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专访瑞士百达财富管理陈东:预计美国将再加息75个基点 年内不会开始降息

2023-01-13 05: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青亭

新年伊始,世界经济面临的形势依然扑朔迷离。美国和欧洲的世纪性大通胀能否回落?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何时到来?中美两大经济体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走势?这些问题持续牵动全球投资人的心弦。

近日,瑞士百达财富管理亚洲宏观经济研究主管陈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大面积的全球通胀将有所缓解,需求减弱、供应瓶颈持续缓解和有利的基数效应应能确保全球通胀在2023年恢复到近年来更为正常的水平,预期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将从2022年的6.9%降至2023年的3.2%。

当前,美联储货币政策何时转向正在成为市场的焦点。在陈东看来,当前,高消费者通胀预期和工资增长相对持续,可能会让美联储担心此时放松警惕为时过早。预计美联储今年将再加息两次——2月50个基点、3月25个基点,最终达到5.25%,但今年预计不会开启降息进程。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在最新展望报告中预测,全球经济将在今年上半年出现温和衰退,但在下半年出现反弹,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为2.5%,低于2022年的3.0%。美国和欧元区均将在年初陷入温和衰退,2023年全年分别萎缩0.2%;而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4.5%,实现温和回升。

该机构认为,尽管美元当前仍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尤其是在一季度将继续扮演避险资产的角色,但今年下半年随着全球经济开始复苏,美元将相对于所有货币走弱,今年年底很可能标志着美元的高估势头见顶。

瑞士百达集团是一家由8位所有者管理人共同拥有的合伙企业,只提供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另类投资解决方案和相关资产服务,不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亦不提供商业贷款。截至2022年9月30日,瑞士百达管理及托管的资产规模达5910亿瑞郎 (约为6010亿美元)。

陈东。资料图

欧美通胀都将回落但美国更快

《21世纪》:回顾2022年,通胀无疑是全球经济的关键词。虽然主要经济体不断加息,但通胀压力始终存在。目前,美国的通胀数字于第四季度初现缓解迹象。展望2023年,美国的通胀会快速回落吗?全球的大面积通胀能否出现转机将取决于哪些因素?

陈东:今年,美国的通胀肯定会出现回落,部分原因是去年的基数很高,但它下降的速度还有一些不确定性。当前,虽然实体货物的通胀回落很明显,但服务业通胀下降的势头还不是特别明确,这与国内工资增长联系非常紧密,而目前劳动力市场仍处在非常紧张的状况,虽然12月美国服务业PMI跌至50荣枯线之下,但这是首次处于萎缩状态,能否延续下去还有待观察。从这个角度看,美联储还会继续采取相对比较谨慎的姿态,不会很快地开始降息。

欧元区和英国的通胀则更多的是由能源价格驱动,整个欧洲对能源供给的外部依赖要比美国高得多。德国等主要欧洲经济体的能源此前主要从俄罗斯进口,而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不得不转从其他地方进口,这种能源需求的转换不仅面临很高的成本,而且也将经历很长的过程。因此,欧洲通胀的下降速度要慢得多,可能未来还会在很长时间处于高位。实际上,欧洲在这个冬天的情况要好过预期,这背后有一些特殊因素:一是欧洲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迅速储备了大量俄罗斯天然气;二是中国去年在疫情影响之下能源需求相对疲软,把部分能源供给空间留给了欧洲,包括把出口到中国的液化天然气转手卖给了欧洲。在这些特殊情况下,欧洲现在的能源储备比较完善。但在春天进入新的储备周期时,欧洲的情况可能变得更加困难,因为不仅欧洲已无法大量进口俄罗斯天然气,而且中国经济重启也将对能源有更高的需求。综合这些因素来看,欧洲通胀下降的速度不会像美国那么快。

美国今年料再加息两次 不会降息

《21世纪》:当前,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是否会发生转向。美联储加息进程是否已经步入收尾阶段?具体来看,美联储还有多少加息空间?今年美国经济是否会进入衰退?美国何时将开始降息?

陈东:我们认为,美联储在2月可能还要再加50个基点,然后在3月再加25个基点,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加息,也就是说,在现在的基础上,美联储还要再加75个基点,达到5.25%的上限。同时,我们认为,美联储今年不太可能降息,主要原因就是美国今年要进入一个非典型的经济衰退。通常来说,美国经济衰退的标志是劳动力市场的疲软、失业率的上升,但在这一次的衰退过程中,不太可能见到劳动力市场有太大的松弛。虽然近期看到了亚马逊、脸书、谷歌等高科技公司进行了裁员,但这些被裁掉的人都是很抢手的高技术人才,很快就能找到其他工作。总体而言,美国就业市场仍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美国经济会进入一个比较温和的衰退。而为了避免通胀出现反弹,特别是由工资推动的通胀反弹,美联储今年降息的可能性很小。

中国经济最早在春节后开始反弹

《21世纪》:展望2023年,中国同海外经济走势将有怎样的不同?从经济政策、防疫政策的角度来看,去年的经济形势跟今年相比会有哪些不同?

