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对话丨独家专访奥运冠军李小鹏:期待十五运会涌现更多新元素,北京奥运会终生难忘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首席记者施诗 广州报道 “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过去已经16年,但是有时候往往回想起来,就好像昨天的事情一样。”近期,“在体育中读懂中国”专题论坛在广州举办,体操奥运冠军、国际体操名人殿堂成员李小鹏会后接受《南财对话》独家专访时回忆道。
2008年北京奥运会承载了中华民族太多的情感。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让世人看到了朝气蓬勃的中国,也让中华民族实现了长达百年的奥运梦想。1908年,现场观摩奥运会的第一个中国人、“近代中国体育之父”、南开创始校长张伯苓发出“奥运三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枚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举办奥运会?”
这三个问题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体育人,也在国人心中种下奥林匹克的种子。2008年,奥运匹克的圣火终于在华夏大地点燃,中国的奥运健儿们终于有机会在自己的主场争金夺银。“百年奥运来到中国,是每一个运动员、也是全国人民的梦想,因此我也非常希望能够参与这届盛会。” 李小鹏对记者表示。
对于李小鹏而言,北京奥运会是圆满的,因为他克服伤病、收获两枚金牌。对于国人而言,北京奥运会也是圆满的,因为这是一届被称为“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彼时,无论是李小鹏还是北京奥运会,都完美地回答了跨越时空的“奥运三问”,也让世界在体育中读懂中国。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李小鹏淡出了赛场,但他依旧心系体育,积极参与青少年体育的推广工作。对于2025年全国第十五届运动会,李小鹏充满期待,因为十五运会将首次在粤港澳三地举办。他希望在十五运会上看到更多新的元素,也希望十五运会更够更好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
跌宕起伏的奥运经历终生难忘
《南财对话》:虽然你已经退役15年,但是想必你对奥运经历依旧印象深刻。你会用哪些关键词来形容自己的奥运经历?
李小鹏:太多了,比如憧憬、梦想、紧张、黑暗、挫折、不放弃、坚持努力。我觉得这些词囊括了我20多年所有的感情。
《南财对话》:能不能详细说说这些关键词?
李小鹏:2000年悉尼奥运会是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在那之前,我们都是在电视机前看着我们的体操前辈们在赛场上与那些我们心中最强的选手们一起比拼,并且屡创佳绩。这也让我在心里种下一个愿望,那就是参加奥运会并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得奖牌,甚至夺得金牌。因此,在19岁的时候,能够登上奥运会的舞台,并且首次参赛就收获金牌,在梦想成真的同时,也充满了惊喜。当时的我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无限的遐想。
到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我感到压力重重,因为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而且已经拿到13个世界冠军,所有人的目光、所有的压力都会落到我的身上。再加上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压力是无比巨大的。但是,我仍然希望自己能够像悉尼奥运会一样创造辉煌。期待越高、压力越大,所以摔得也最惨,最终只收获了一枚铜牌。
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随着自己的年龄不断增长、伤病不断增加,加上脚部的手术,我也进入职业生涯非常低谷的阶段。但是,我还是选择了坚持,因为2008年的奥运会举办地是在自己的家门口北京。百年奥运来到中国,是每一个运动员、也是全国人民的梦想,我也非常希望能够参与这届盛会。不过,备战的道路还是比较坎坷的。2007年,我的脚部骨折,这就意味着我能否参加北京奥运会都成为一个未知数。我觉得2007年到2008年是我运动员生涯中训练练得最苦、压力最大的一年。不过,最终我还是顶着这样的压力、入选奥运会参赛名单,并最终夺得两枚金牌。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圆满的结局。
《南财对话》:这一路走来,你经历从巅峰到低谷再到巅峰的一个过程。这对你的整个人生有怎样的影响?
李小鹏:思考很多。我觉得一个运动员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总会有高有低。对于我来讲,我觉得特别满足。因为作为一个运动员,我经历了最巅峰的时刻,也跌到过最谷底,最后又能够重新振作爬起来再回到自己的竞技水平、甚至能够拿到奥运冠军,这是非常圆满的。
以团队为中心是体操队的一种传承
《南财对话》:就像你说的,一个运动员能够在主场作战、拿到金牌是非常不容易的,还记得北京奥运会时候的场景吗?
李小鹏: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过去已经16年,但是有时候往往回想起来,就好像昨天的事情一样。在能够容纳3万多人的国家体育馆里,所有观众一起喊你的名字为你加油、助威,然后当你举手上场、即将上器械的时候,突然全场安静,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的那种压迫感到现在还是能感受到的。
《南财对话》:主场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可能是压力也是动力。你们是怎么去处理这种关系的?
李小鹏:我觉得处理这样的关系不是一天而成的,要经过长期的锤炼。从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到2004年承受巨大的压力、上场去拼,再到2008年主场作战,心态其实已经经过了很多锤炼。真正等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反而可以把自己的心沉下来,想好自己每天练的动作,然后把比赛过程当做一种表演。在比赛当天,为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教练、自己的队友、现场的观众以及电视机前所有的观众献上表演。
《南财对话》:有没有想过在北京奥运会上比赛失败了怎么办?
