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首页 > 宏观 > 正文

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再扩容 多地谋划集群高质量发展

2022-11-05 05: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缴翼飞,实习生莫予滴

近期关于产业集群布局热点频频。

近日,工信部公示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继续扩大先进制造业集群阵容,遴选出武汉市光电子信息集群等20个集群。这意味着,我国重点培育发展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将扩大到45个。

作为各地“十四五”规划中的高频词,产业集群不仅是推动未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在汇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营造产业生态、稳固产业链等方面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2年10月,上海市印发《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打造5个未来产业集群,建设15个左右未来产业先导区,攻关100个左右核心部件,推出100件左右高端产品,形成100项左右中国标准,促进产业集聚引领发展。

未来,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地区,一批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有望加速崛起。

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再扩容

据了解,工信部自去年起开展了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遴选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搭建集群间实力比拼的“赛场”,持续激励集群加快发展。今年上半年,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完成产值6.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

随着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被公示,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将有望扩大到45个。为何我国不断遴选先进制造业集群,并推动它们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正处于我国产业快速发展、转型升级的窗口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要实现从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和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升重点产业集群的层次和水平,以高质量产业集群为依托,培育带动性强、具有品牌效应的大集团或大企业,提高重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附加值创造能力。

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工信厅近日印发《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遴选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围绕省内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每条重点产业链遴选2-3家“链主”企业。目标到2025年,在全省范围内培育形成60家左右的省级“链主”企业。“链主”企业除了享受一系列扶持政策外,还需要完成协助绘制产业链图谱、梳理产业链供应链弱项短板、研究制定重点攻关清单名录等任务。

不过,许召元提醒,在提升产业质量水平的过程中,既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发展空间,培育新增长点,也要积极支持传统产业发展,要以促进既有产业的升级改造为主要路径,避免硬性以高端产业置换传统产业,特别是对传统产业中的“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等企业持续予以支持,打造区域经济的长期竞争力。

比如,作为传统纺织大省的江苏省,其苏州市、无锡市、南通市高端纺织集群也在今年进入到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之中。目前,集群已集聚纺织企业8500余家,其产业规模总量、产业链完备度、龙头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也让三地进一步提出了向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迈进的更高目标。

“各个产业集聚形成一个产业生态体系,都是长期且成本巨大的过程。如果贸然做出比较大的结构调整,可能会破坏之前辛苦培养出来的产业生态体系。而且在数字化、低碳化技术的推动下,传统产业其实还有很大的升级空间。各地区在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过程中,一方面做好优势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另一方面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在一部分适合自己的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做增量。”许召元说。

多地抢抓未来产业集群“窗口期”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快速袭来,把握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要素带来的发展机遇,成为新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发展重要模式。

2022年10月,上海正式发布《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值得注意的是,上海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已经达到了40.6%,远超国内平均水平,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以机器人产业为例,上海市已形成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机器人产业已成为该市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截至2021年,就已经有超万家机器人企业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落于上海。

“机器人产业正在迎来创新发展、升级换代的重要机遇期。”达闼机器人创始人兼CEO黄晓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人型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未来都将是数万亿的庞大市场。达闼已经在上海等地为养老院提供一系列智能机器人,可以完成药品配送、人员出入管理、夜间安全巡逻等工作,还能陪伴老年人聊天、唱歌、跳舞,并具有消毒、测温等防疫相关功能,深受老年人欢迎。

更早之前,深圳、唐山、南京等多地也陆续发布了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相关发展规划。深圳将重点培育包括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8大未来产业。此外,南京计划到2025年,全市未来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5%左右。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魏琪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从地方层面来看,各地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布局积极探索。现在已有成功的案例,比如贵阳依托本地传统要素优势,抓住大数据这一发展机遇,从无到有,快速形成了全国知名的大数据产业集群,贵阳也成了西部GDP新增长龙头。

与此同时,新的未来产业集群支持政策还在不断出现。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在11月1日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提出到2026年,产业生态持续完善,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500亿元,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业界普遍认为,政策支持有望为国内虚拟现实行业奠定发展基础,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布局也迎来“战略窗口期”。

不过,魏琪嘉也提醒,对于不断涌现出的未来产业机遇,各地也要谨慎考量,尤其是要考虑自身在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有限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细分领域,切勿一味追求热点,防范一哄而上导致出现重复建设和资源分散等问题。

“虽然以前传统产业发展集群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同构性建设,但是彼此间的低水平重复竞争相对局限在资金和一般劳动力上,慢慢都能发展成为正常的市场竞争。但这些未来产业对创新资源要求更高,甚至在国际产业链中具有很高的战略地位,一旦各个地方出现过度分散同质化竞争,对地方资源的浪费程度会更高,甚至错失其他高价值产业的布局机会。”许召元指出,未来产业集群的发展布局更需要加强国家对地方的统筹。

以中小企业集群激活县域经济

同样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在县域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也在蓬勃发展。

自2015年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各地因地制宜重点围绕特色产业集群、县域工业集中区、块状经济等出台专项政策,呈现出“一县一业”发展态势,涌现出一批特色产业“冠军县”。比如,人民日报相关报道指出,全球一半的眼镜片在“中国眼镜之都”丹阳市制造;全球每三双袜子至少有一双来自“中国袜业之都”诸暨市。

县域工业在产业集群培育方面取得突出进展。目前近三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在县域产业集群中。多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被评为国家级产业集群,如宜兴水环境产业集群、天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常熟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阜阳界首高新区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石河子新材料产业集群等多个产业集群,先后被科技部纳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浙江省温州市乐清电气集群也成为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县域产业集群。

许召元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已经不能像工业化初期阶段,只是把同类产业并列发展。要在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不仅要对企业提供资金、人员、技术支持,更要提供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制度环境。同时还要有意识地打造本地企业形象和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印发的《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计划“十四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认定200个左右集群,引导和支持地方培育一批省级集群,将重点围绕提升集群主导产业优势、激发集群创新活力、加快集群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开展集群培育工作。

“实际上,我国各地现存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数量可能已经接近上千个甚至更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集群都发展得很好,产业集群本身也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许召元说。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目前各地均已完成了2022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申报。河南省已经率先公示了拟推荐的襄城县硅碳新材料产业等五个产业集群名单。河北省也公布了当地首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的培育情况,前三季度共培育首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137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5家。

魏琪嘉认为,当前进一步推动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设,目的在于顺应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的充分竞争与协作关系,疏通各地方在强链补链过程中遇到的堵点,进一步活跃县域经济。各县级单位在培育集群的过程中也要突出特色化和差异化,关注与周边城市群、先进制造业集群之间的分工协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