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首页 > 宏观 > 正文

专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军:保持战略定力,科学有序推进“双碳”目标

2022-12-08 05: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德尚玉,实习生廖怡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如何理解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近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胡军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就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最新表述等进行解读。

胡军表示,“我们要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深入分析推进‘双碳’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保持战略定力,科学有序推进,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胡军。资料图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21世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中有哪些新表述?

胡军: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充分肯定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部署。这些重大部署既延续了十九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相关要求,也结合新形势新问题,提出了很多新观点、新论断、新战略、新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悟,坚决贯彻落实。

首先,报告鲜明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的重大论断。

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果走欧美发达国家老路,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是难以为继、走不通的。

另一方面,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从内在要求,到中心任务、首要任务和关键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绿色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逻辑、任务逻辑、行动逻辑上,更加紧密、更加内生、更加融合。没有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发展就难以实现高质量,就会影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因此,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其次,报告鲜明提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明确要求。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认识和实践的新突破,是在更高层次上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然趋势。这是立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发展阶段,对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再次,报告鲜明提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路径策略。报告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要抓手,与“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统筹考虑,是基于我国国情的重大实践创新。从“三个统筹”到“四个统筹”,不仅有利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更是从发展层面打通了“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路径,体现了我们党以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信心和决心。同时,“统筹”和“协同推进”,也是一套“组合拳”,体现了鲜明的系统思维理念,清晰地勾画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路径策略。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探索最佳平衡点,在安全降碳的前提下,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最后,报告鲜明提出一系列新的具体举措。比如,“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这是我国资源环境领域一项重大的、基础性的机制创新,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环境要素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对于提升资源环境要素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再比如,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是对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多样性”表明需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系统要素,同时也要兼顾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等;“持续性”展现的是生态系统的自稳定性、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体现了“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理念。这些新的部署指向性更加明确、操作性更加科学。

《21世纪》: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如何理解这一表述的变化?

胡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原则。这一理念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一就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党的十九大强调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时代的十年以来,全党全社会深入践行这一理念,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一最新重大理论成果,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生态文明领域的新境界。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要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发展,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1世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这几个方面如何协调推进与发展?

胡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这是实现“双碳”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方法路径,最终目的是“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作为重要的方法路径,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必须处理好四对关系:发展和减排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同时,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降碳、减污是做减法,扩绿、增长是做加法。“降碳”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减污”可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降碳、减污,降低的是高碳经济,减少的是“黑色经济”,增加的是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美丽经济。“扩绿”可以增强碳汇能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进一步扩大环境容量。“增长”只有建立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基础上,才能使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成为可能,从而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制度安排和统筹协调机制,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做到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

《21世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何加快生产端和消费端的绿色转型?

胡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就是要尽快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从生产端和消费端同时发力,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生产端是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力军。

首先,要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从源头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大力推进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促进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

第二,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高能耗行业管理,严格控制钢铁、化工、水泥等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费,不断提升工业领域节能和效能。

第三,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应用,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同时,还要不断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健全绿色低碳技术体系。

消费端绿色化是绿色生活方式的核心要素与内在要求,是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力。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引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产品,建立绿色消费激励机制。鼓励推广绿色衣着消费,大力推广绿色有机食品、农产品,提倡绿色居住,鼓励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大力倡导公共交通出行。积极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示范创建行动,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21世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关于“双碳”的表述传递了哪些信号?

胡军: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体现了我们党对“双碳”工作规律性、科学性的正确认识。

碳达峰不是“碳冲锋”,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

首先,要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去认识“双碳”工作。2021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化石能源占比约83.4%,其中煤炭占比仍高达56%,这是最大的实际。如果传统能源逐步退出不是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就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冲击。必须坚持先立后破,一手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一手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不能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就先把手里吃饭的家伙扔了。

同时,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的矛盾仍然突出,产业结构转型压力仍然巨大。实现“双碳”目标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将是一场硬仗,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努力。因此,“双碳”工作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破和立、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坚决纠正运动式“减碳”,坚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逐步实现。

我们要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深入分析推进“双碳”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保持战略定力,科学有序推进,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1世纪》:针对“双碳”目标,中国已经构建了“1+N”政策体系。其中应该包括哪些类型的实施方案?

胡军: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1+N”政策体系,“1”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思想和顶层设计,由《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个顶层设计文件构成,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N”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及相关支撑保障方案,包括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生态碳汇、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实施方案,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方案,以及统筹协调、科技金融支撑、财政支持、统计核算、人才培养、全民行动等支撑保障方案。同时,还应该包括各地以战略性指导文件、保障支撑文件、地方法规等形式出台的具体实施政策。

总的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各领域重点工作有序推进,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坚强的制度支撑。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快推动相关政策文件出台实施,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扎实抓好各领域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