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进击的中国光伏产业:2020三大关键词,2021有何挑战?

2020-12-31 05: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曹恩惠

随着我国提出“3060”碳排放目标,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迎来确定性的发展空间。临近年末,“大礼包”再至。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大会上宣布了2030年我国风电、光伏总装机规模目标,12亿千瓦以上的装机容量给行业注入强心针。受此影响,A股光伏板块连日大涨,多家龙头企业市值创历史新高。

事实上,今年对于中国光伏产业而言,是一个进击的年份。在“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光伏产业历经多年的规模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在国际上具有主导优势的战略新兴产业。

产业规模全球第一、生产制造全球第一、研发水平全球第一,多个“全球第一”之下,我国光伏产业在未来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

经历了2018年的“5·31政策”,到2019年行业需求触碰谷底,再到今年疫情的冲击,饱经磨难之下,我国光伏产业“凤凰涅槃”。然而,高速发展之下,我国光伏产业还存在产业链上下游不协调、电力消纳不充分、电力交易不成熟等问题,这些也成为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行业各方需要共同研究破解的问题。

光伏产业历经多年的规模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在国际上具有主导优势的战略新兴产业。视觉中国

2020年光伏行业关键词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光伏行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令人欣喜的是,我国光伏产业表现出了极大的韧性,从第二季度起,整个行业便快速进入恢复性的增长态势。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光伏产业制造端保持增长:多晶硅料产量29万吨,同比则增长18.9%;硅片产量115GW,同比增长15.7%;电池片产量93GW,同比增长13.1%;组件产量80GW,同比增长6.7%。而整个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为18.7GW,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7%。

而回顾整个“十三五”期间,我国光伏产业从制造端到应用端,产业规模实现翻倍式增长,各环节成本稳步下降,光电效率快速提升。行业景气度高涨之下,光伏概念在二级市场也成为宠儿。一位新能源分析师在总结今年A股光伏板块表现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光伏绝对可以入选今年A股市场的热门概念,而随着行业成长的可见确定性,以及板块整体估值尚处在合理水平,明年光伏板块依然值得期待。”

关键词一:千亿市值

12月23日,当阳光电源盘中股价突破69元时,A股第三家千亿市值的光伏公司诞生。在此之前,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已经成为A股光伏板块的两只千亿“巨象”。这其中,隆基股份的盘中股价同样在12月23日创下新高,总市值一度达3528亿元。

今年,A股光伏板块先后诞生多家千亿市值的公司,是光伏概念在二级市场被资金竞相追逐的一个缩影。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统计,截至12月25日,A股光伏板块共计15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今年以来实现翻倍,锦浪科技、阳光电源累计涨幅居前,超过580%。

山西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报显示,A股光伏板块总市值在11月底达到约13669亿元,占全部A股的比重为1.63%,比年初上升0.42个百分点。该机构认为,光伏行业年初至今涨幅居前的个股涨幅不俗,均为各子领域的领先企业。且目前,光伏板块的动态市盈率相对近五年估值中位数,依旧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

板块权重的提升,是今年光伏行业受到资本认可的证明;而龙头企业市值屡创新高,也是光伏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印证。

关键词二:涨价潮起

光伏板块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与行业的基本面密切相关。尽管今年光伏板块整体涨幅居A股各行业前列,但其也经历了两次调整:第一次,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光伏板块出现回调;第二次,三季度,以多晶硅料在先、多种辅料随后的光伏材料价格进入涨价期,致使下游光伏生产企业遭遇压力,股价调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纵观全年,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光伏主材料价格相对于年初有所下跌。而多晶硅料、光伏玻璃等其他材料在下半年大幅上涨。截至目前,多晶硅料价格维持高位,光伏玻璃价格坚挺。

光伏材料端掀起的涨价潮,令下游企业尤其是组件厂商苦不堪言。“组件企业目前的‘痛苦’还未解除。”国内某一线组件企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到了年底,组件企业需要考虑材料备货等问题,但目前大部分组件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以及考虑到春节因素,势必会影响到接下来两个月的开工情况。

