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WTI原油一度突破80美元关口 国际油价为何逆转跌势?

2024-06-19 05: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吴斌

在6月初欧佩克+减产“哑火”一度引发油价大跌后,如今国际油价又“触底反弹”。

随着投资者对夏季需求前景更加乐观,国际油价延续了上周的涨势。6月17日,国际油价大涨逾2%,WTI原油期货一度突破80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升至84美元上方,均创下逾一个月高位。

这也和之前的市场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6月2日,欧佩克+同意将366万桶/日的减产措施延长一年至2025年底,并将22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行动延长三个月至今年9月底。不过,欧佩克+将在今年10月至2025年9月的一年时间内逐步取消22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举措。

随着欧佩克+减产政策令供应远忧加剧,6月4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一度跌至77美元/桶下方,WTI原油期货更是一度跌破73美元/桶。

短短半个月内,市场情绪为何突然转变?接下来油市将走向何方?

国际油价逆转跌势

在6月初欧佩克+公布产量政策后,国际油价一度承压走低,如今再度上涨。

金联创原油分析师奚佳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6月2日的欧佩克+会议结果整体在市场的预期之中,但部分举措超出了市场预期,导致油价出现了波动。虽然欧佩克+集体性的减产协议被延长到了2025年,但8个自愿减产的成员国将从今年四季度起逐步取消“额外”减产的部分,这就意味着届时产量将会陆续增加。受此影响,国际油价一度承压走低。

然而,进入6月之后,全球开始迎来石油消费旺季,在需求逐步回暖的同时,欧佩克+三季度依旧在履行减产政策,因此原油市场的基本面预期向好,从而推动油价再度上涨。

建信期货能源化工高级研究员李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一方面近期沙特持续对市场进行预期管理,强调四季度自愿减产的退出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在极端情况下欧佩克+可能会再度回到减产中来。另一方面,市场对三季度需求端的表现仍有一定期待,推动油价反弹。

由于出行旺季和消暑的能源需求,高盛等机构预计今年夏天全球油价将再度高涨。高盛石油研究主管Daan Struyven预测,今年三季度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升至每桶86美元。健康的消费群体以及对交通和制冷设备的强劲夏季需求,将推动第三季度原油市场出现相当大的供不应求。

奚佳蕊分析称,三季度为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原油消费旺季,届时汽油需求的回升有助于提振油市。此外,夏季容易遭遇灾害性天气,一旦局部产油地区因不可抗力而出现供应中断的情况,将在短时间内支撑油价。供应面对油市也继续起到支撑作用,欧佩克+现行的原油减产政策将持续到三季度末,因此三季度原油市场的基本面整体依旧向好,从而推动油价走高后保持在高位运行的态势。

拜登政府已计划再购买600万桶石油补充美国的储备,利用油价下跌的有利机会来补充已经大幅消耗的战略库存,这也会支撑油价。美国能源部长格兰霍姆表示,随着两个站点的维护工作接近尾声,美国有可能提高战略石油储备的补充速度,战略石油储备有关工作将在年底前完成。美国政府希望以每桶79美元及以下的价格回补石油储备。

短期无虞中期或承压

由于夏季的旺盛需求,国际油价短期仍有支撑。

摩根大通全球大宗商品策略主管Natasha Kaneva表示,夏季库存的减少应该足以让布伦特原油保持在每桶80~90美元的高位区间。“我们预计需求会出现季节性增长,预计在4月至8月期间,成品油和原油的需求将分别增加250万桶/日和400万桶/日。”

与此呼应的是,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在6月《短期能源展望》报告中进一步上调了对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期,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可能会创下纪录。在5月的报告中,EIA已经预计全球石油需求今年将创下历史新高,而在6月报告中,EIA预计今年全球原油和液体燃料消费量将增加110万桶/日至1.03亿桶/日,较此前预测的1.028亿桶/日进一步提高。EIA还预计,明年全球石油需求可能升至1.045亿桶/日,较此前预估的1.043亿桶/日进一步上调。

