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建大学②丨广东轻工业人才“黄埔军校”,如何走出职业本科特色路子?

2024-06-23 08:33:4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伍素文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伍素文  广州、佛山报道

广东是职业教育大省,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百万名高素质技能人才。而开当地职教先河的,可以追溯到1933年建校的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也就是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

纵观91年办校史,这家学校有着不少堪称“励志”的故事:抗战期间经历五次迁移、辗转3000多公里护校办学;曾在2022年被教育部亮黄牌、2007年冲击国家示范高职失败,在加强内涵建设和提升实力后,再次成功申报国家示范高职;2019年进入“双高”(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名单……

最新的“故事”则是其近几年冲击“申本”,终于在今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广轻大”),成为目前省属唯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将于今年开启首批6个职业本科专业的招生。

职业本科是大势所趋。教育部明确支持一批优质专科高职学校独立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截至2023年,全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已达33所。广东加上今年获批的广轻大,数量达到了4所,其中民办、公办各两所。

 “升本”后学校人才培养有何调整,如何走出职业本科的特色路子?将对区域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跟随媒体团,走进广轻大在广州、佛山的两大校区。

广东轻工业人才“黄埔军校”炼成记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端至今已有150多年,始终与“救国图强”联系在一起。

1933年,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首任校长黄巽在学校的纪念特刊发刊辞中写道:“职业教育则以培养生产能力为鹄的,使各个人能本其所学以自谋生,以供社会之所需,以增进国家之生产能力者也”。这也明确了学校“职教兴国”的办学方向和使命。

在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许多学校辗转办学,当时更名为广东省立广州农工职业学校的学校也不例外。1937年,日寇开始轰炸广州,其被迫在1937年至1945年进行长达3000公里的护校苦旅,辗转于顺德、中山、澳门、香港、乐昌、云浮等地,师生们边逃难、边生产、边办学。

直至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广州三元里旧址办学。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恢复和发展生产的任务,服务国家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学校又几经更名、院校合并、举办本科办学、撤销之后又复校等。

20世纪70-90年代,改革开放风起南方,对技术熟练型劳动力的需求激增。经过“文化大革命”后,当时国内职业教育事业十分薄弱,难以满足经济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在此背景下,国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和实用型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乘着时代东风,1980年学校恢复为“轻工业部广州轻工业学校”,到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并更名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伴随广东生活产业的迅速崛起,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定位于服务“现代生活产业”,在继续保持轻工特色的基础上,调整和发展面向现代服务业的专业,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学科专业。

2023年建校90周年大会提到,90年来,学校向社会输送了24万毕业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作为广东轻工业人才“黄埔军校”的影响力凸显。有数据显示,近60%的学生就业于轻工行业、企业,毕业生覆盖广东轻工业所有领域。

如今,广轻大的校区分布在广州、佛山,同时拟在清远新建校区。2004年投入使用的佛山南海校区被认为是该校二次创业的开始,开辟了相当于广州校区7倍多面积,解决了办学规模扩大而办学场地不足的问题。

在今年2月广东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该校校长卢坤建围绕“助力制造业当家”发言提到,2023年,学校依托佛山国家高新区,紧密对接区域“两高四新”产业,牵头成立全国28个之一的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此为依托共建科技共享服务平台37个,引入院士产业化项目18个,孵化产业化项目163个。同时,建设科技攻关、教学创新团队50余个,以项目形式将企业产品研发、工艺改进研究和生产问题解决引入校园,服务珠江西岸佛山智能制造产业。

这是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共舞的又一鲜明案例。

走出职业本科的特色路子

“升舱”成功,不仅意味着对学校发展成绩的肯定,也将为学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包括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的提升,也助推当地职业教育和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据校方人员介绍,学校首年本科招生专业6个,招生计划210个,专业组5个,面向广东省考生招生。其中物理类招生计划155个,历史类招生计划20个,美术与设计类招生计划35个。每个专业招生计划35个,实行小班教学。

记者关注到,这6个专业分别为现代精细化工技术、合成生物技术、软件工程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现代物流管理、产品设计,基本对应广东“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培养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所需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有的专业是依托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原有专业基础建设,根据行业产业的新特点、新趋势进行调适。

譬如,现代物流是信息技术应用最密集的领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正向数智化高速转型,对物流项目规划师、物流数据分析师需求高,数字化应用能力是核心。”财贸学院教师韩宝国介绍。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以“北斗”+智慧物流方向引领专业内涵特色化发展,拥有“北斗定位与物联网协同实践创新实验室”等专业实训室4个、公共实训室8个,投入200万元立项新建教学实训室3个,拟投入130万元新建研究中心1个。

一些学院和专业则在完善科研环境上更下功夫。生命健康技术学院教师谢黎炜提到,今年将启动建设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进行生物合成、基因编辑以及食品营养的基础研究,引入国际大咖、国内医学研究人员等加盟,带着本科生开展科研。该中心建好后,将推动上中下游对接,打造“产教研商医”一体化平台,搭建起从发现到合成、早期制备、落地转化的全套链条。

当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亟需培养数字技能人才。在机电技术学院的先进制造实训基地与智能制造技术工程中心,自动化生产的流水线,记录各项指标的数控屏幕,灵活运行的机械臂,各类机床设备,以及随处摆放的各种精密铸件,真实对接企业场景。

机电技术学院教师张友能还自豪地展示了该学院校企合作项目“安固子母牙防松螺纹”所获得的2023年“广东高校最具转化价值知识产权奖”证书。一个不起眼的螺纹设计,让小小的螺丝在防松功能上有了很大的改善,提升生产效率效能,也打破了美日等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

张友能表示:“我们进行精准的人才培养,让学生始终融入老师的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中去。老师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堵点卡点带回来,开发课程解决问题、教导学生,再反馈给企业,这样的产教融合才精准对接产业且落到实处。”

近年来职业本科成为大势所趋,背后是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和经济社会新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人才需求。利用职业学校得天独厚的优势直接培养岗位所需,同时由深入企业的老师带学生参加各类项目或竞赛,强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广轻大的主要做法。

职业本科该怎么办好?

广轻大党委书记杜安国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职业本科的发展不能走普通本科的路子,职业本科的学生相比普通职业院校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研究研发能力,相比普通本科的学生要具备更强实践能力。”

21财经客户端下载