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巡礼之二十一丨中马友谊大桥创世界桥梁建造之最 马尔代夫期待多元化战略对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广州报道
马尔代夫一直热切期盼着中国游客的到来。
继成为中国第一批试点出境跟团游的目的地后,马尔代夫旅游业再度迎来好消息。2月17日,《中国和马尔代夫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出境程序的逐步简化,让游客可以随时到马尔代夫游玩。而且,游客们会发现,在当地出行不再是只能依靠摆渡船往返,还可以选择坐车,通过中马友谊大桥去往首都马累、机场岛及新城胡鲁马累岛。
2018年8月30日,由中国援建、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中马友谊大桥建成通车。这是马尔代夫首座现代化桥梁,也是印度洋上第一座跨海大桥。该大桥的开通,结束了马尔代夫首都马累与新兴城市、第二大岛胡鲁马累之间只能通过轮渡往来的历史,更深刻改变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活。
中交二航局二公司副总经理林树奎曾是中马友谊大桥项目的施工负责人,对于当时建造大桥时的场景,他至今还记忆犹新,“在大桥建设过程中,成千上万的群众每日都会围在大桥岸边观赏大桥建设盛况。‘观桥’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件新事物。”
据记者了解,中马友谊大桥通行四年多以来,通行流量达上亿人次。该大桥实现了马尔代夫人民拥有跨海大桥的愿望,更重要的是,这是中马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是中马友好的象征。
马尔代夫是最先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从中受益的国家。对此,中国驻马尔代夫大使王立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事实证明,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给马尔代夫带来了变革性影响,给马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有力地促进了马尔代夫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中马正在共同走上一条希望之路、繁荣之路、幸福之路。
(中马友谊大桥,图片由中交二航局提供)
第一座跨海大桥架起幸福路
水清沙幼,碧水蓝天。独特的岛屿风光,让马尔代夫被誉为“上帝抛洒人间的项链”。
马尔代夫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是由1000 多个星罗棋布的岛屿构成的国家。但一直以来,马尔代夫没有一座跨海桥梁,岛屿之间的连通始终不畅。在建造中马友谊大桥之前,当地人都是靠小船在汪洋大海摆渡往来。
公开资料显示,马尔代夫首都马累,面积仅有1.8平方公里,这里却居住着15万以上的人口,约占整个国家人口的三分之一。由于当地人口稠密,单一的交通方式所带来的不便越发凸显。
此外,交通问题也影响着游客对游览路线的选择。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小雪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马累是马尔代夫人口最多的城市,给我们的感觉是“又小又挤”,“若是旅客要到马累游览,还得从机场出来坐船。而当地的船只一般都很小且颠簸,因此很多游客都不会到马累,而是选择直接坐船到外岛游玩。”
直到2018年8月,中马友谊大桥正式落成通车,当地必须依靠摆渡船往返的交通状况才得以改变。
(中马友谊大桥连接两岸三地, 图片由中交二航局提供)
据悉,中马友谊大桥跨越马尔代夫嘎杜海峡,总长2公里,直接连接马累岛和机场岛。“大桥建成之前,当地民众只能靠摆渡船往返两岸。遇到大风强涌浪等恶劣条件,船舶通行就非常危险甚至停航。大桥通车后,当地人开摩托车不到5分钟就能跨越海峡,到达对岸,可以说极大方便了交通往来。”林树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大桥的建设有效地改善了两岸三地居民的交通出行环境,尤其是缓解了大马累核心经济圈城市拥挤的现状。
毫不夸张地说,大桥给当地人带来了极大的幸福感。
斯里兰卡人苏吉在马尔代夫生活多年,在马累的一家酒店就职,但家住在距离马累约10公里的胡鲁马累岛。胡鲁马累岛紧邻机场岛,面积约4.5平方公里,虽然距首都马累远,但不像马累如此拥挤,租金也比马累便宜近一半。
因为工作的缘故,苏吉每天都要坐船往返于两座岛之间,凌晨4点就要起床,从家里出发、坐船赶到马累要一个半小时。一路上颠簸摇晃不说,若是遇到恶劣天气,码头还不一定有船。因此,他一直期盼着大桥通车。在得知中马友谊大桥的通车日期后,原本打算出去旅行的苏吉,也决定推迟假期,与妻子去现场观看通车典礼。
林树奎还记得,中马友谊大桥通车那天的场景:海滩边、防浪堤旁、观景平台上……到处都是争相观看大桥通车盛典的马尔代夫民众。随着大桥通车,马尔代夫首都也开通了交通枢纽专线,彻底改变了大马累地区的交通格局。
在林树奎看来,大桥开通所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他能明显感觉到,大桥开通后,对岸机场岛毗邻的胡鲁马累岛很快就热闹起来了。
