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地方版”政策加速推动设备更新 多类专用设备产量初现高增长

2024-06-18 05: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缴翼飞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推行近三个月以来,各地、各领域落实举措不断,市场也反馈出了初步成效。

6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5%,比1~4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近一个月以来,有关设备更新的“1+N”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完善,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行动计划以及交通运输、文旅等领域的实施方案均已陆续印发,将逐步细化落地行业实施办法。

另外,《河北省加快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行动方案》《河南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等地方版设备更新政策也相继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于3月正式印发以来,31个省(区、市)均已召开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相关会议,其中多地推出独具特色的“定制版”方案。

受访专家表示,本轮设备更新的核心目的还是在于扩大内需,中国可能正处于新一轮设备更新周期的起点。各地也在以设备更新为牵引,尤其聚焦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不少标准还要高于顶层文件,预计未来在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的投资、营收和利润规模会有较大提高。

图片来源:IC photo

央地加强设备更新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持续推进,相关设备生产也有明显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广播电视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0.7%和15.7%。从产品看,农产品加工专用设备产量同比增长53.6%,数控锻压设备同比增长17.2%,电子工业专用设备产量同比增长11%。

中国银河宏观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设备更新周期被称为朱格拉周期,今年以来设备更新快速上行。配合着本轮设备更新的需要和AI的推动,政策适时对企业设备更新做出引导和支持,以标准为引,鼓励传统企业产业升级改造,同时在能耗、排放方面给予指引,有利于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新一轮朱格拉周期向上开启。

根据国新办发布会此前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全社会设备存量资产净值大约是39.3万亿元,其中工业设备存量资产大概是28万亿元,占比超七成,是设备更新的重点。

本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涵盖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文旅、教育和医疗多个领域。根据《行动方案》,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同时,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规模设备更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通过财政、金融政策加以激励引导,激发企业更新换代的内生动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认为,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主体是企业,缺意愿、缺资金、缺政策等成为制约企业开展设备更新的主要原因。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对破解企业设备更新的难点堵点作出的一揽子政策安排,为加快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形成规模效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根据中国银河宏观研报测算,本轮设备更新带动的额外投资规模约为1.1万亿元,《行动方案》提到的7个领域将额外多增9000亿元左右,其中2024年将多增4700亿元左右。政策工具支持主要来源于财政补贴和央行再贷款,其中财政补贴平均每年约为330亿~550亿元。

针对企业压力大的痛点,多地正在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近日印发的《黑龙江省支持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政策实施细则》提出,对电子信息、新材料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的追加补助。

《河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财政政策》提出,把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重点支持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对符合条件的贷款落实财政贴息政策。

促进生产数字化和现代化

此次工业领域的大规模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是一大重点。《行动方案》提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

从地方实施细则释放的信号看,各地也在以设备更新为契机,提出了更高的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要求。

比如山东省提出,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2%、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基本全覆盖。浙江省提出,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3%、75%,新增未来工厂80家、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600个(家)。安徽、湖南、广东等省份出台的“地方版”方案也把“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放在了重点任务的首位或靠前位置。

不过,赛迪研究院中小企业研究所所长龙飞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相比于大型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分布在传统产业和价值链中低端,受限于人力、资金等约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在后续的推进工作中重点关注。

近期审议通过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也提出,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与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有机结合,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形成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

龙飞指出,目前市场上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服务大多是提供通用型解决方案,无法满足中小企业个性化、一体化需求。对此,建议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同时,重点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队伍。鼓励服务商打造“小快轻准”服务产品,研究探索全国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

加紧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行动方案》明确,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

章俊认为,本次设备更新有助于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的目标。

5月29日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要求,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也再度明确了对重点领域通过设备更新升级达到能耗下降的重要性。

其后,《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也相继印发并将设备更新作为重点的节能降碳任务。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孙颖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加快步入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大量低效、落后设备产品成为制约转型升级发展的突出短板。以电机为例,目前我国电机保有量超过30亿千瓦,电机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一半以上,但在役高效电机比重仅为20%左右。考虑到各类生产和用能设备、耐用消费品等普遍具有较长使用寿命,并且对上下游产业和用能环节等影响较大,一旦固化于低效、高碳的粗放发展路径上,从长远看,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美丽中国等战略目标。

交通运输部等13部门近期联合印发《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也提出要实施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老旧机车淘汰更新、邮政快递老旧设备替代、物流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标准提升七大行动。

孙颖表示,虽然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我国全部汽车销量比重达31.6%,但占汽车保有量比重仅为6.1%,并且从产业链供应链看,无论是上游原材料、动力电池等环节,还是下游二手车、电池回收梯次利用等环节,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都有较大提升空间。

21财经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