实际上,今年光伏产业链掀起的涨价潮让很多组件企业加快了对垂直一体化模式的构建需求。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组件企业需酌情考虑未来战略,从追求市占率到适度提高自己的垂直一体化程度,来应对产业链涨价的“卡脖子”问题。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垂直一体化的推进将使得主产业链各环节盈利水平都回归到较为平庸的水平,是一种“价值毁灭的战略和行为”。但在安信证券电新团队看来,“深度垂直一体化是让企业生存下来的概率更大而绝非死得更快。如果企业连短期的生存都无法保障,那么长期的永续性以及是价值创造还是价值毁灭的争论更是空谈。”

关键词三:尺寸之争

作为技术研发水平领先全球的产业,我国光伏行业每年都会涌现技术研发的热潮。在今年,HJT(异质结)、N型TOPCon技术研发均获得突破。不过,谁会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讨论因目前单晶PERC技术红利尚未“夕阳”而并不热闹,各家企业也是在有序布局。但今年另一个争论,却是因硅片尺寸而起。

从今年6月份由隆基股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等七家光伏企业联合倡议M10(边距182mm)硅片尺寸标准,到12月份天合光能、东方日升、中环股份、通威股份等八家龙头企业发布《关于推进光伏行业210mm硅片及组件尺寸标准化的联合倡议》,目前关于大尺寸组件的产品形成了分野。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尺寸之争实际上是“伪命题”,光伏行业最大的命题永远是整个系统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而不是组件、硅片、电池的大小。

“尺寸之争,实际上就是市场份额之争。”有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无论是182尺寸还是210尺寸,“造势”的背后无疑是快走一步。

2021年光伏产业仍面临供应链压力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光伏产业进入平价上网的关键之年。据中国能源报近日报道,经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证实,2021年我国新增风电、光伏装机目标已经确定:合计新增1.2亿千瓦。这一目标,符合行业预期。

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产业新增装机规模将远高于“十三五”,这使得业内对行业的发展充满期待。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记者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年均70GW至90GW,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行业发展空间毋庸置疑,但挑战接踵而至。在“2020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表示,面对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如何持续降本、如何进一步融入电力系统以及如何成功参与电力市场,将是我国光伏行业共同思考的问题。

如何融入电力系统、参与电力市场,这两大问题需要除了光伏企业在内的各方,协同努力,共同解决,且非一日之功。但对于2021年——在明年大概率开启平价上网时代之时,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以及投资成本的持续下降,将是短期可见可为的事情。然而,“拦路虎”隐现,光伏原材料供应压力仍在。

12月23日和24日,天合光能连发两份扩产公告,拟分别在江苏盐城经济开发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投建年产能8.5GW、8GW大硅片高效光伏电池项目,合计总投资约74亿元。而在此之前,天合光能分别和上机数控、大全新能源、凯盛科技,就单晶硅片、多晶硅料和玻璃签订采购和研发协议。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统计,为了确保扩产项目顺利进行,隆基股份、天合光能等龙头企业纷纷通过长单形式,锁住光伏生产原材料。尤其是在硅料方面,根据媒体统计,自年初以来隆基、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企业已经签署了总价超过440亿元的多晶硅料订单。中信建投电新首席分析师王革近日对媒体表示,光伏产业链上,预计多晶硅料企业明年供给会偏紧。

多晶硅料是光伏制造产品的重要原材料,但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多晶硅料厂商新增产能有限,且产能投放最早需至明年第二季度。

兴业证券的统计显示,明年底我国光伏产业多晶硅料的名义产能将会达到76万吨,但有效产能仅会增长5万吨。“多家企业通过长单锁定硅料供应,目前79%硅料产能已被长协锁定,供给紧张进一步验证。”该机构分析称,2021年光伏需求仍将维持强势,多晶硅料系“战略物资”,最紧缺环节。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材料是光伏玻璃。摩根士丹利近日发表报告预计,光伏玻璃行业明年将会新增产能1.72万吨,但随着世界复苏和世界政府设定的碳中和目标,光伏玻璃需求同时将大大增加,因此预计明年供应仍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