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首席专家张明杰:学习国际经验,探索中国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战略路径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张梦琦 广州报道
11月30日,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首席专家张明杰在“2024年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新形势下农业出海交流研讨会”上作《扩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的主旨演讲。张明杰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总体形势、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挑战,并对如何借鉴国际经验,扩大我国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提出建议。
2024年11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扩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加大促进支持力度,培育高质量发展主体,指导和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国外不合理贸易限制措施,为出口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张明杰表示,此次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期间举办的“新形势下农业出海交流研讨会”,是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的扩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路径探讨活动,准确把握了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新趋势。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跨越新台阶。据介绍,2010年、2017年、2021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先后突破1000亿美元、2000亿美元、3000亿美元。我国农产品贸易额由2001年的279亿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3324亿美元;增加11倍,年均增长12%;全球占比由3%提高到16%,排名由第十一位升至第二位。
2023年,我国农产品贸易伙伴已拓展到226个国家和地区,市场更加多元。张明杰进一步介绍:“目前,我国的粮、棉、油、糖等农产品进口主要来源于两三个国家,市场集中度高。出口方面,我国水产品、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分散度较高。”
张明杰特别提到,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农产品出口连年增长,2023年占比升至35%,比2013年提高近7个百分点。我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2003年以来年均增速达12%,高于同期对全球8%的年均增速。目前我国出口至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额占比超过两成。
2024年1—10月,我国农产品出口额826.6亿美元,同比增长2.8%,呈回升向好态势。同时,张明杰也指出,整体上看,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农业外贸企业市场开拓风险加大,我国农产品出口仍然面临挑战。一方面,大国博弈背景下,一些国家以安全为借口搞“脱钩断链”,打着“去风险”的旗号搞贸易限制,农业外贸企业出口信心遭到削弱。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出口“小散乱”现象尚需改善,品牌化短板尚未补齐。
面对当前我国农业国际化发展的挑战,张明杰认为,可借鉴国际经验,扩大我国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市场:“首先,可借鉴荷兰经验,通过科技引领和制度创新占据高端市场,特别是在种业发展上加强产学研合作,利用拍卖制度稳定市场价格。也可以参考新西兰聚焦单品整合资源的战略,通过市场化运作增强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