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法律从“0”到“1”突破 超前讲授小学课程受法律禁止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近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下称“学前教育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学前教育法的出台,填补了学前教育法律的空白,实现了学前教育法律从“0”到“1”的突破,系统构建了中国特色学前教育法律制度体系。
11月1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学前教育法并介绍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法律有关情况。
我国学前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2023年全国幼儿园数为27.4万所,在园幼儿数4093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1.1%,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依然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资源结构性短缺,投入保障、师资队伍建设、规范监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仍不完善。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在发布会上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进一步健全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保教质量。
学前教育法还充分回应了当下学前教育发展的新问题、新挑战,比如普惠托位不足导致年轻人不敢生孩子、教幼儿园儿童学拼音等违背儿童成长规律的小学化问题等。
坚持政府主导,完善保障机制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文斌在发布会上说,学前教育法规定发展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以政府举办为主,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
田祖荫在发布会上指出,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各地依法建立完善财政投入长效机制,将财政补助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确保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合理比例,建立省市县财政补助经费分担机制,制定并落实公办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或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以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财政补助标准,健全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做到“预算有科目,拨款有标准,分担有机制,资助有制度”。
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将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从300元/生·年提升到600元/生·年,民办园实行以奖代补机制,普惠性民办园生均奖补在自治区奖补200元/生·年的基础上再给予300元/生·年的本级财政奖补,10年来共拨付奖补资金2651万元。
2019年以来,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凭祥市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仍保持只增不减,财政性投入累计8007万元,年均增长9.39%,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占比从2019年的3.94%增长到2023年的5.17%。
“学前教育以公共财政为主投入,不仅是全球范围的共识,而且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基本政策取向。建立学前教育保障机制的核心,就是落实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基本原则,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指委学前教育保教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李天顺说。
学前教育法对政府的投入责任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制定并落实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或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财政补助标准,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为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等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等。
“这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制定标准,要在强调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同时,认真落实好教职工工资保障、各种专项投入等。”李天顺说。
不要给孩子增加额外负担
在学前教育中,违背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抢跑问题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应该如何强化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避免学前教育活动的小学化倾向?
田祖荫在发布会上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3到6岁的儿童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尚不具备理解抽象文字符号的能力。因此,如果提前学习小学的课程内容,不仅会剥夺孩子的童年快乐,更会挫伤他的学习兴趣,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田祖荫介绍,下一步,教育部将围绕幼小科学衔接抓三个重点:
第一是加强专业指导,发挥专家和专业机构的作用,切实提高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的有效性。
第二是加大社会宣传,要利用各种平台,面向家长、幼儿园和小学持续宣传科学的衔接理念和方法,不要制造焦虑,不要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负担,幼儿园就是让孩子安全地玩儿、健康地成长、快乐地生活。
第三是强化规范监管,要深入治理幼儿园、小学超前超纲教学的不规范办学行为,针对这些要坚决地查、管,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确保学前教育法的规定能落到实处。
“学前教育法聚焦了促进幼儿平稳过渡,以法律的方式明确了幼儿园与小学做好入学准备与适应的任务,为幼小科学衔接提供了法治保障。”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园长余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余琳说,站在幼儿园这个角度,要树立科学的衔接理念,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全面准备为目标,为培养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学习品质和入学需要的关键能力作为重要教育内容,渗透于幼儿园三年的保育教育全过程。
近年来,教育部部署开展了幼小衔接试点工作。比如成都市金牛区就成立了10个幼小衔接教研共同体,带动全区的所有小学和幼儿园两周一次开展联合教研,这种教研极大地改变了小学对幼儿园的认识,加深了小学和幼儿园之间的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