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健IPO解码|绿叶制药分拆博安生物上市,能否应对生物类似药市场多重冲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实习生宋惜辰上海报道 近日,博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博安生物”)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IPO上市,由瑞银集团和安信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博安生物在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绿叶制药(02186.HK)通过山东绿叶持股72.32%,员工持股平台烟台博联、烟台博晟、烟台博发,分别持股4.30%、3.00%、2.26%,Advantech Capital持股2.78%,苏州工业园区新建元持股1.73%。
毫无疑问,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正进入创新收获期,作为中国医药健康行业的发展主线,创新药正成为中国医药健康市场进一步扩容的主要驱动力。根据工信部方面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是生物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2021年,生物药品制造、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制造等子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918亿元,同比增长113.8%;实现利润在医药工业利润总额中的比重达41.7%,有力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如此看来,博安生物的IPO之路也是顺势而为,不过在2021年下半年,近三年来在资本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生物医药板块开始出现“降温”迹象。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二级市场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其中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不论是在科创板还是港股,生物医药企业IPO“破发”正成为新常态。
如此,目前尚未盈利的博安生物,此时选择赴港上市,时机真的选对了吗?
聚焦生物类似药布局
根据公开资料,博安生物是一家高度整合的生物制药公司,公司成立于2013年,2020年被绿叶制药收购。博安生物在产品管线布局上专注于肿瘤、代谢、自身免疫和眼科等常见主要治疗领域。
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2020年和2021年两个财政年度,博安生物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0和1.59亿,相应的研发开支分别为人民币2.36亿和2.32亿,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2.41亿和2.25亿,亏损稍有收窄。
对于亏损的原因,博安生物表示主要来自研发成本及行政开支以及销售及分销开支。2021年度,博安生物研发成本为2.315亿人民币,行政开支4216.5万人民币,销售及分销开支为5494.8万人民币。另据招股书披露,博安生物计划将募资净额作以下用途:核心产品的研发、管线中其他产品的研发、商业化目的以及运营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目前,在商业化布局上,2021年5月,博安生物旗下首个生物类似药产品博优诺®(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已在华上市,该产品后续又相继获得了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胶质母细胞瘤、肝细胞癌领域相关适应症,如此也使得博安生物因手握该产品在八个月内取得了1.587亿元的收入。
而这业绩背后也是得益于贝伐珠单抗中国市场快速增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从2019年开始,中国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市场的销售收入预计将以343.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3年这一市场规模约为64亿元,到2030年,中国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市场规模将达99亿元。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2023年贝伐珠单抗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也指出,受制于价格因素,我国贝伐珠单抗受众群体较少,市场规模较小,原研药竞争优势不明显。自2017年原研药进入医保后,2018年市场同比增长加快,贝伐珠单抗市场规模约20亿元。随着生物类似药上市,凭借其较高的性价比优势,市场占有率将迅速扩张。未来三年内,我国进入市场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种类将不断增多,而率先进入市场的国内企业将优先受益。
2004年,贝伐珠单抗原研药罗氏的安维汀在美国上市,并成为了罗氏旗下的支柱性产品之一,后于2010年在中国获批。2018年全球销售收入70亿美元,占据2018年全球畅销药物榜第七位,中国销售额超过20亿元。2017年,贝伐珠单抗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范围,医保支付标准为1998元(100mg/瓶),2018年又进一步降至1934元(100mg/瓶),且成功续约进入2019版医保目录。
内外承压,博优诺后续销售也着实面临着不小的压力。而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截至目前,博安生物产品管线中还有12种在研药物,分别为7款候选创新抗体药、5款候选生物类似药。
图片来源:招股书
在生物类似药方面,除了已经上市的博优诺,博安生物还正在开发BA1102作为安进原研药安加维®(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名称为地舒单抗注射液;开发BA1104作为百时美施贵宝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O药)的生物类似药;开发BA5101作为礼来制药度易达®(度拉糖肽)的生物类似药等。
对于公司生物类似药的市场前景,博安生物在招股书中称,对于我们的候选生物类似药,预期凭借专责市场团队实施的营销策略所建立的成熟及良好商业化能力以及以更低成本生产与相关参照药具有类似质量及疗效的药物的能力展开竞争。对于原研或创新的在研药物,预期主要基于公司识别及解决新的或尚未满足的治疗需求的能力来竞争(无论是由于普遍缺乏现有药物抑或由于在若干区域市场有关药物无法获得或价格无法承受,在后者情况下,以可承担的价格提供有关在研药物亦是一个关键的竞争因素)。
现有商业化能力能否打开市场?