“各种商品贸易往来更加频繁,餐饮业、旅游业、汽车业等多种行业生意也显著好起来。马累岛上的披萨店开通了跨岛外卖服务,外卖小哥骑车过桥把新鲜的披萨送到胡鲁马累,在以前这是难以想象的。”林树奎向记者表示,因为大桥,马累岛亮起了红绿灯,大桥交警这一新职业也诞生了,而原本安静的胡鲁马累岛也因为大桥的物流的带动,掀起了规模庞大的基建热潮,保障房、新商店、工厂等纷纷开始建设。
“大桥的建设,是对特殊地理环境的跨越。中马友谊大桥加速了马尔代夫核心城市人流、车流、资源要素的流动,无形中拉动了马尔代夫经济发展。”林树奎表示,由于机场与首都马累之间很快就能跨桥抵达,能够进一步促进首都马累以及大桥所连接的两岸三地,即马累、机场岛和胡鲁马累岛的旅游吸引力,进而加快推动旅游业发展。
珊瑚礁上的“中国制造”
拥有一座跨海大桥,是马尔代夫民众长久以来的心愿。据了解,马尔代夫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岛国,多孔洞、易碎、承载力不均等珊瑚礁灰岩特有性质,决定了建造跨海大桥有着“世界级”的难度和风险。更重要的是,在远洋深海无遮掩环境珊瑚礁地质上建造跨海大桥,即便是放眼世界,也没有先例可循。
2016年,中马友谊大桥正式开始施工,工程难题接踵而至。当地的珊瑚礁地质复杂,涌浪强烈,再加之海水盐度高腐蚀性强,都让大桥承建方——中交二航局的施工人员在做工程施工规划时头疼不已。据二航局武港院副院长汪文霞回忆,那时候只要开会,内容都是研讨怎么让大桥在珊瑚礁上站住脚。
林树奎表示,当时团队在重压之下深入研究探索珊瑚礁地质建桥“密码”,通过科技手段探寻海洋涌浪作业窗口期,昼夜不停加紧施工。与此同时,团队制定了全周期科学决策施工计划,国内外联动统筹建桥物资。最终,团队不负众望,在建造过程中开创了远洋深海无遮掩环境珊瑚礁地质条件下特大型桥梁建设的先河,在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组织的历次验收中,验收结果均为“优良”。
中马友谊大桥的建设全面采用中国技术、中国规范、中国标准。中国企业发挥全产业链优势,为马尔代夫圆满了造桥梦。更难得的是,从中马友谊大桥开工到建成通车,中交二航局项目团队仅用了短短33个月的时间。“2公里跨海大桥,工期不到3年,这种工作强度和压力在我经历的所有桥梁工程中是前所未有的。”林树奎感叹道。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马尔代夫岛屿众多,民众居住得比较分散。中马友谊大桥的建成,以桥梁连接其首都和居民区,有力促进当地民众的交流和当地经济发展,能极大地缩短通行时间。从基建的角度来说,马尔代夫缺乏大型工程建设的能力,更没有这种技术。中国的基建很好地补足了马尔代夫当地的建设需求。
近年来,随着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化,两国在大项目上的合作发展势头良好,迎来了一系列工程竣工,包括拉姆环礁连接公路项目、住房二期项目、呼鲁马累二期7000套保障房项目,以及马累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目前机场新跑道已经成功开通。
对此,刘小雪认为,马尔代夫亟需完善基础设施。除了大桥,未来马尔代夫在马累的居住项目建设、填海造岛等方面可能有需求,因此中马在基建方面的合作也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而未来在推进基建项目时,还得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采取什么方式使资金利用更可持续。
对接马尔代夫多元化战略
2022年是中马两国建交的50周年。去年10月,中马两国领导人互致贺电,表示两国友好源远流长,未来将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
2023年2月21日,马尔代夫-中国商务投资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中马双方讨论了对区域与国际合作的理解,并达成对未来深入合作的共识。
马尔代夫驻华大使艾莎特·阿兹玛表示,马尔代夫和中国之间的友好合作源远流长,马尔代夫一直视中国为宝贵的朋友。中国为马尔代夫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马尔代夫人民的高度赞赏。她期待两国战略对接,在旅游、可再生能源与环境、渔业、农业、房地产与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商业合作。
在众多领域中,两国之间的旅游业合作被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论坛上,马尔代夫旅游部部长毛素姆表示,在疫情暴发前,中国连续多年成为马尔代夫最大的外国游客来源国,“中国游客到马尔代夫度假对马尔代夫旅游业的发展及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欢迎中国的伙伴前来马尔代夫旅游和投资。”据悉,2021年,旅游业占马尔代夫GDP的21.4%,占最大比重。
谈到下一阶段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方向,中国驻马尔代夫大使王立新表示,首先要加强中方全球发展倡议与马尔代夫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对接。
除了基建领域的合作,近年来,中马双方在海水淡化、电力、文教、卫生、能力建设等方面合作都取得不少重要成果。
“中马在共建‘一带一路’上的合作上潜力很大,因为马尔代夫刚好处在印度洋航道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刘宗义表示,交通信息业其实是该国的第二支柱产业,而中马在这方面也将有较大的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