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6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力
本力
二十世纪思想界有句名言,世界错了,哈耶克对了。借以提醒世人,真理不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且可能也需要历经足够的沧桑来检验。
历史总是在重演。在经济更加繁荣和资产价格加速上扬的乐观预期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了。美国著名学者福山曾大胆预言的“历史的终结”,被“9·11事件”打破了一半之后,另一半也被这场金融海啸击穿。2008年成为一个分水岭,世界又错了,明斯基对了。
明斯基时刻。资料图
明斯基,这个不合时宜的经济学家,终于成为成功预言这场灾难的先知。
有趣的是,哈耶克是经济学家中的右派领袖,明斯基却是经济学家里出了名的左派。然而他们又都不够左右逢源,但好在寂寞或者争议多年后终于都赢得了思想的发扬光大和世人的景仰。
在中国,明斯基第一次走入公众视野是2017年10月。其时仍在担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先生在十九大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的团组讨论上,介绍如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时表示,中国要重点防止“明斯基时刻”。之后,中国金融领域实施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去杠杆”。
“去杠杆”就是消减债务。人们普遍认为“明斯基时刻”所描述的正是经济长时期稳定可能导致债务增加、杠杆比率上升,进而从内部滋生爆发金融危机和陷入漫长去杠杆化周期的风险。所以,防止明斯基时刻几乎等同于去杠杆。但这仍然只是表面的理解,从债务总量上去简单理解是对明斯基经济思想的误读。
单纯削减债务是一种典型的线性思维,既没有把握债务的来源,也不涉及债务的结构,更没有考虑到资产负债表的平衡,还忽视了对于债务率而言,债务额只是分子,作为分母的经济增长幅度如果高于债务增加的幅度,仍然可以缓解债务风险。
《明斯基时刻——如何应对下一场金融危机》的作者兰德尔·雷师承明斯基,在该书中较为客观、完整地展现了明斯基的经济思想脉络和逻辑框架,对于澄清这些似是而非的理解大有裨益。
当然,如果对这些根本性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也会理解为什么明斯基这么不受欢迎。众所周知,亚当·斯密是微观经济学的鼻祖,而凯恩斯开创了宏观经济学。但明斯基旗帜鲜明地“炮轰”两位经济学的宗师,他认为有两种方式导致经济资本发展“不良”,即“斯密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前一个是指错配:融资给错误的投资。后一个是指投资不足,导致总需求水平太低而不能促进生活水平的改善。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一方面大多数融资流入不动产投资形成房地产泡沫,另一方面房地产投资和政府公共投资之外的其他投资低迷。发展到极端情况就成为“赌博式资本主义”,最终引发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
按照这个逻辑,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的滞涨,大致都是以上两个问题的结果。
所以,明斯基的理论首先是一种结构化思维,他的名言是“金融结构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兼具适应性和不稳定性”。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市场具有自发稳定属性,但明斯基认为市场自身是不稳定的,“稳定状态自身不稳定”。进而,他认为不稳定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这种不稳定也需要一种结构化的思维去应对。
为解决斯密“看不见的手”带来的问题,明斯基“冒天下之大不韪”,主张要监管金融体系资产负债表的活动,让贷款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导致经济资产发展不良的金融活动。
为解决凯恩斯主义带来的问题,他呼吁减少政府支出,而倡导把就业作为自动稳定器,提出了“最后雇主计划”。这样,可以一方面保持充分就业,一方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这主要是因为,他顽固地认为政府大规模投资带动就业的方法不可持续,这样不但会引发通货膨胀,而且会加剧不平等。
诚如黑格尔所言,“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除非遇到致命的灾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都强化了资产负债表作为政策工具的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宏观经济研究中过于注重“利润表”而忽视“资产负债表”的情况。而且明斯基对改革银行监管制度的四个观点也得到了普遍实施,这分别是:改善审核、提高资产充足率、通过贴现窗口的广泛使用增加银行评估、微观与宏观审慎监管。
明斯基师承世界顶尖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华西里·列昂惕夫、阿尔文·汉森等大师,关注现实问题,更探求大本大源。他承认自己的方法充满悲观主义,对于不稳定没有最终解决方案。但是从根本上对未来仍然持有乐观态度:我们可以比之前做得更好。
此人身后留下的巨大空白,值得我们在他的思想深处驻足沉思和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