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 正文

瑞银“她力”测算报告:中国单人家庭是更强消费力量

2021-10-08 18:00:3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胡天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天姣 北京报道  瑞银最新Q-Series报告研究表示,中国女性赋权将拉动5.3万亿美元消费增长。“在乐观的情景下,中国未来十年消费最高增幅可达5.3万亿美元,我们认为,日益增强的女性赋权及中国家庭结构的相关调整或会对此种消费增长格局产生显著影响。”《中国女性赋权将拉动5.3万亿美元消费增长: 如何投资布局?》如此表述。

直面“单人家庭的占比提升可能将对整体消费带来负面影响”的市场论调,报告将结果摆出: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在中国,单人家庭占比是一个更强的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经由数据,瑞银由此提供了一个与普遍认知相异的结论”,瑞银大中华区消费研究主管彭燕燕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单人家庭的比例提升对消费是一个正作用,不是负作用。

报告测算,女性收入未来十年年复合增速料为6%。中国单人家庭占比将从2020年的19%升至2030年的25%,或贡献消费增幅的约25%。

中国女性与单人家庭是更强的消费拉动力量

瑞银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将在全球消费中占更大份额,2030年中国消费占比将达至美国目前逾17万亿美元的消费水平,意味着未来十年前者居民消费将有约6万亿美元的增长。

经回归分析和情景分析,到2030年,女性赋权及中国家庭结构的相关调整将会带来3.3万亿-5.3万亿美元的居民消费增长。报告由此指出,市场低估了中国消费驱动因素发生改变对各行业和企业的潜在影响。

图表来源:瑞银报告

在最乐观的女性赋权情景下,2030年中国居民消费预计将增长5.3万亿美元,其中,80%由中国女性收入增长驱动(年复合增速6%),25%由单人家庭数量的上升态势驱动(2020年为19%)。“有意思的是,受教育的年轻女性占比高于男性,将对未来十年的消费增长产生较小的负面影响(幅度约为5%),可能令传统消费品行业受损,但有利于投资。”

“年轻女性受教育比例更高或削弱中国的消费增长、提振资产管理/保险需求”,报告同时认为,在中国GDP增长、受教育程度提高、可能还有家庭规模缩小的支持下,中国女性收入呈增长态势,意味着人均消费预算更高,也或助推对奢侈品/健康食品/啤酒/房产经纪的需求。

“更多女性会选择用的储蓄支持自己的支出,这是瑞银此次调查发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彭燕燕解释说,它同时意味着,与以往更多以家庭为单位的支出分配不同,未来女性会体现出更多的独立意志,促使她们消费考量因素与行为方式发生改变。“当女性的资金更多的是来源于自身时,她在消费时会更加自我。”

上述结论昭示的更进一步的趋势是,相较于其国内男性同伴,中国女性赋权将为居民潜在消费增长做出更大贡献,后者或在拉动中国消费增长方面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鉴于中国女性的就业参与率全球领先(2019年约为60%)及女性在家庭支出方面的决策权较大,中国女性赋权意味着未来女性或为中国居民消费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据UBS Evidence Lab 调查数据,中国女性一般在家庭支出决策/付款方面占支配地位,而与男性相比,前者往往将更大一部分收入用于支出,此差距于过去三年间有所扩大。约70%的受访女性赞同与其家庭消费和投资相关的决策大多由她们做出;约60%的受访女性赞同她们支付了大部分家庭支出。此外,UBS Evidence Lab 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调查结果凸显出女性对信用卡和家庭成员保险相关的决策参与度高于男性受访者。

图表来源:瑞银报告

若“中国女性今后将比男性更拉动国内消费”这一论点不够出奇,那么,在彭燕燕看来,报告另一个“中国的单人家庭更能拉促消费”结论有力挑战了“单人家庭占比提升下的消费将萎缩”的既定论调。

“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中国单身家庭占比是居民消费一个更强的拉动因素(关联系数更高)”,报告言说,尽管缺乏明确数据来将此项发现的逻辑合理化,但我们认为,这或许是因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年轻人更可能独居的结果。

鉴于中韩两国文化有相似之处且为邻国,瑞银以经合组织的韩国数据为代表,得出该结论。2019年,15-29岁的韩国人独居比例约为16%,高于成员国内部约10%的平均水平。

