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N”到“N对N” 供应链管理向产业数字金融“演进”
服务实体经济已成为金融机构的必答题。
上海银保监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海银行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上海银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6.5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3367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的63.7%;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1.28万亿元,同比增长7%,有效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55万亿元,占全部对公贷款的36.9%,较二季度末提升8.2个百分点;上半年绿色信贷余额8215亿元,同比增长52.9%。
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金融资源分配效率不高、对单一核心企业主体信用与担保抵押过度依赖等问题始终存在。
记者了解到,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金融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正在发生转变。过去的供应链金融管理往往以某一核心企业为中心,对其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实现整体风险管控的“链条化”管理,如今转向开放产业联盟的“平台化”与“生态化”管理,从而整合政府、协会、金融服务资源形成金融生态圈,实现全产业链覆盖。
在产业互联网趋势下,传统产业链以1个核心企业向N个上下游企业打通的模式,将转变为基于统一平台交易的“N”对“N”产业链模式。视觉中国
从单点管控到全链条管理
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指出,在供应链金融领域,通过“金融科技+供应链场景”建立多方互信机制,将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模式从授信企业“单点”管理向产业“链条”全风险管理转变。
“传统供应链的‘1+N’模式在发生变化。”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邵辉博士向记者表示,在产业互联网趋势下,传统产业链以1个核心企业向N个上下游企业打通的模式,将转变为基于统一平台交易的“N”对“N”产业链模式。
过去,优质的核心企业是银行对企业融资资质最重要的参考,依托于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交易信息留存,通过结算数据、应收账款、存货数量等信息,对上下游企业进行风控审批贷款。“以往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上下游企业对核心企业优质信用资质进行共享,因此供应链金融仍未摆脱对单一核心企业的授信依赖。”某商业银行信贷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也正因如此,过去供应链金融集中服务于大型制造业、物流、大宗商品、零售等行业,通常由银行在线下审批放款,但由于供应链上下游信息系统相对割裂,信息难以互通,造成数据孤岛,重复抵押屡禁不止,使得银行风控效率低下。
在此背景下,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发展为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与平台化发展提供了机遇。
“供应链金融是业内公认的区块链技术核心落地场景。”某头部银行博士后工作站研究人士向记者指出,一方面线下审批过程中,传统的商业汇票等纸质票据确权难,供应链金融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数据来源复杂,存在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多节点的企业数据不互通,缺乏中心化的治理机制。
“不可篡改、分布式、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于银行监控企业数据,在各个节点记录留存操作,减少单一节点数据造假的风险,同时借助多方安全计算可以实现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建立数据信任机制。”他表示。
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银行对融资企业的各类资产进行实时监测,帮助企业提升线上化管理能力,从而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平安银行财务企划部总经理朱培卿向记者介绍了该行对货车车队的数字金融服务,该行在所有货车上装上传感器,对货车驾驶里程、水温、路线,甚至驾驶员的疲劳程度等等进行监测,将所有信息回传到银行风控平台后,基于数据进行实时信贷审批。这避免了过去线下的大量审核工作,在线上高效解决了司机的小额信贷服务难题。
政府主导产业融资平台兴起
随着互联网发展与金融科技升级,在银行、电商、产业的主导下,各类平台模式开始兴起。
以银行为主导的供应链平台方面,银行开发与供应链融资配套的系统,引导核心企业在该平台上与上下游进行交易,从而形成订单、运单、收单的信息沉淀,同时引入征信服务机构、支付结算机构、电商平台等第三方合作伙伴数据,从而实现“N+1+N”的生态拓展。
而电商平台天然拥有庞大的商户资源与数据优势,供应商在平台产生的交易、物流、现金流提供了庞大的风控数据来源,不仅解决中小微贸易企业的融资痛点,同时不断验证、升级风控模型,为平台内外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此外,行业内大型企业自建供应链金融平台,直接掌握上下游企业数据资源,通过集团金融子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并将风控系统复制到集团体系外其他产业,从而形成一大商业模式。
不过近年来,在上述三类企业主导的供应链平台之外,政府主导的产业融资平台正在成为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的一大助力。
“产业数字金融不能等同于供应链金融。”某东部城商行金融科技部门负责人对记者坦言,很多人往往把供应链金融等同于产业链金融,但他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产业链金融应当以政府为中心,产业链金融尚在探索阶段,仍未形成规模。
“政府主导的产融平台打通了各类隔阂,包括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组织架构隔阂,以及企业之间的数据隔阂。”他表示,政府产融平台为数据与审批材料的真实性进行背书,同时引导金融机构主动为平台上的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
基于产业链知识图谱技术,政府将区域内产业链进行梳理,帮助金融机构实现金融服务的精准投放。数库科技创始人兼总裁沈鑫向记者指出:“产业链数据已从大数据走向小数据,其场景也越来越细分化,通过掌握产业链上下游关联情况,政府得以精准、切实解决企业遇到的融资困难。”
据记者了解,目前多地政府已与核心企业、科技公司、银行等生态合作伙伴共建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将服务模式从单一贷款环节向产业链全流程转变,并对不同场景进行细分,设置个性化、精细化的场景金融产品。
如2021年9月,南通市长三角产融服务平台与兴业银行“兴享”供应链金融平台、中建云筑网、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等进行深度合作与系统对接;今年5月,杭州市临平区政府与浙商银行、财通证券合作共建“金服宝·小微”数字服务平台;今年9月,浦发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山西银行、太原农商银行五家银行作为“银团”与山西省工商联共同建立山西省工商业联合会数字金融服务平台。
“产业数字金融有利于金融机构精准切入区域发展战略、刻画生态场景、深刻挖掘产业数据价值。”邵辉博士表示,创新使用前沿技术,不仅满足产业链企业的支付交易需求、融资需求、风控需求,还可满足办公自动化、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进销存管理等非金融需求,把金融服务更好地与非金融服务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客户黏性,扩大客户覆盖面,巩固提升金融业务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金融资源的分配效率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