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辅助生殖出生婴儿数超30万,AI赋能辅助生殖检测
7月11日,国家卫健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569号《关于增加辅助生殖技术机构数量放宽辅助生殖技术准入的建议》答复称,下一步将通过严格准入、规范实施、强化监管,努力建设供给和需求更加匹配,服务质量更有保障的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网络,推动辅助生殖技术持续健康发展,满足群众生殖健康服务需求。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是指运用医学技术和方法对配子、合子、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以达到受孕目的的技术,分为人工授精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及相关衍生技术。国家卫健委在答复中介绍,近年来,我国辅助生殖技术快速发展,每年各项技术服务总周期数超过100万,出生婴儿数超过30万,为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辅助生殖技术应用除医学问题外,还涉及社会、伦理、法律等诸多问题。有法律从业人士指出,对此必须保持谨慎,进行伦理、社会各方面的风险预防,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价值。对于胚胎植入前的基因筛查,不但需要坚持全面立法、严格限制、法定许可的政策立场,而且要保持行业主管和审查机构的中立性,提高机构伦理委员会的独立性,实行个案审批制度等。
放宽辅助生殖技术审批条件,建立辅助生殖机构退出机制
据了解,辅助生殖技术属于限制性应用的特殊临床诊疗技术,按照国际通行惯例,须在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内开展,并进行严格准入和监管,确保全程规范实施。
2015年以来,国家卫健委相继印发《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配置规划指导原则(2015版)》《关于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审批的补充规定》《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指导原则(2021版)》等文件,指导各地科学、合理规划辅助生殖机构数量,同时严格开展技术评审,推动审批流程更加公正透明。
2016年—2021年6月底,全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从451家增加到539家,经批准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从23家增加到27家,各省(区、市)均有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服务可及性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育龄妇女人数不断下降,全国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量基本平稳,部分地区服务量呈现下降趋势,从供需情况看,现有辅助生殖机构已基本能够满足群众服务需求。
关于建立辅助生殖机构退出机制,国家卫健委在答复中表示,辅助生殖技术批准证书每2年校验一次,校验不合格的收回其批准证书。近年来,国家卫健委又印发《关于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管理的指导意见》《辅助生殖技术随机抽查办法》等文件,明确要求各地建立辅助生殖机构动态监管和退出机制,对辅助生殖机构进行不定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重大管理和技术问题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此外,关于放开夫精人工授精技术准入和规划限制,国家卫健委在答复中表示,我国夫精人工授精技术属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各地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和行政许可管理范畴,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均能够开展夫精人工授精技术。
AI赋能辅助生殖检测
我国作为辅助生殖的新兴市场,近年来维持较高的增速。开源证券研究所推算,到2023年,辅助生殖市场规模有望增加到400亿元,长期有望突破千亿。因此,生殖健康检测市场潜在容量可观,目前仍属一片蓝海。
近日,广州女娲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女娲生命)成功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公开资料显示,女娲生命是以胚胎植入前DNA甲基化诊断和筛查为核心的生命科技企业,旨在为全球的试管婴儿提供PIMS技术支持。
据媒体报道称,女娲生命开发了使用DNA甲基化图谱进行AI智能筛选优质胚胎的方法——胚胎植入前DNA甲基化筛查技术(Pre-Implantation Methylation Screening, PIMS),该技术能够同时检测胚胎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和DNA甲基化水平的信息,并结合AI智能算法对胚胎发育质量进行智能筛选。
AI不仅能辅助智能筛选,而且能实现胚胎精准筛查、全面优选。女娲生命在胚胎植入前甲基化筛查的过程中,能够将首次单胚胎移植活产率由30%提升至75%,同时通过已积累数千个胚胎的百万个特定关键区域甲基化信息,实现了对全基因组表观遗传疾病尤其是对印记基因疾病的筛查,并采用人工智能算法来精准预测胚胎发育潜能,做到优中选优。
据了解,胚胎植入前甲基化筛查技术(PIMS)还未商业化落地,关于甲基化对胚胎发育的影响的机理的研究女娲生命仍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