陈禹潜,是第一个“夸夸群”群里的最后一位成员。两周前,他在聚会上偶然听朋友提起“夸夸群最近很火”,出于好奇就叫朋友把自己拉了进去,“感觉有意思就加入了,追求潮流,因为我是最后一个进一群的,所以群里的人还夸我”。

“困扰或做了某事以后求夸”是向群友们求夸的基本格式,原因也常常无厘头,“啥也没干”“躺尸中”可以求夸奖,连面试失败、自行车被偷,也能收到群友的热情“褒扬”。

在复旦、人大等各大高校校友的“夸夸群”、互相表扬群里,大学生们用打油诗、网络热词,日均创造数百条的“花式赞美”,或称“彩虹屁”,成就彼此“想要被夸奖”的愿望。

有昵称为“爱夸诗人”的群友自我调侃:“其实诗人实在惨,失业失学无人管。有幸发挥光和热,写诗帮人壮壮胆。夸夸(自己)!”很快就有群友回复说,“诗人诗人莫心急,人生哪能总如意,熬过这个低谷期,下个马云就是你。夸夸!”

陈禹潜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有一次面试表现不太好,去求夸,他们就说有勇气去了就好,获得了更多的机会等等,用各种角度清奇的方式去夸。”他知道,这种打趣和“无脑夸”并不能让他变得更加自信,“但确实在一定的时间内,会让人沮丧的心情有些恢复,得到一点点慰藉”。

连续加了数个夸夸群后,陈禹潜又退群了,只留下最初的一个群。“我有强迫症,(未读信息)红点太多很烦。”群里的“互夸”持续到接近午夜1点才结束,凌晨5:10,一个“早”字又出现在群里。“用简洁明了的一个早字,唤醒了500人新的一天,勤奋刻苦、舍己为人,夸!”马上有人回复道。

一位在中国人民大学“互相表扬群”里的在校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最近考研复试、毕业求职季的压力,也是让“夸夸群”风靡高校的原因之一。

与淘宝上明码标价的夸奖不同,高校群里很少有学生发红包,大家更多地通过聊天来分享鼓励与治愈。

4

希望有更多人被温暖

其实,“夸夸群”并不是新事物。在豆瓣上,“求求你表扬我”小组早在2008年1月2日便已成立,而人数最多的“相互表扬小组”成立于2014年,目前有超过十万人加入。在豆瓣上,以表扬、夸为关键字搜索,可找到15个小组,其中有11个在2019年以前创立,小组成员数量从两个到十多万不等。

网友“要你命三千千”(以下简称千千)是其中一位小组长。2013年1月2日,还在读高中的他创建了“互相表扬”小组。此前,他的小组比较小众,只有五千多人,来发帖的都是日常求安慰的人,但最近“夸夸群”火了,组员已激增至近两万人。

“很多人在豆瓣上发帖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太冷漠,需要关怀和温暖,所以相互表扬这种行为才会被放大。火爆之前一般是遇到挫折和困难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去发,火了之后帖子很多的就开始娱乐化。”千千说。

对于“夸夸群”的走红,千千认为可能会是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但他还是很高兴孤独而小众的“求夸”突然火起来了,希望有更多人被这个世界温暖。

▲ 一个淘宝店提供服务结束后,众店员表示告别。(资料图)

多所高校的在校学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夸夸群”的兄弟姐妹群——分享烦心事的丧丧群、发泄愤懑的怼怼群、分享笑料或恐怖故事的哈哈群和恐怖群,也都相继诞生,但过了新奇的阶段,就变得无聊了。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教师黄河在接受校内学生媒体(RUC新闻坊)采访时说:“对于夸夸群等群组其实不必过度解读,这只是众多快速更迭的互联网文化的一个。它的兴起既有互联网快速集聚网民、形成某种文化并将之广泛扩散这种土壤;也和网民发起娱乐、进行狂欢、宣泄情绪的现实需求有关。热度过去后这一现象也会很快趋于平淡。”

卢思意则另有一套生意经。在他看来,目前“夸夸群”刚在淘宝兴起,圈子并没形成,大家也都没经验。“如果夸夸群能火半年,这个圈子就会形成,到时价格也会稳定下来,服务质量也更加有保障,客户再也不用像现在这样排队等着被接待。”

(文中卢思意、小水、蒋叶、晓丹为化名)

文 | 南方周末记者崔慧莹

南方周末实习生崔珠珠唐一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