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跨国药企的“后4+7时代”:辉瑞普强全球总部落地上海

2019-05-30 21:06:52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卢杉

5月30日,跨国制药巨头辉瑞宣布旗下辉瑞普强(Pfizer Upjohn)全球总部落户中国上海。

去年辉瑞将其业务分拆为生物制药、辉瑞普强和健康药物三部分,辉瑞普强是专注于专利到期品牌药和仿制药的全球业务集团,其中包括20个专利到期的固体口服制剂品牌,包括乐瑞卡、立普妥、络活喜、万艾可和西乐葆,以及一些仿制药。

辉瑞普强业务主要针对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疼痛和神经疾病、精神疾病、泌尿疾病及眼科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NCDs)领域。

“2018年辉瑞普强全球营收125亿美元,发达市场89亿美元,中国市场(包括中国大陆和港澳台)24亿美元,发展中市场12亿美元。从这样的划分中可以看出中国市场在我们业务营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辉瑞普强集团全球总裁高天磊(Michael Goettler)表示,“将全球总部设在中国使我们能更好地响应最亟需的患者需求,尤其是在新兴市场。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在全球范围为2.25亿新患者提供治疗,而中国将成为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市场。”

尽管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方面取得了重大医学进展,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仍然是全球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超过70%的死亡是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而其中超过80%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国和亚洲等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日益发展的城市化让全球患者对高质量药物的需求变得更大。

 

后“4+7”时代

除了巨大的市场吸引力之外,来自国内医药政策改革和不断升级的竞争态势,也是跨国药企们接下来要面临的挑战。

根据IQVIA艾昆纬报告《2018年中国医药市场回顾》,医院药品统计报告(≥100张床位),2018年中国医院药品市场总销售额达到7718亿人民币,全年增长3.3%。跨国药企和本土药企全年销售额分别为2084亿和5634亿人民币。

受到一系列政策的影响,如限制用药和控费趋严、医保支付改革、药占比控制等,中国医院市场增长乏力,本土药企受到较大冲击,跨国药企增速平稳上升,2018年增速10.9%。

从产品排名来看,立普妥依旧夺冠,其次为加罗宁和波立维。2018年辉瑞的立普妥销售额稳居第一,全年同比增长率15.7%。从地域上看,跨国药企也在不断加大下沉的力度,在二线和三线城市,跨国药企的增速分别达到10.9%和11.9%。

2018年12月6日,第一轮“4+7”带量采购结果一公布,A股和港股医药板块当天整体市值蒸发将近2000亿。带量采购等医药政策震动的不止是医药股和本土药企,余波频及在华的跨国巨头们。

根据安永发布的《中国医药改革背景下,跨国药企的战略应对》报告称,中国市场整体上过专利期原研药占比超过80%甚至更高,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调控,未来创新药占比将逐渐上升,过专利期原研药的占比将呈现下降趋势。跨国药企过专利期原研药的销售额占比基本上达到80%,对于以普药为主的跨国药企,过专利期原研药占比更高,甚至达到90%以上。

以辉瑞制药为例,2000年在中国上市的立普妥,虽然早已过了专利期,但2018年在华销售额依然高达100亿,超过辉瑞在中国销售额的三分之一,这种现象在欧美市场是难以想象的。

辉瑞在华销售前三位立普妥、舒普深、络活喜都早已过专利期,其他如阿斯利康、拜耳、赛诺菲和罗氏在华销售前三甲也均为非专利期药物。

政府降价、控费的决心坚定,药品降价趋势不可逆。带量采购影响11个城市药价之外,进一步将辐射全国,形成价格联动。政府期望实现仿制药对过专利期原研药的替代。未来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市场份额将迅速提升,加速进口替代,跨国药企因此受到冲击,面临量价抉择。

“4+7”带量采购中,北京嘉林以83%的降幅中标阿托伐他汀钙片,浙江京新降幅49%中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辉瑞立普妥、络活喜由此丢失了这一巨大的市场。

对于如何应对带量采购的大势,辉瑞普强中国区总经理吴锋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我们对‘4+7’依然非常支持,因为国家关注了药品质量。我们虽然没有中标,但也主动降价30%,让产品的可支付性、准入性变得更好。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中国有近3亿的高血压患者,真正知道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只有54%,主动治疗的只有45%,真正通过吃药让血压达标的时候16%,慢病防控任重道远,所以立普妥、络活喜未来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我们也在和政府进行探讨,怎么样在价格和质量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下沉基层

基层如县域医院由此成为跨国药企们争夺的新增长点,MNC们也在“你追我赶”。

IQVIA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县域医院药品市场规模达1931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高于城市医院,成为跨国药企新的增长点。且县域医院的慢病药物的市场增长率明显高于整体,如糖尿病用药、高血压用药的增速分别为14.4%和18%。

辉瑞看上去也要在这方面不断发力,除了开展“县在起航”等针对基层医疗的项目,辉瑞普强人力资源全球副总裁吕红表示,辉瑞近期增加了600多人用于拓展基层市场。现任辉瑞普强中国区总经理的吴锋也负责过县级医院的区域扩张、社会医疗渠道、零售及客户市场团队等。

2018年跨国药企单看制药业务的营收,辉瑞依旧是全球老大,2018年全年收入536亿美元,成熟药品营收下降3%,但创新药物增长了10%。包括乳腺癌药物Ibrance(+32%)在美国以外的营收大幅增长;抗凝血药物Eliquis(+31%)、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Xeljanz(+37%)、英夫利昔单抗(+53%)、舒巴坦(+30%)等拉动,沛儿13疫苗(Prevenar 13)在新兴市场有13%的增长,主要驱动因素是2017年第二季度在中国市场获批。

相较于成熟市场的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下滑,新兴市场给药企们带来了更多的信心。政策的宽松、医保政策的变动、投资成熟都是拉动因素。如亚太和非洲拉动了强生的业绩增长,其国际营收增长18%,远高于国内销售8.4%;阿斯利康总营收220.9亿美元(-2%),但中国区业务营收37.95亿美元(+28%)。

在中国市场,各个MNC之间的竞争也是“热火朝天”。

有数据称2019年第一季度销售额辉瑞已被阿斯利康所超过,对此,高天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在中国市场上并不是非常在乎能否取得销售龙头的位置,我们更在乎的是能够为病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关注的焦点并不是某一个季度的销售收入。”

且辉瑞普强将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市场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今天同时有38个外资项目在沪集中签约,投资总金额达71.2亿美元。签约仪式前,上海市市长应勇会见了辉瑞普强高天磊一行,并共同为辉瑞普强全球总部揭牌。

应勇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开放是上海的最大优势和重要特质。我们正着力为中外企业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按照国家部署,着力实施更大规模减税、更加明显降费,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欢迎更多跨国公司和国际资本到上海投资兴业,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惠共赢。

高天磊说,上海为外资企业营造了很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服务企业发展,让企业家感觉宾至如归,也给予我们在上海设立全球总部的信心。辉瑞普强将积极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同为“健康中国2030”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