同时,UBS Evidence Lab调查数据显示,与其他年龄群体相比,中国的年轻群体将收入的更大一部分用于支出。

在被问及是否考虑与对比其他家庭结构下的消费行为与水平时,彭燕燕指出,瑞银本份报告考虑的是结婚年龄推迟,生育意愿下降的情景。“通过对17个国家研究,我们看到的一个趋势是单人家庭‍‍比例的局部上升对消费是一个重要的正向刺激因素。单人家庭会衍生出如宠物、服务、持续教育等其他消费需求,由此是消费的一个加分项,不是减分项。‍‍”

女性驱动的消费行为和家庭结构演变下,瑞银预计投资(资管/保险)和人均支出更高的个人消费(奢侈品、宠物、健康食品和啤酒)将借以获得更多的红利。

“预计女性收入的增长趋势以及对投资的更高配置有利于资产管理/保险行业”,报告补充称,在单人家庭占比不断增长、家庭规模变小的背景下,人均支出升高,应会为奢侈品、健康食品、啤酒、房地产经纪、宠物和汽车的长期需求提供支撑。

“它实际上培育了一个更加理性、更为长远的消费行为,即并非将所有资金用来直接消费,而是将其一部分用于投资及购买保险。”彭燕燕对此总结。

更“中性”的行业

基于对酒精饮料行业、资管、汽车业、化妆业、教育、家电业、保险业等16个行业中女性赋权影响的分析,报告洞察到,女性未来强力的消费还将引导行业更加中性化。“中性化”不仅被动的表现为女性消费群体占比的提高,更能积极推动行业多元化与创新发展。

调查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来自女性购车者的贡献持续增大,2020年销量占比达32%(2014年为29%)。“中国女性收入、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持续提升可望在未来十年进一步提振其汽车需求。此外,女性消费者一直是中国高端汽车品牌的重要消费利率,新冠疫情之后从进口品牌向国产品牌的转换(以追求更高性价比)赢回继续有利于国产汽车品牌。”

报告进一步指出,几家电动车初创企业一直在加大对女性消费者偏好的关注。例如,长城汽车的欧拉电动车转为满足城市女性通勤需求设计,目前为止月销售量已超8000辆。“我们认为,在女性汽车/电动车消费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女性友好性能升级和车型发布可望成为未来十年汽车制造商一项重要的差异化战略。”

除了对汽车,传统认知中更偏男性的酒精饮料消费领域也将更趋中性。而女性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应会支持女性在饮酒量和种类方面尝试更多。

当然有酒商捕捉到了契机。主要白酒企业定位女性饮酒者推出了新新产品,如山西汾酒推出了由白酒、玫瑰和糖制成的玫瑰汾酒; 头部啤酒企业推出了不同价位的啤酒;国内规模较小的果味酒也在不断扩展,百威中国为迎合女性消费者需求将其Hoegaarden产品多元化,近年来推出了更多水果口味和低度/无酒精产品。

“根据中国女性的消费规律,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女性一般会将更多个人收入分配在投资上”,瑞银报告点明,这反过来可望促使财富管理服务需求增长和行业在管资产的稳健增长。与美国相比,中国居民的可投资资产仍严重偏向于存款和固定收益率银行理财产品,改变空间因此较大。

瑞银由此预计,受女性和年轻人教育程度持续提升推动,人们的财务知识会日益丰富,家庭可投资资产配置将发生结构性变化,逐步转向更复杂、利润率更高的投资产品,如股票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

“当女性变得更加独立且更加自我时,她的消费行为有点类似于男性”, 彭燕燕补充,如女性可能会变得更喜欢开车,女性购车者去年占比已升至32%。而当女性行为方式发生变化后,对很多原本男性占主导作用的行业将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促使后者越来越多的考虑女性的需求点,展开创新与研发。此外,研究发现,女性担任高管的企业,其财务表现更加稳健。

瑞银研究表明,过去30年,中国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但中国公司董事会中女性占比(2019年约为10%)仍低于全球均值(约20%)。“考虑到千禧一代在消费决策方面更不以家庭为中心,我们认为,中国在女性教育上取得的进展影响或许需要时间以完全体现在女性领导地位上,预计长期看局面将有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