李小鹏:没有去想这个问题。尽量让自己不要去想成和败,而是要享受整个过程,怎么样能够把自己的动作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完美,不留遗憾。
《南财对话》:我记得北京奥运会刚结束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你如果能上跳马就好了,也许能拿三金。所以,现在你觉得奥运经历还有遗憾吗?
李小鹏:我觉得不能说如果当初做了什么。那还有说如果我不放弃鞍马,那可能是不是全能也有希望。我没有比跳马也许是一个最好的决定,因为当时自己的脚伤确实刚刚恢复。对于中国体操队来说,男团这一块金牌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能够圆满地完成这一个任务,放弃跳马我觉得是没问题的。
《南财对话》:其实你是以团队为重。这是不是中国体操的一个传统?
李小鹏:是的。团体金牌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中国体操队从建队以来,都是以团队作为中心。大家都要围绕着这个团队尽自己最大努力。这是一种传承。
希望青少年通过体育收获快乐
《南财对话》:你跟体操其实已经相陪相伴了有20多年。当初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想选择体操?
李小鹏:其实我进入体操是因为我妈妈看到了市体校的招生广告,让我去试一试。当我进入到体操馆时,我并不明白什么是体操,只是觉得很好玩。自由操场地非常大,如果把脚放进吊环两个环,就像一个秋千一样在上面晃来晃去,还很多小朋友跟你一起在场馆里翻跳滚。纯粹就是自己感觉兴趣、喜欢,然后开始接触体操。
《南财对话》:那练体操很苦呀。
李小鹏:作为一个业余的运动员,我觉得快乐更多一点。但是当作为一个职业运动员,开始有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想要拿冠军、想要出成绩,就必须开始付出。
《南财对话》:其实和很多传统项目相比,比如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的推广做得不是特别好。你觉得可以怎么去促进体操的整体推广?
李小鹏:我觉得虽然体操的比赛赛事相对较少,不如像羽毛球、乒乓球有自己的联赛,但是体操的群众基础还是不错的,很受欢迎。我现在也从事一些体操相关的体适能的推广。首先,我觉得是让孩子们能够轻松地接触到这项运动,让他们快快乐乐地感受这项运动的快乐。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要让他们学到东西,并不是说鼓励他们一定要成为世界冠军、奥运冠军,而是鼓励他能够喜欢这项运动,能够从这项运动当中强身健体。这样为从事其他运动打下基础。如果去跑步,可能跑得更快,打篮球会跳得更高,游泳的话柔韧度更好。我们会从这些角度去鼓励青少年。
《南财对话》:体操一直是国民关注度很高的一个项目。据你的了解,我们现在的后备怎么样?
李小鹏:其实在我们2008年退役之后,中国体操队也经历了一个低潮,一个调整期。我觉得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些优秀运动员涌现。大家不要给运动员们太多压力,毕竟体操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项目,男子有6个项目,女子有4个项目。当然,我也希望我们的这些后备力量能够通过比赛的磨炼,逐步茁壮地成长。
《南财对话》:你刚刚也说到,在退役之后从事了很多青少年体育的推广工作。那么对于那些想要从事职业体育的青少年来讲,怎么去选择项目比较合适?
李小鹏:如果是选择职业项目的话,我觉得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条件做一个选择,这样会比较好一些。
《南财对话》:除了青少年体育推广这一块,你在退役后还从事了哪些工作?
李小鹏:其实我们会做一些赛事与活动的推广。同时作为劳伦斯体育学院学员,我也会经常地参与一些慈善的项目,希望通过体育来帮助更多的青少年儿童。
《南财对话》:能不能介绍一下劳伦斯体育学院的情况?
李小鹏:劳伦斯在中国有非常多的慈善项目。我们希望当地的学生、青少年能够通过体育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同时让自己的心理和身体变得更强壮、更健康。
期待十五运会涌现新元素
《南财对话》:我们今天在广东,这里是2025年十五运会的举办地之一。对于2025年的十五运会,你有哪些期待?
李小鹏:我相信第十五届全运会大家都很向往,因为在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这也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对于我个人来说,非常期待看到体操的比赛,以及一些新兴项目。比如,匹克球能否作为表演项目进入全运会。我希望能够看到不断地涌现新元素。
《南财对话》:因为是三地联合举办,肯定有很多运动员是主场作战。你会有哪些建议?
李小鹏:其实刚才你也说过,主场有利有弊。我觉得对于运动员自身来说的话,还是要做好平时的训练,并磨炼自己的心态,这样在比赛的时候才能够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南财对话》:其实我们都说体育是无国界的,体育的交流也应该是很通畅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体育去读懂中国?
李小鹏: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从我们第一枚射击奥运金牌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这一路中国体育创造了太多辉煌历史,也诞生了很多优秀运动员。我觉得大家可以看到北京奥运会给全世界带来的震撼,也可以看到那么多优秀的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现出的超凡实力。同时,中国的体育产业在飞速地发展。我们在平常的生活当中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当中,更多的体育场馆设施不断地涌现。我觉得通过这些变化,世界也能看到中国的发展。
策划:于晓娜杜弘禹
监制:施诗
编辑:孙静芳
记者:施诗
制作:李群
摄影:肖航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曾婷芳赖禧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内容统筹: 黄子豪
海外运营编辑:庄欢吴婉婕龙李华张伟韬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