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专家:广州十八罗汉山现存我国南方发现的最久历史古海蚀地貌地质遗迹

2024-03-12 21:23: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江珊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珊  南沙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3月12日获悉,广东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专家、广州市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金山近期表示,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十八罗汉山古海蚀地貌地质遗迹,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南方发现的最高海拔、最久历史记录的海蚀地貌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应进一步采取划定保护范围等措施加强保护。

珠江三角洲因地质变化形成了丰富的古海蚀地貌。根据2009年记载的地质遗迹登录表,南沙区大岗镇十八罗汉山山体的东南侧,丹崖赤壁上之海蚀崖如红色丝带飘逸于山体中,海蚀崖海拔87.43米,高0.5米,向东南延续了约80米。在珠三角地区,同莲花山海蚀蘑菇、七星岗海蚀壁龛,大、小虎山海蚀崖等一系列海蚀地貌相互比对,对恢复古地理环境及珠三角古海岸线有着重要的作用。

刘金山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由于十八罗汉山古海蚀地貌在中国东南沿海的众多古海蚀地貌中的海拔高度是最高的,也代表了形成古海蚀地貌的时间是最久的。人类据此可以追溯到最久远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的演变、中国南方海岸线的变迁、地壳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和性质。他建议加强对遗迹进行保护,具体包括为古海蚀崖搭建遮阳挡雨棚、划出保护区和缓冲空间,以及为古海蚀洞进行钢化玻璃罩保护等。

“地质遗迹是地球留给全人类极其宝贵的财富,失而不能复得,是人类认识自然界、探索地球过去与未来的宝典。同时地质遗迹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在积极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原则下,利用地质遗迹资源发展旅游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高级别的地质遗迹的发现并由此建立的地质公园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的品牌和名片。”刘金山在日前召开的 “传承与发展·南沙(大岗)历史文脉探究”研讨会上说。

(十八罗汉山古海蚀崖地貌地质遗迹图片。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大岗的起名,也源于此地盛产大冈红石(即大冈红),颜色鲜红且质地坚硬,故因石得名“大冈”,后写成“大岗”。“石文化”也一直鲜活于大岗人文历史中。据《大岗镇志》记载,在明代,上村谢族、吴族、黎族、南村杨族,大岗莲塘湾胡族、岭东孔族、冯族等相继来此聚居,经过几代人延续传承形成规模较大的自然村落。清乾隆七年,东江客籍人来大岗、潭洲定居,在八股山罉塘、撑篙坑、鲤鱼头等处开采红山,以采石业为生,形成众多村民聚落。

目前,大岗镇内与“石”有关的历史文化遗迹还包括了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大岗罉塘潭古采石场,内藏八股山场界碑据考究是目前广州古代采石场唯一的清代石碑;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潭洲骑楼,建于1950年至1970年。

21财经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