陈东:过去两年,中国跟西方主要国家处于不同的周期之中。当西方国家经济比较低迷时,中国受益于动态清零政策保存了大量生产能力,中国经济一度一枝独秀。但之后,当全球主要经济体完全放开后,中国由于疫情反复陷入了一段比较困难的时期。经济周期的差异决定了政策的不同。当西方经济体开始收紧政策时,中国维持了比较宽松的政策。今年,美国和欧洲经济会进入衰退,而中国经济会出现反弹,政策的不同步还会延续下去。

对中国经济,从三驾马车的角度来分析,消费的改善会是最明显的,特别是旅游业可能出现明显的反弹。预计固定资产投资会出现温和的改善,房地产行业在利好政策加持下会迎来温和复苏,优质房企的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但新增投资可能不会大幅提升,因为开发商和买房人仍然比较谨慎,而且城市住宅需求不会再像过去一样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仍比较困难,因为地方财政形势已比较紧张,扩大专项债发放的能力也有限。出口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下滑,主要是受到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随着美欧今年进入衰退,也将继续被拖累。

总体而言,我们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是4.5%,这主要取决于反弹开始的时间和幅度。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反弹可能会比预期更早到来,因为防疫政策的优化比预期的要早,疫情达峰也更早实现,因此,可能春节过后经济就会开始比较明显的反弹。但另一方面,反弹的幅度还面临一些不确定性,所谓的“报复性消费”是不是真的会发生还有待观察。

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升值的空间有限

《21世纪》:人民币汇率在2022年受美元加息影响出现了一轮疲软走势,在年末的时候出现了一波快速升值。您如何分析近期人民币汇率强劲的上涨势头?今年人民币能否进一步对美元升值?

陈东:去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贬值,主要是受到中美国债收益率倒挂的影响。此外,短期经济周期的影响也给人民币带来了一些压力,特别是去年疫情带来的压力。今年,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短期周期性的压力被解除,使得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反弹。不过,中美利差依然存在(目前,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比美国低70多个基点,一年期国债比美国低200多个基点),而且今年可能继续延续这一态势。因此,今年,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升值的可能性不大。

但从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指数来看,去年,人民币贬值其实并不厉害,现在的汇率水平比2018-2021年的大部分时间都还要高。这说明,在美国快速升息的情况下,全世界大多数货币都在贬值,而人民币相对其他货币表现要好,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民币是跟着美元一起相对其他货币在升值,只不过现在是把部分升值给吐出来了。因此,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并不是很低,只是看起来比美元低。

《21世纪》:自去年11月始,中国股市已出现了一个相对较强劲的反弹。这波上升趋势能否持续?今年A股可能呈现怎样的走势?今年外资增持A股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今年,外资流入A股的势头能否延续?哪些行业和投资主题会有更大投资机会?

陈东:A股的这轮反弹主要得益于一篮子政策的转向,除了防疫政策的放宽,还有房地产政策的松动,但后续股市的走势主要将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复苏进程和企业盈利水平的恢复情况。从去年10月底到现在,股市的快速复苏更多的是反映了人们对经济的预期,但后续要验证预期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波动。总体来说,中国经济还是要继续反弹的,只不过可能不再一条直线往上拉,会出现正常的波动。目前,我们更多看好消费和长期的主题,如新能源、生物医疗。

对亚洲整体的看法比较乐观

《21世纪》:刚刚说到今年欧美主要经济体纷纷面临衰退风险,那么亚洲经济将受到怎样的影响?中国经济前景向好将给亚洲带来怎样的推动作用?除中国外,哪些亚洲经济体今年可能表现出色?

陈东:我们对亚洲整体的看法比较乐观。今年上半年,可能韩国和中国台湾相对比较困难,它们跟全球半导体周期高度相关,这个周期可能还没见底,但其他亚洲经济体目前的表现都不错。

印度从去年起一直延续扩张的状态。它是一个内需导向的国家,出口相对来说很少,受国际需求周期变化影响不大。当前,印度国内的需求依然很旺盛,而且去年又重启了一个新的信贷周期。另外,印度的出口由于起点比较低,有很大上升空间。苹果公司去年已将最新的iPhone 14的部分生产迁至印度,这意味着将把苹果手机最新机型的生产同步在中国和印度进行。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说明印度制造业正在得益于跨国公司的供应链重构计划。我们预计2023年印度经济增速为6%,虽然低于对去年7%的预测,但仍将使印度轻松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增速最快的国家。

我们也非常看好东盟的经济前景。东盟人口众多、结构年轻,而且劳动力成本低廉。跨国公司的供应链重构给越南、印尼等东盟主要经济体持续带来利好,虽然越南由于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今年表现相对将差一点。但总体来说,东盟的情况是比较健康的,也将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重启,比如,泰国旅游业将得到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