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5 19:46:50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郑青亭
周二,印度大使唐勇胜(Vikram Misri)在面向中印媒体的视频会议上表示,促进印度从中国进口用于应对新冠疫情的关键医疗设备并保持两国药品生产供应链的开放是双边关系的“最好”信号。
他指出,中国企业已与印度政府和企业签订了近1500万套个人防护装备(PPE)套件的合同,包括防护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以及150万套快速检测套件。其中,已有一些物资运抵印度,包括50万套检测试剂。
唐勇胜指出,中国向印度提供的医疗设备和其他材料的数字“非常动态”,因为“几乎每天都有航班从上海,广州,深圳飞往印度”。“出口数量非常可观……我们正在或已经完成了将近1500万件PPE套件的合同,包括长袍、口罩、手套、护目镜。”
据印度卫生部当地时间15日早晨8点发布的消息,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到11439人,其中死亡病例377人,治愈出院1306人。确诊病例比前一晚公布的数字增加了624人。
“鉴于中印两国的体量和地位,我认为,在这场抗疫行动中,印度和中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我们的合作既有短期的,也有中长期的。”
在他看来,当前最迫切的合作是解决印度从中国采购大量医疗设备和产品的需要。“中国在新冠疫情高峰期时,印度提供了医疗援助。现在,我们正需要对大量医疗产品进行大规模商业采购。”
“中国恰好是最大的医疗产品生产国之一,拥有许多此类产品,这为两国提供了便利的合作机会,可以促进对中国医疗设备和产品的采购。”
据他介绍,两国政府一直就如何稳定、有序采购医疗物资保持沟通。“重要的是,要持续以合理、稳定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物资,以及确保有效、及时的货物运输。有时可能需要重新建立货运线路,因为有些线路因疫情而被中断。”
唐勇胜指出,印度已经向许多公司下了订单。一些订单已经完成,其他订单正在准备中,计划在未来几天和几周内交付。还有一些因没有完成中国政府要求的注册手续,订单处于搁置状态。
他表示,中国出口印度的订单出现交付延迟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为了打击假冒伪劣,中国政府从4月1日起要求出口的相关医疗物资也必须获得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相关资质。
根据规定,出口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的企业向海关报关时,须提供书面或电子声明,承诺出口产品已取得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符合进口国(地区)的质量标准要求。
唐勇胜表示,感谢中国政府严格把控医疗物资出口质量的努力,希望能加快审批大量经过质检的医疗设备的出口申请,如防护服、呼吸机和检测套件。
他指出,有些印度采购订单是中国在实施这一新规之前下单的。“这些产品已经在印度获得进口许可,如果中国监管当局可以加快审批那些已获得大量订单的公司的注册许可,那将是深受欢迎的的举动。”
此外,他表示,印度还与中国就保持医疗物资和医药产品供应链开放保持沟通。以制药领域为例,他说,两国都在买卖原料药,“活性药物成分(API)在中印之间是双向流动的”。
“我们不仅出口,还从中国进口大量的API,以生产我们出口到世界各地的药。在某些情况下,中国企业也会从印度进口API,以生产国内消费和出口所需的某些药品。”他指出,保持供应链开放不仅有利于满足国内的医疗需求,而且有助于满足世界的抗疫需要。
“目前,我认为,在可预测的时间表上以平稳、有序的价格及时、顺利地满足我们的需求,这将是印中关系可以发出的最佳信号。”他说,“因此,我认为,这可能最初是一场危机,但对两国来说,这无疑也是一个机会,可以让印中合作发出良好的信号。”
从中长期来看,唐勇胜认为,中印都拥有大量科技人才储备,两国在针对公共卫生的研发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让两国的生物学家、流行病学家等科学家以及相关国家机构在这些专长领域开展合作交流,将是双方都有利的,包括疫苗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