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21全球观察|中国年消费近1000万吨PET瓶,“白色”行业如何实现碳中和?

2021-09-02 11:02:5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吴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报道  在碳中和火爆全球之际,消费量惊人的塑料行业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时代变局。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同时提出要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防治,完善城市废旧物品回收分拣体系,推行生产企业“逆向回收”等模式,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融合、流向可控的资源回收体系。

上海市政府去年就已出台了《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并提出了未来三年行动目标。而今年的目标则是,全市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有效推广,以及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

在此大背景下,8月31日,康师傅“‘塑’造无限可能,践行碳中和”PET项目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会上财联社联合沙利文发布了《2021年碳中和背景下PET瓶可持续发展报告》。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孙毓、浦东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沈敏、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季颖、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张金泽、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企业联盟总监庄巳明、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陈应让、沙利文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王晨晖、界面财联社执行总裁徐安安等嘉宾出席了此次新闻发布会。

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孙毓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减少塑料垃圾,发展循环经济’既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需要绿色健康企业的积极联动,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中国一年消费近1000万吨PET瓶

在碳中和愿景下,塑料回收利用及可降解塑料的替代使用,更被视为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饮料行业是塑料包装的主要使用方之一,其中PET瓶更是最为常见的饮料包装。

《2021年碳中和背景下PET瓶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PET瓶消费量达949万吨,小小PET瓶背后也蕴含了巨大的“绿色商机”。

(2020年中国消费近1000万吨PET瓶,来源:《2021年碳中和背景下PET瓶可持续发展报告》)

根据美国塑料回收协会(APR),生产1千克原生PET塑料树脂大约需要排放2.23公斤二氧化碳,而生产1千克再生PET塑料树脂只需要排放0.91公斤二氧化碳。以2019年全球PET瓶消费量2411万吨为例,如果理论上可以做到2411万吨PET瓶全部回收,并用于制造再生纺织品,那么相对于使用原生PET树脂生产的纺织品可以减少3183万吨碳排放,相当于610万辆一年的碳排放量。

(再生PET减排效果显著,来源:《2021年碳中和背景下PET瓶可持续发展报告》)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张金泽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现有的回收体系下,我国PET饮料瓶的回收率已达94%以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可见,我们已经拥有了良好PET回收基础。未来,则需要在巩固优势的基础上,由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回收企业以及媒体共同推进可回收塑料经济新模式。”

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尽管中国PET瓶回收率超过90%,但PET瓶可持续发展实际上还面临诸多挑战。

沙利文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王晨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第一个挑战是全民参与环保回收的意识较为薄弱。中国的PET回收率达到94%,具有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相比其他的同等领先的国家,我们的公众在环保知识、环保教育、环保重视程度和环保参与程度诸多层面有一定的空间,需要未来政府、企业以及相关组织携手努力,加大教育,促进全民环保。传统的拾荒者、中间商的方式会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就需要我们的公众作为居民参与到回收过程当中,来构建更新的环保核心体系。”

尽管中国PET塑料瓶的回收利用率现已处于国际较高水平,但是PET瓶公众环保教育工作尚未成熟。虽然多国之间的塑料瓶回收率近似,但是各国的回收运作方式相差甚大。比如,挪威、德国不仅拥有非常完善的关于PET回收的公民惩罚制度,而且他们也非常注重国民从小的环保教育。相比之下,中国在PET瓶可回收的相关公众教育工作方面相对欠缺,中国的塑料瓶等固废回收工作更多依靠的是“拾荒队”和“游商”来完成,并非国民的“主动行为”。

(各国回收情况对比,来源:《2021年碳中和背景下PET瓶可持续发展报告》)

王晨晖还表示,在消费升级过程当中,第二个挑战是中国消费者对轻量化瓶和再生PET塑料会存在一定的误解。“轻量化的PET瓶在手感上会比传统的PET瓶有一定的不一样,有些消费者会误认为轻量化PET瓶存在着不安全和偷工减料,就会影响消费者对轻量化瓶的认知和认可。再生PET塑料我们做过研究,发现在中国听说过再生塑料的人群仅仅达到53%,公众对这块的知识储备和认知很落后,甚至有人认为再生PET塑料不安全。由于需求端的缩减,造成供给端产能没有显著提升产。从2016年到2020年中国再生PET开通率持续走下坡路,从50%下降到了33%。”

第三大挑战“生物基PET新材料”同时也是一大机遇。王晨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作为可替代化石基PET的新型PET瓶材料,生物基PET是一种更加环保的新型材料,它全部或者是部分来自于生物质,比如说一些玉米、甘蔗等一些植物纤维素,生物基PET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和化石原料的消耗。虽然生物基PET的环境效益突出,但是从工艺上来看有一定的难度,它的生产成本相对化石基PET是比较高的,达到了1.25倍到1.5倍,要想实现量产生物级PET,还需要相关技术开发方不断的努力,来减少生物基PET的工艺成本。”

生物基PET新材料前景可期

除了减少重量和加大回收PET瓶这两种常见的方法,使用生物基PET新材料是助力塑料行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科技手段。

生物基塑料指的是生产原料全部或部分来源于生物质(玉米、甘蔗或纤维素等)的新型材料。生物基PET作为可替代化石基PET的新型PET瓶材料,其生产、回收、再生利用过程中可有效减少碳排放和化石燃料消耗。

(生物基PET减排效果显著,来源:《2021年碳中和背景下PET瓶可持续发展报告》)

使用生物基乙二醇(MEG)单体和化石基对苯二甲酸(PTA)制得的30%生物基PET已进入市场,并在食品饮料包装等领域得到应用。但是,根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的数据,全球生物基塑料约占每年塑料生产总量的1%,其应用范围非常有限。从市场角度而言,开发生物基PET及其下游产品前景巨大。

从整体上看,生物基PET商业化前景可期,但仍需攻克规模化量产技术。目前100%生物基PET产品鲜有问世,其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如何使这些技术满足商业化的生产规模要求”这一问题上。虽然生物基PET的环境效益突出,但其成本约为化石基PET的1.25-1.5倍,想要实现生物基PET的量产需要有相关技术开发的支持,进一步降低生产生物基PET材料的工艺成本。

展望未来,王晨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希望倡导社会各界,包括政府机构、相关企业、消费者的多家主体共同参与,打造PET瓶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作为决策者的政府机构持续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加强公众环保教育,强化鼓励相关环保科技发展;作为执行层面的企业和组织,积极参与PET瓶塑料回收循环再生项目,同时减少非必要的塑料包材,积极开展减塑行动;作为执行层的我们,消费者、居民需要提高PET瓶可回收的意识,正确理解并实行垃圾分类投放,尝试适当重复利用PET塑料容器,同时尝试接受再生PET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