供给端也存在一些利好,除非钻机数量增加,否则到2025年下半年,美国石油日产量可能将下降约100万桶。总部位于休斯顿的投资管理公司Vaughan Nelson副首席投资官Adam Rich表示,将需要更多的钻机来抵消现有油井生产率的下降。我们可能还能维持每天1200万至1300万桶的水平六到九个月,但如果我们看不到钻井数量真正开始出现上升,那将是一个大问题,油价需要接近每桶90美元才能推动钻井数量回升。

近年来,页岩油热潮推动了美国石油产量节节攀升,但预计接下来增长将放缓,油气资源最富饶的区域已经被钻探,许多美国生产商如今也在承诺适度增长,并优先考虑股东回报,活跃的钻井平台数量已降至2022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油价短期无虞,但中期压力仍存。李捷分析称,需求端进入传统旺季,但现阶段旺季特征尚不明显。美国炼厂开工率开始季节性上行,更多是把原油库存向成品油端转移,成品油库存去化慢于往年同期,汽柴油裂解价差也尚未看到明显反弹。市场对美国出行旺季的预期仍较为乐观,后期需求端需要以时间换空间。预计三季度油价仍有上行动力,但目前炼油利润偏低,可能制约油价反弹的高度。目前来看四季度有较大累库压力,若欧佩克+如期增加供应,不排除油价大幅下探的可能性。

Kaneva也预计,随着新冠疫情后的需求反弹动力减弱,加上能源效率的提高和电动汽车的普及,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可能会从今年的140万桶/日降至2025年的100万桶/日。由于欧佩克+以外的石油供应增加,加上需求放缓,国际油价明年可能会下跌。2025年布伦特原油的平均价格将为每桶75美元,较2024年的每桶83美元大幅下降,并且将在2025年年底达到每桶64美元。

长期需求前景分歧重重

短期内油市需求可期并无太大悬念,但长期需求前景却充满了变数。

国际能源署(IEA)6月12日公布的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石油产量会激增,预计将超过需求增长,并将闲置产能推至前所未有的水平,甚至可能颠覆目前欧佩克+对国际原油市场的管理。

随着各国寻求摆脱化石燃料,清洁和节能技术的发展势头正在增强,IEA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将放缓,最终在2030年达到每日近1.06亿桶的峰值,这一数字略高于2023年的1.02亿桶/日。与此同时,IEA预计,2030年石油总产量将激增至每天近1.14亿桶,比全球预期需求高出800万桶。

欧佩克对此并不认同。6月13日,欧佩克秘书长Haitham Al Ghais发布声明,驳斥了IEA“石油供应将严重过剩”的预测,为了防止能源短缺,世界仍将需要在未来几十年投资化石燃料。

盖斯预计,到2045年,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将每天增加2500万桶,因为数十亿人需要获得电力、燃气、交通等基本服务,“否认这一事实的人正为未来的能源短缺和波动埋下祸根,也为扩大‘能源富国’和‘能源负国’之间的差距打开了大门。”

对此,奚佳蕊分析称,国际主要能源机构对于未来全球石油的供需基本面产生了分歧,欧佩克认为全球原油供不应求的局面还会继续,其背后的支持观点是原油需求仍有巨大潜力。IEA则与其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未来十年内全球原油需求将见顶。

近期关于长期石油需求的争论愈发激烈,未来供需关系将走向何方?奚佳蕊表示,随着全球削减排放,新能源或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但由于其体量有限,暂时不足以撼动石油的地位,而且为了维持高油价,欧佩克+也不会放弃原油产量的调控,因此石油供应侧处于可控的状态。从需求侧来看,新冠疫情后各国都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标,在排除了不可抗力后,全球经济循序渐进地恢复,有助于石油需求的回暖,石油需求仍存在提升潜力。

在可再生能源能够独自挑起大梁之前,全球对传统能源仍有巨大需求。奚佳蕊预计油市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石油需求见顶至少要十年后甚至二十年后。

21财经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