生物类似物是生物制药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IQVIA数据,2020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近3200亿美元,约占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三分之一。在欧洲,2020年生物药市场规模占欧洲药品市场规模的40%,预计新上市的生物药将从2014-2018年的每年13个增加到2021-2025年的每年27个。
此外,2021-2023年期间,生物类似物的机会相对较少,只有少数品牌药失去市场独占权。然而,2024-2029年期间,生物药市场的竞争格局会有很大变化,约有100种生物药将失去市场独占权,这些生物药销售额预计超过400亿美元。
IQVIA在对欧洲五国生物类似物市场分析后的结果显示:
一是在监管政策方面:总体而言,监管部门和支付方为生物类似物的上市和医保准入创造了一个积极的环境。多数情况下,生物类似物从获批到正式上市不超过2个月时间。通常,临床治疗指南鼓励应用最新的生物类似物,尤其是对于未经治疗的患者。
二是在竞争压力方面:竞争水平占据主导地位,单一药企中标的招标制度对可持续性构成风险。单一中标会限制医生的处方选择,降低市场对药企的吸引力,破坏竞争秩序。瑞典一项对比研究显示,相比单个中标,采用多个中标制度时,生物药DDD(限定日剂量)平均净支出可能更低。因为医生还可能以更高的价格处方其他非推荐药物,而多个产品中标,则可以让所有药品都有所降价。
三是在激励因素方面:药品价格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肿瘤患者,相比价格高昂的创新药,医生更倾向处方生物类似物。但是,对于皮肤病患者,由于新旧疗法之间的价格差距不太大,医生处方生物类似物的意愿并不高。此外,单个中标制度也会限制HCP的处方选择。
同样重点布局生物类似药市场的复宏汉霖,手握汉曲优®(曲妥珠单抗)、汉利康®(利妥昔单抗)等重磅生物类似药产品。在谈及当前市场布局策略时,复宏汉霖首席商务官兼副总裁余诚此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生物类似药先发优势很关键,我们需要在医院端优先卡位,而从现有产品来看,复宏汉霖生物类似物在市场占比份额较高。
在院内市场的布局上,据招股书披露,截止2021年12月31日,博安生物的分销网络由138名分销商组成。贯穿特定地区及延伸至800余家中国目标医院。截止2022年月5日,其分销网络已覆盖979家中国目标医院。产品的商业化对药企业绩至关重要。
博安生物在招股书中也明确,博优诺日后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比如,能否进入集采对于博优诺的销售将产生较大影响,如果博优诺在一个或多个地区的招标中未被选中,则无法向这些地区的医院及医疗机构进行销售。
结合具体情况来看,博安生物在商业化方面目前依赖与第三方推广商的合作。2021年5月,公司与阿利斯康就博诺优的推广权签订五年期的协议。阿利斯康获得博安生物的抗肿瘤药物博优诺在中国大陆21个省市及自治区县域市场的独家推广权。2020年10月28日,博安生物与欧康维视就BA9101在中国的产品开发合作及推广以及商业化签订了为期10年的协议。据此,欧康维视获得了博安生物BA9101在中国的独家推广权。
博安生物还称,公司具备丰富行业经验的专责内部销售及市场队,商业化能力因此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博安生物目前在中国烟台拥有一个大型中试与商业化生产基地(“烟台基地”),中试生产及商业化生产年产能分别为1,700升及8,000升。
在海外市场布局方面,博安生物方面此前透露,生物类似药竞争激烈,公司其中一些产品已在做中、美、欧、日的多中心同步开发,也希望未来能够发挥更好的协同作用,支持全球多个国家的上市。但是,面对当前不断有成熟生物医药企业国际化受挫这一事实,博安生物想走好这条路,还需做好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至于后续博安生物能否走稳上市之路,有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